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別爾托·D》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1 黑白片 80分鐘
意大利里卓利/阿馬托/德·西卡影片公司聯(lián)合攝制
導演:維多里奧·德·西卡 編劇:西柴烈·柴伐梯尼 維多里奧·德·西卡 攝影:阿爾杜·格拉齊阿蒂 主要演員:卡洛·巴蒂斯蒂 (飾溫別爾托) 瑪麗亞—比阿·卡西里奧 (飾瑪麗亞) 里娜·根納利 (飾房東) 阿爾巴尼·巴爾比利 (飾未婚夫)
本片獲1955年紐約影評協(xié)會最佳外國片獎
【劇情簡介】
在羅馬的一條大街上行進著一支由老人組成的游行隊伍,要求政府增加養(yǎng)老金。警察趕來沖散了隊伍,老人們四處逃竄。孤老頭溫別爾托牽著他心愛的狗弗萊依卡飛快地躲進附近的一個門洞。他真后悔不該貿然去參加這次未經(jīng)政府許可的游行。但一想到他每月只有1.8萬里拉的養(yǎng)老金,其中還要給房東1萬里拉,他就茫然若失了。
為了交付已拖欠數(shù)月的房租和鞋錢,溫別爾托到處兜售著他的一塊懷表。表又大又重,沒有人肯買,最后總算以三千里拉脫了手,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買主是個乞丐。
在貧民食堂里,溫別爾托和他的狗分享一份菲薄的飯食。但在出口處,他又被女掌柜臭罵了一頓,因為他總是違反食堂的規(guī)定,偷偷把狗帶了進去。
在回家的路上,鞋店老板叫住了他,要他付清欠帳。溫別爾托費盡口舌才暫時混了過去。但是在氣勢洶洶的女房東面前,他感到窮于應付了。盡管女房東經(jīng)常在溫別爾托外出時把他的房間臨時出租給幽會的男女,有一次還讓他撞見了,他卻只能忍氣吞聲,不敢抗議。女房東要他立即付清欠租1.5萬里拉,否則在月底前必須搬走。
房東的女仆瑪麗亞是個好心腸的姑娘。她同情老人的遭遇,抽空替他打雜服務,但因此遭到女房東的呵責。
溫別爾托病倒了。他患的是“濾泡性喉炎”,發(fā)著高燒。他住進了公立醫(yī)院,在那里他不僅可以享受公費醫(yī)療,還能吃到免費的伙食。他的病很快就痊愈了,但一想到房租、鞋錢……他實在不愿出院。病房里的修女護士對他非常體貼,更讓他高興的是弗萊依卡總在醫(yī)院大門外等他。但當瑪麗亞來探望他時告訴他女房東非要攆他走,他氣昏了。
醫(yī)院里發(fā)生了病人暴動事件。他們不準不肯參加暴動的病人吃飯,摔掉了溫別爾托的飯盆,脅迫他參加絕食斗爭,以抗議醫(yī)院總務主任克扣病人的伙食費。但暴動者很快就被醫(yī)院院長嚇退,沒有取得任何成果。溫別爾托卻只好出院了。
在他原來的住所里,溫別爾托發(fā)現(xiàn)桌上放著“遷居令”。泥水匠在翻修房子,把他的東西隨處亂堆。他還發(fā)現(xiàn)弗萊依卡不見了。他在街口找到了瑪麗亞,她正對著一個警察哭泣。她已懷了身孕,但那個警察不承認是未來孩子的父親,轉身揚長而去。溫別爾托非常同情瑪麗亞的處境,但愛莫能助。他向瑪麗亞打聽弗萊依卡的下落,姑娘說她不知道。溫別爾托猛然想到弗萊依卡沒戴狗套,很可能會被當作野狗捉去處死。他氣急敗壞地趕到市立牲畜剝皮場,發(fā)現(xiàn)它果然在那些剛從卡車上拖下來的狗中間。弗萊依卡的歸來給老人帶來了巨大的歡樂,但絲毫沒有改變老人的悲慘處境。
在大街上,溫別爾托想到了買他的表的乞丐。為什么不學著乞討呢,那總比餓死強啊。老人把帽子托在手里,試圖向行人伸手,但是他的尊嚴感不允許他這樣做。老人幾次伸手,都突然改變姿勢,裝出別有所圖的樣子。他最后決定讓弗萊依卡銜著他的帽子代他乞討,但倒霉的是又遇到了熟人。他“責怪”弗萊依卡太調皮,“總是拿著帽子玩”。
溫別爾托在夜色中重又回到他原來的住所。他不能有失身份地去住便宜的小客店。泥水匠已在他的房間的墻上打了個大窟窿,所有的家具都已堆在了一起。他憤憤地收拾起他的衣服雜物,然后用手指蘸上墨水,在窟窿旁邊寫上兩個大字:“混蛋”。在門口,他和瑪麗亞凄然道別。
溫別爾托在街頭流浪。他想把他心愛的狗托付出去,但無人愿意接受。老人和狗默默地朝鐵路道口走去。他想到了死。當隆隆開來的火車朝他逼近時,弗萊依卡恐懼地掙脫了老人的懷抱,逃走了。溫別爾托惆悵地目送著火車呼嘯著馳向遠方,他朝他的狗走去,柔聲地表示抱歉。狗寬恕了他,又和他和好如初。溫別爾托開心地笑了。
【鑒賞】
《溫別爾托·D》實際上沒有任何“劇情”。一個孤老頭和一條狗相依為命,貧困加孤獨使他幾乎走上自殺的絕路——在整整一個半小時里,什么戲劇性的事件也沒有發(fā)生。表情動作取代了戲劇,日常生活行為取代了敘事。這就是《溫別爾托·D》不同于一般電影的地方。用巴贊的話來說,那就是“它摒棄了任何傳統(tǒng)的電影場景。……它是把生活中各個具體時刻串連起來,彼此無主次輕重之分,本體論上的平等從根本上打破了戲劇性范疇”。
贊賞這種寫實手法的人對《溫別爾托·D》崇拜得五體投地,不惜用“最革命、最勇敢的完美杰作”這樣的頌詞來夸獎它(巴贊)。反對它的人對它不屑一顧,認為它的內容“平淡乏味”,“拖拉得令人難以忍受的事件其實從第一個畫面開始就已說明問題”(讓·米特里)。從政治看問題的意大利官員指責它破壞意大利的形象,“在公眾面前抖落臟床單”。(當時的內政部長、后來當上總理的居里奧·安德里奧蒂)同樣從政治看問題的外國進步人士則肯定它是“對當代意大利的一次不同尋常的控訴”(喬治·薩杜爾)。廣大觀眾的反應是:創(chuàng)新由你,反正我不買票——票房成績一敗涂地。
《溫別爾托·D》實際上是一部實驗性的作品,是柴伐梯尼和德·西卡繼《偷自行車的人》和《米蘭的奇跡》之后朝他們的(主要是柴伐梯尼的)美學理想邁進的又一大步。他們的美學理想在柴伐梯尼的著名文章《談談電影》中有系統(tǒng)的闡述。這個理想可以概括成六個字:徹底排除虛假。不僅戲劇化的故事情節(jié)和性格特征鮮明的人物是一種虛假,由一個人來扮演另一個人也是一種虛假。不僅人工搭建的外景和內景是一種虛假,經(jīng)過剪接的動作空間和時間也是一種虛假。在《偷自行車的人》和《米蘭的奇跡》里,排除虛假的努力是明顯可見的,但離“徹底”尚頗有距離。用柴伐梯尼自己的話來說,“《偷自行車的人》……反映出這樣一個思想,認為每件事情都可以詳細描述;但其含義仍然是譬喻性的,因為影片仍然借助于一個虛假的故事,而不是真正的紀實作品。……而《米蘭的奇跡》還只是虛假的故事。”盡管柴伐梯尼對《溫別爾托·D》仍有保留 “在《溫別爾托·D》里可以更明顯地看出,作者是把現(xiàn)實當作一種實在的東西加以分析的,但它的表現(xiàn)方法還是傳統(tǒng)的那一套”——它無疑有了前兩部影片所未曾嘗試過的東西,即把一個事件(例如“女仆起床”)分解成一連串較瑣碎的事情,按其實際時間流程毫無遺漏地再現(xiàn)在銀幕上。巴贊舉出了女仆起床、走過走廊、淹死螞蟻、磨咖啡等例子,實際上這樣的片斷還有不少。柴伐梯尼抱怨的“傳統(tǒng)的那一套”是影片還容忍了動作空間和時間上的跳躍,從住所到醫(yī)院、從醫(yī)院到街道、從街道到住所……和前兩部影片一樣,雖然影片里的演員(尤其是主角)絕大部分并非職業(yè)演員,但畢竟還不是自己演自己。卡洛·巴蒂斯蒂是一位語言學教授,與溫別爾托年齡相仿而身份迥異。柴伐梯尼說,“我們必須選擇不必用演員來演的題材”。他要求讓飛機在銀幕上飛過20次,但既沒有機關炮向它開火,它也沒有墜毀,什么事情也沒有發(fā)生。在《溫別爾托·D》里有若干段鏡頭已清楚表明,柴伐梯尼和德·西卡正在有意識地向現(xiàn)實接近,以便有朝一日拍出“表現(xiàn)一個人連續(xù)九十分鐘的平凡生活”、“不必用演員來演的”、“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的”影片。
問題是,有多少人愿意花錢去看這樣的影片呢?希區(qū)柯克說,如果銀幕上的景象和大街上的景象完全一樣,他就大可坐在電影院門外的臺階上觀看,又何必買票進電影院呢。
問題還在于,如果電影創(chuàng)作徹底排斥了虛假(在生活真實基礎上的概括和典型化,而不是胡編亂造或粉飾現(xiàn)實),如果只有“今天”、只有“發(fā)生在攝影機鏡頭面前的事件”才能成為電影的題材,電影藝術還剩下多少“合法領地”呢?
柴伐梯尼的美學理想顯然是失之偏狹的。在戰(zhàn)后意大利的歷史條件下,柴伐梯尼反對好萊塢電影對現(xiàn)實生活的“過濾和凈化”,要求直面嚴酷的生活真實,誠然是有重大進步意義的。然而,真理也是有界線的,通向真實的道路不可能只有一條,更不可能只有一條羊腸小徑。《溫別爾托·D》作為一次實驗,有其可取之處,勇敢但不完美,算不上杰作,但也不是全無意義。然而就實驗本身來說,它是注定要失敗的。因為觀眾可以沒有電影,而電影則不能沒有觀眾。柴伐梯尼和德·西卡在拍完《溫別爾托·D》后,重新回到了虛假的道路,他們的下一部影片《終點站》不僅講述了一個虛假的故事,而且使用了美國的明星。把徹底排除虛假的實驗推向頂點的《溫別爾托·D》既是值得景仰的里程碑,又是供人憑吊的墓碑。
上一篇:《流浪者》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火之戰(zhàn)》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