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2 黑白片 16本
印度拉茲·卡普爾電影公司攝制
導演:拉茲·卡普爾 編劇:克·阿克斯 主要演員:拉茲·卡普爾(飾扎卡) 納爾吉司(飾麗達)
【劇情簡介】
在印度一座大城市的法庭上,旁聽席上擠得滿滿的,人聲嘈雜,議論紛紛。有的為年青殺人嫌疑犯拉茲深為惋惜,感到像他這樣儀表堂堂的人竟走上這等兇險犯罪之路,實是世風日下,社會之果;有的則發(fā)出譴責和詛咒,認為這人看來容貌端正,并不露出邪惡,卻在胸中包容了一顆黑暗、罪惡之心,該當嚴懲, 以維護法律和秩序。
當拉茲被法警帶上法庭,法官、律師紛紛進場之后,人們在肅穆的氣氛和法官的告誡聲中,才漸漸安靜下來, 目光幾乎一致地投向了拉茲,要審視一下他此刻是什么反應?流露怎樣的心情?是否有低頭認罪的表現(xiàn)?
拉茲顯得若無其事,漫不經(jīng)心,淡漠的神情使人難以猜測他的內(nèi)心。他昂起了頭,掃視著法庭的天花板,似乎思想要飛向遙遠的蒼穹;他又微微低下了頭,平靜地望了一圈旁聽者的面容,像是審判的該是他人而非自身。只是當他的目光和原告、大法官拉貢納特相遇時,面色剎時間顯得透紅,如有一股熱血在心胸中涌起,而他又忍了一忍,拼命在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他看到辯護席上漂亮的女律師麗達時,不覺露出了幾分笑意,默默地、深情地點了點頭, 以眼神來表露那種抑制不住的愛戀之意。
法庭終于開審了。大法官拉貢納特鐵青著臉,嚴厲地追問拉茲是否有殺害他的行為?動機是什么?有否預謀和出于自覺?在拉貢納特的一連串追問下,拉茲始終凝聽無語,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而他又痛快、坦率地承認: 自己一心要殺死他,實是完完全全出于個人的意愿。眼看,一場殺人犯的案件便要水落石出,可以定案了。
女律師麗達始終全神貫注地關(guān)心著案件的發(fā)展,當法庭審訊進入到針鋒相對的關(guān)鍵時刻,她突然站立起來向大法官拉貢納特發(fā)問:你稱被告是“天生的罪犯”,這是什么意思?
拉貢納特皺了皺眉頭,注視了一下這個敢于向他挑戰(zhàn)的年青女性,然后以極度不滿、權(quán)威的口吻說:這是指被告從父母那里繼承了犯罪的天性。這一番“血統(tǒng)論”顯得天經(jīng)地義,不容置疑。
麗達并不讓他稍有停頓和思索,再次提出了直接和他有關(guān)的問題:那么,您有兒子嗎?為什么您要把妻子趕走?
兒子——妻子,這兩個字眼如同針尖扎進了拉貢納特的心坎,不覺一怔,歷歷往事,將他帶回到了20多年前。
一個漆黑寂靜的夜晚,拉貢納特新婚的妻子遭到綁架。在陰沉沉的洞穴里,強盜扎卡對她說:“有一回我遭到逮捕,你丈夫?qū)徟写税浮C髦也o罪過,就因我是強盜的兒子,便對我判了刑。還說什么強盜的兒子也是強盜。如今我就要報這個仇!”扎卡將懷有身孕的法官妻子關(guān)了一夜,才放她回家。
從此,法官妻子的丑聞傳遍了全城,都說她懷的是強盜的孩子。拉貢納特感到名譽受損,在妻子臨產(chǎn)之時,不準她將孩子生在家里。那晚,暴雨傾盆,寒風陣陣,而他仍不顧妻子的辯白和哭求,無情地將她趕出了家門。她終于在大雨中的臭水溝旁生下了孩子——拉茲。
母親苦心培育拉茲上學,使他重回上等社會生活。他和女同學麗達感情融洽,麗達也請他上她家去作客。一日,正逢麗達生日,拉茲興沖沖趕去了,并見到她父親的好友拉貢納特。拉貢納特對拉茲印象不錯,只是當他了解到拉茲不知生父是誰時,又心生疑問,另眼相看了。
拉茲在課余以擦鞋為業(yè),貼補家用,卻被學校發(fā)現(xiàn)開除了。在窮困挨餓的情況下,他終于跟著扎卡走上偷盜之路,并被判12年徒刑。
刑滿釋放后,拉茲更干起了犯罪活動,只是隱瞞母親,謊稱在經(jīng)商掙錢。麗達也不了解他的真實身份,在一次巧遇后,完全把他當作上等人,并和他產(chǎn)生了真誠的愛情。
在麗達的一次盛大的生日舞會上,拉茲前來向她祝賀,并送給她偷來的貴重項鏈。這事正好被拉貢納特發(fā)覺了,他斷定這名年青人是個慣偷。
拉茲的母親不愿窩藏正在作案的扎卡,被扎卡用刀扎傷,在趕去法院作證時,看到了自己的丈夫拉貢納特的身影。在離世前,她向拉茲說明了真情。拉茲為了給母親報仇,發(fā)誓要親手殺死拉貢納特,終于被捕入獄。
拉茲在法庭上發(fā)出了內(nèi)心痛苦的呼聲:我是流浪漢,是賊,是罪犯。但是,你們判處我一個人,能消除犯罪的根源嗎?
【鑒賞】
《流浪者》是一部很有代表性的印度歌舞情節(jié)片。其藝術(shù)特色,一是歌舞,二是情節(jié)。
印度人民能歌善舞,在欣賞電影時,對歌舞也獨有偏愛,無片不歌,無片不舞,往往成為一部影片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流浪者》的主人公是名流浪青年,被迫走上犯罪之路,電影為他設計了一首主題歌,貫串始終,反復吟唱,從歌詞至節(jié)奏,都有強烈的韻律感和令人回味之處,使觀眾從“到處流浪,到處流浪!命運叫我奔向遠方,奔向遠方……”的反復不已的歌聲中,體會到主人公的心緒,感受到一名不幸者的境遇,以及對那個不公正的社會的感受和認識。
除了主題歌之外,影片還有多處拉茲和麗達之間吐露心曲,表達愛慕,難舍難分,纏綿傳情的歌舞場面。
這些歌舞場面,使人領(lǐng)略、欣賞了印度的獨特表演藝術(shù),是有娛樂和觀賞價值的。而與大量的印度歌舞片相比,《流浪者》的歌舞場面又勝過一籌,這是由于它們較好地結(jié)合著人物的心情,傳達了主人公的內(nèi)心活動,并且包含了一定的內(nèi)在意味。這和那種一味追求感官刺激的歌舞影片,是不盡相同的。
即便是大量的歌舞場面,《流浪者》也是將它們穿插、融化于情節(jié)之中的。情節(jié)的奇兀、多變、曲折,可說是影片的最大特色。
如影片的開端,明明是一場法庭審訊殺人嫌疑犯的場面,而律師麗達的一番追問,便使情境發(fā)生了突然的、出人意外的變化:罪犯拉茲恰恰正是大法官拉貢納特的親生兒子。他之成為一名罪人,正是這位以維護法律自居,而又制造了罪犯的大法官的錯誤。
情節(jié)片的重要藝術(shù)手段,便是要巧妙地組織和安排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故事。《流浪者》則是緊緊抓住了它的突兀性來取得效果的。影片不僅急速地從法庭拉回至20多年前,而且將罪犯和法官的命運緊緊扣在了一起,這是不會不使人感到意外和驚兀的。
隨著情節(jié)的突變,這就進一步產(chǎn)生了強烈的懸念:為什么一個法官之子,竟會落入到盜賊的圈子中去呢?
從強盜扎卡的不幸遭遇,影片引出了一段恨恨仇仇、生生死死的情節(jié)故事。他被拉貢納特冤屈地判了重罪,決心報復,這類情節(jié)自不新鮮,而從中引出了“血統(tǒng)論”所產(chǎn)生的惡果,還是有一定社會意義和令人震驚之處的。
“強盜的兒子永遠是強盜”,這是拉貢納特的思想支柱和人生信條,也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內(nèi)在因素。扎卡之所以要綁架他的妻子,并散布她不貞的謠言,正是為了要摧毀拉貢納特所信奉、宣揚的這種“血統(tǒng)論”思想信條。以這一點論,也就超過了一般的、慣見的復仇故事。
拉茲雖是法官的兒子,只是當他的出生環(huán)境、社會地位、人際關(guān)系發(fā)生種種變化之后,他的命運便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盡管母親含辛茹苦,竭盡全力讓他上學,使他能進入上等人行列,而等待他的是另一種境況。
影片《流浪者》運用的第二類情節(jié)因素是多變,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例如他初識麗達,感情融洽,而麗達父親的好友恰恰是拉貢納特。這自是一種巧合。但,拉貢納特開始對他的印象并不壞,只是當問起他的父親而不得答案時,才產(chǎn)生了疑問。在情節(jié)的變化中正顯示了不同等級的人際關(guān)系。
從拉貢納特和拉茲重見開始, 一個情節(jié)的突變聯(lián)接著另一個意外情節(jié)的出現(xiàn)。明眼的觀眾自能識別其中大人小小的破綻,而愛看故事的、喜好熱鬧的多數(shù)觀眾往往來不及多做挑剔,竟被情不自禁地吸引住了。如拉茲在麗達生日之際,偷來了一條貴重的項鏈,而這正是拉貢納特買來要送給麗達的,這就使拉貢納特進一步斷定拉茲是盜賊,使他們?nèi)酥g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了新的變化。如拉茲的母親終于認出了她的丈夫的身影,并在臨終之前將真情、原委告訴了兒子,促使拉茲走上了報仇之路等等。
《流浪者》情節(jié)的魅力還在它的曲折。看頭知尾,一覽無余,是難以使人有多大興味的。這里,無論是父子、夫妻、愛人、恩仇等等關(guān)系,都表現(xiàn)得相當曲折,不同尋常。明明是親生父子,卻成了反目的仇敵;明明是恩愛的夫妻,剎時間成了陌生的路人;明明是純情的愛人,又偏偏受到無盡的干擾,等等。不僅在大的情節(jié)框架上是曲折變化的,而且在情節(jié)之中套情節(jié),大的情節(jié)鏈又引出了一系列具體生動的情節(jié),如麗達和拉茲的愛情故事,從兩小無猜至心心相印,從真誠相愛至風波迭起,從遭受冤屈至挺身為之辯護,的確將一對真誠情侶的復雜關(guān)系,微妙心態(tài),細膩感情,一一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成為全片最動人的段落。情節(jié)的曲折有助于人物關(guān)系的展示,而不是相反,這正是這一影片的另一優(yōu)長之處。
《流浪者》在歌舞情節(jié)片的樣式上,是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但伴之而來的過度的巧合,冗長的敘述等,也是不足取的。這正是大量印度影片普遍存在的弊病,需要有分析的鑒別。
上一篇:《泥人哥連(及泥人哥連出世記)》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溫別爾托·D》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