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文學(xué)·《圣經(jīng)·后典》·母子殉教》原文與賞析
《后 典》
有一位猶太母親和他的七個兒子被逮捕了,押到國王安提阿哥面前。國王下令打他們的嘴巴,強迫他們吃豬肉。
“你們快把這些豬肉吃了,”國王命令道,“吃完就放你們回家。”
“不吃!”猶太母親的大兒子回答說,“你這樣干,想得到什么呢?我們寧可死也不拋棄祖先的傳統(tǒng)。”
聽了這話,國王勃然大怒,一疊聲下命令:把大鍋燒紅!大鍋燒紅了,他叫人割下說話人的舌頭,剝下頭皮,砍斷手腳,同時叫他的母親和六個兄弟看著。這位青年被肢解了,剩下一堆活肉。國王命人把他舉起來,投入燒紅的大鍋里,鍋里吱啦冒出一股青煙。
兄弟們和母親互相激勵著,準備英勇就義。他們說:
“上主正在看著,知道我們受難。”
這樣弄死第一個兄弟之后,士兵們又開始拿第二個取樂。他們揪下他的頭發(fā),剝下他的頭皮。然后問他。
“現(xiàn)在你是愿意吃豬肉,還是愿意讓我們一塊一塊切下你的手腳呢?”
他用本國語回答說:
“我就是不吃!”
于是士兵們折磨他,就像他們對付第一個那樣。然而他用最后一口氣沖著國王呼喊道:
“你這個屠夫!你可以殺我們,可是宇宙之主要把我們從死亡中超脫,讓我們獲得永生,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律法。”
士兵們又開始拿第三個兄弟尋開心。當(dāng)人命令他伸出舌頭的時候,他馬上就伸出來了。接著他勇敢地舉起雙手,大無畏地說道:
“上帝給我雙手。然而對我來說,他的律法比雙手更可貴,我知道,上帝會將這些重新恩賜給我。”
看見他的勇氣,看見他情愿受刑,國王及在場的人全都驚得目瞪口呆。
他死了以后,士兵們又用同樣殘酷的手段捉弄第四個人,不料他的最后言詞卻是:
“我高高興興死在你們手里,因為我們確信,上帝會提升我們脫離死亡。但是你卻不得復(fù)活,安提阿哥!”
當(dāng)士兵們抓過第五個孩子,開始給他動刑的時候,他睜大眼睛,直視國王說:
“你有權(quán)對我們?yōu)樗麨椋M管你也是必死的人。可是別想上帝已經(jīng)拋棄了我們的人民。你等著吧,上帝定會運用他的大能,折磨你和你的子孫后代。”
接著士兵們抓過第六個孩子,他在臨死前說道:
“別弄錯了!我們的遭遇是罪有應(yīng)得,因為我們得罪了自己的上帝。這就是我們遇難的原因之所在。可是你們休想逃避即將來臨的懲罰,因為你們是在跟上帝作戰(zhàn)。”
在他們之中,最令人驚奇的就是這位母親,她在我們的記憶中應(yīng)該享有特殊的位置。盡管她眼看著自己親生的六個兒子死于一天之內(nèi),她還是以十足的勇氣忍受了,因為她相信上主。她將女人的感情同男人的勇氣結(jié)合在一起,她對每一個兒子都用本國語說出了慷慨激昂的話語。
“我不知道你的生命是如何在我腹中開始的,”她說道,“我不是給你生命與呼吸并將你的身體各部分結(jié)合在一起的人。做這事的是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萬物和人類。他是仁慈的,他會重新給你生命和呼吸,因為你愛他的律法勝過愛你自己。”
安提阿哥認為這位母親是在跟他開玩笑,于是便千方百計叫她最小的兒子省悟過來,從而拋棄他們祖先的傳統(tǒng)。他不僅允許這孩子發(fā)財和成名,而且還答應(yīng)叫他掌權(quán),賜給他大公爵位。可是這孩子根本不理睬他。于是安提阿哥便企圖勸孩子的母親跟他講話,叫他救自己的命。經(jīng)過好一陣開導(dǎo)之后,她才同意了這樣做。她俯下身子,緊貼著兒子的頭頂,用本國語言愚弄了這位暴君。
“我的兒呀,可憐可憐我吧。你要記住,我懷胎你九個月,撫養(yǎng)你三年。我一直關(guān)心你,照看你的一切,直到如今。我的孩子呀,我勸你看看天和地。想想我們看到的一切,你就會認識到,上帝從一無造出萬有,他創(chuàng)造人類也是如此。不要懼怕安提阿哥,心甘情愿地舍棄自己的生命,從而證實你配得上自己的哥哥們。這樣,依靠上帝的憐憫,在復(fù)活之時,我還會把你們接回來。”
還沒等母親把話說完,這孩子就說道:
“安提阿哥王,你等著什么呀?我拒不服從你的命令!我只服從摩西留給我們祖先的律法上的誡命。你竟想出各種各樣的殘酷刑罰來對付我們的人民,但是你終究逃不出上帝為你預(yù)備的懲罰。因為我們犯了罪,為了改正和訓(xùn)練我們,我們的永生之主對我們發(fā)怒并使我們受難,這是事實。但是這很快就會過去,因為我們?nèi)匀皇撬钠腿耍麜埶∥覀兊摹6銋s是在所有的生物中最殘忍最令人作嘔的家伙。所以說,當(dāng)你虐待上帝之民時,就別用偉大的夢幻來欺騙自己了。你無法逃避全能之主的懲罰。我兄弟們的苦難是短暫的,因為我們忠于上帝的圣約,所以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進入了永生。但是你卻要墜落在上帝的審判里,受到罪有應(yīng)得的懲罰。我現(xiàn)在和我的兄弟們一樣,為著我們祖先的律法,舍棄我的身體和生命。不過我還是要祈求上帝快些憐憫他的人民,并且折磨你們,直至你們被迫承認,唯有他才是上帝。”
這些嘲諷的言詞使安提阿哥益發(fā)暴怒,他更加殘忍地折磨這個孩子,比對他的哥哥們還厲害。這個孩子就這樣死去了,滿懷著對上主的信念,絲毫沒有喪失信心。
最后,這位母親也被處死了。
《后典》中的作品,大多通過紀元前數(shù)世紀里猶太人為維護自己的宗教習(xí)慣與反對勢力所進行的斗爭來反映以色列民族的歷史、文化、生活、思想。
本篇故事并沒有曲折的情節(jié),然而它以人物間的思想和性格沖突以及這一沖突所包含的社會、文化內(nèi)容,吸引了讀者。飲食禁忌,便是這一沖突的聚焦點。按猶太教規(guī)定,凡植物、禽類都可以吃,獸類只準吃分蹄并反芻的動物,事實上只有牛羊肉可食。并且還規(guī)定,屬于非正常死亡的肉類不能作為食物,不準吃生肉等。在安息日、贖罪日、痛悼節(jié)等日子里,也都要禁食。豬肉猶太教徒是不能吃的。
這篇故事就是通過正反面人物對宗教禁忌的不同態(tài)度來展開情節(jié)的。反猶太勢力的代表、推行希臘化的國王安提阿哥企圖以“豬肉”為突破口,讓母子七人放棄自己的宗教禁忌,最終是要他們放棄對上帝的信仰。而母子七人寧愿舍棄生命也不愿放棄上帝,不愿違背上帝的律法。母子七人之所以能堅持到底,就是因為相信上帝最終會拯救他們。大兒子說:“……我們寧可死也不拋棄祖先的傳統(tǒng)。”二兒了面對死亡時說: “……宇宙之主要把我們從死亡中超脫,讓我們獲得永生……”; 三兒子無畏地舉起即將失去的雙手說: “……他(指上帝)的律法比雙手更可貴,我知道,上帝會將這些重新恩賜給我”; 四兒子: “……上帝會提升我們脫離死亡……”他們相信,世界末日之時,殉道者死而復(fù)生,與上帝同在。猶太教認為,人從亞當(dāng)開始便有了 “原罪”,所以,他們對受難很坦然,“因為我們得罪了自己的上帝,”“因為我們犯了罪”。對國王的殘暴,他們用猶太教的教義詛咒國王: “你卻要墜落在上帝的審判里,受到罪有應(yīng)得的懲罰”; “……你卻不得復(fù)出,安提阿哥”; “你們休想逃避即將來臨的懲罰,因為你們是在跟上帝作戰(zhàn)”。他們以預(yù)言的形式述說痛苦是來源于上帝的責(zé)罰。
《圣經(jīng)》中的正面人物的行為,都來自上帝的啟示,上帝及他的訓(xùn)誡是以色列民族信仰的總綱、處世的規(guī)范、永恒的真理。母子七人對上帝的信仰與對未來的樂觀希望相互聯(lián)結(jié),使他們堅信受苦的人將來會有美好的生活,因而能夠面對殘暴、臨危不懼。救主的降臨和天國的理想成為猶太民族的期望,經(jīng)過猶太教成為民族精神的支柱而世代相傳。正是這種共同信念,維系了民族的團結(jié)。一個弱小民族,經(jīng)歷了3000年的顛沛流離、去國之痛,仍然頑強地生存發(fā)展,不能不說共同的民族信仰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如上帝所說:“假如這些契約(上帝與猶太人的契約) 已由我面前消失——上主的斷語——以色列種族在我面前也就永不再是一個民族。” (《耶利米書》)
在人物塑造方面,這篇故事也頗具特色。雖然故事沒有起伏跌宕的情節(jié),但人物形象還是比較豐滿的。對國王安提阿哥著墨不多,他的殘暴形象主要是通過母子七人的慘遭殺害來體現(xiàn)的; 他軟硬兼施,最終也掩蓋不了他兇殘的本性,正如小兒子所說是“所有的生物中最殘忍最令人作嘔的家伙”。母子七人的形象塑造是采用層層推進的手法,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不畏強暴,堅貞不屈,不向邪惡殘暴的勢力低頭。形象最鮮明的當(dāng)屬母親與小兒子。對母親的死,故事沒有正面描寫,只在結(jié)尾一筆帶過。但通過六個兒子就義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她的堅定自若,尤其是在五個兒子被殘酷地殺害后,仍然鼓勵小兒子向兄長們學(xué)習(xí),慷慨赴死的話語,使母親的形象非常高大。小兒子經(jīng)受了軟硬兩方面的考驗,不為功名利祿所誘惑,毅然選擇了死亡,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和信仰。小兒子的犧牲是整篇故事的高潮,母親的形象在這高潮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反映。因此,在六個兒子就義之后,母親斷無獨生之理,她的邏輯歸宿只能是在去往天國的路上追趕她的親生骨肉。
本篇故事雖然是一個宗教殉教的故事,但母子七人前仆后繼、慷慨赴死的情節(jié)仍然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這種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為信仰而不向邪惡勢力低頭的事跡,堪為后世楷模。
上一篇:《小說、戲劇·杜子春》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經(jīng)籍、寓言故事·法云寺》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