跨越障礙的關鍵是懂得變通
思路的改變可以解決單向思維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因此,看事物不能用一種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面地去觀察,從常規中求新意。由于受傳統、習俗、社會風氣等影響,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和民族都容易形成單向的思維定式。定式思維是一種先入為主、以偏概全的思維模式,它把多種多樣、不斷發展變化的世界納入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之中,很容易陷入主觀主義與形而上學的泥潭。法國哲學家拉康作了一個比喻:以單向思維去看世界,正如一位醫生用事先開好的藥方去對付各種不同疾病的患者。發散性思維要求人們多視角、全方位、開放性地思考問題。在當代科學發展出現許多邊緣科學,學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滲透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倡導發散性思維顯得尤為重要。
人一旦陷入思維定勢,腦子就會僵化,這是很可怕的。但是,一個人一旦懂得運用發散思維,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發散思維實際上就是一種“擁抱多樣”的思維。發散使我們的心靈更加開放,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開闊,使我們的選擇更加多樣。顯然,如果人們知道了發散思維的重要作用和它的運用技巧,也就知道了在追求成功時應該怎樣去思考問題。日本有家東洋人造絲公司,在生產中遇到一個難題,即合成每檔紗的五根線粗細總是紡不均勻,技術人員想盡辦法也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大量次品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效益。這時,有個生產班長建議,既然五根線紡不均勻,何不索性生產一種表面粗糙的面料,給一貫追求光滑閃亮衣服的顧客來個驚奇呢?公司采納了他的建議,結果這種表面粗糙的新型面料一投放市場,就大受顧客歡迎。
思路一變,不僅解決了單向思維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且使次品搖身一變成為暢銷品,可謂“化腐朽為神奇”。因此,看事物不能用一種眼光,而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觀察,從常規中求新意。對一個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組合、分解、求同、求異等方法,讓思路拓寬,從而創造出一種更新、更好的事物或產品。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形,當一件事情、一個難題走入絕境,用一種思維方式無法求解時,換一種思維方式,往往能找到新的切入點,使問題迎刃而解。所以,掌握和運用好科學的思維方式,努力改變單一的思維習慣,往往會給工作和生活創造有利條件。
1952年,受經濟下滑的影響,日本東芝電器公司積壓了大量的電風扇銷售不出去。為此,公司的有關人員雖然絞盡腦汁想了很多辦法,但銷量還是不見起色。看到這個情況,公司的一個基層小職員也努力地想辦法,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一天,小職員看到街道上有很多小孩子拿著五顏六色的小風車在玩,頭腦里突然想道:為什么不把風扇的顏色改變一下呢?這樣既受年輕人和小孩子的喜歡,也讓成年人覺得彩色的電扇能為屋里增光添彩啊。想到這里,小職員急忙跑回公司向總經理提出了建議,公司聽了這個建議后非常重視,特地召開了大會仔細研究并采納了小職員的建議。
第二年夏天,東芝公司隆重推出了一系列彩色電風扇,一改當時市場上的風扇一律黑色的面孔,很受人們的喜愛,掀起了搶購狂潮,短時間內就賣出了幾十萬臺,公司很快擺脫了困境。而這位小職員因此獲得了公司2%的股份,同時也成了公司里最受大家歡迎的職員。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如果一味地恪守固有的經驗,很容易把人的思路引入歧途,也會給生活與事業帶來消極影響。世間萬物千奇百怪,變幻莫測,固定、單一的思維模式是不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世事的。在做事的時候,需要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相結合,才能事半功倍。一成不變的思維方式,將會帶來毫無生機的生活局面。要改變這種思維定式,需要我們改變觀念,也就是不斷學習新知識,并隨著形勢的發展不斷調整、改變自己的行動。不善于改變思維,就根本不可能找到成功的路徑。因為改變思維是改變自己的內在基礎,只有積極思考,勇于變通,你才可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有時,拋開思維的固有模式,我們可以獲得更多。
上一篇:超前思維,把握時代趨勢
下一篇:身心合一,讓少年的自控力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