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5 彩色片 320分鐘
意大利羅馬佩阿影片公司攝制
導演: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 編劇:貝爾納多·貝爾托魯齊 弗朗哥·阿爾卡利 朱塞佩·貝爾托魯齊 攝影:維多里奧·斯托拉羅 主要演員:伯特·蘭開斯特(飾老阿爾弗雷德) 羅伯特·德尼羅(飾小阿爾弗雷德) 熱拉爾·德帕迪厄(飾奧爾莫) 唐·蘇瑟蘭(飾阿蒂勒) 拉烏拉·倍蒂(飾雷琪娜) 斯苔伐妮婭·桑德雷利 (飾阿妮塔) 多米尼克·桑達 (飾阿達)
【劇情簡介】
1900年的某一天,在意大利艾米里亞的一個村子里,兩人男孩幾乎同時來到這個世界上: 大莊園主阿爾弗雷德·貝林吉耶里的孫子小阿爾弗雷德和佃農列奧·達爾科的孫子奧爾莫。老阿爾弗雷德喜氣洋洋地邀請佃農們為兩個孩子的出世干一杯,最初為列奧所拒絕,因為對窮人來說,孩子的出世只不過添了一張吃飯的嘴巴,沒有什么值得慶賀的。在老阿爾弗雷德的再三要求下,列奧最后接受了東家的好意,開懷暢飲。但階級的障礙似乎并沒有影響兩個孩子。他們一起玩耍,一起成長,成了形影不離的伙伴。小阿爾弗雷德不堪忍受父親的嚴厲管教,常從家里偷跑出來,同奧爾莫呆在一起。奧爾莫勇敢、粗野;阿爾弗雷德膽小老實。但每當奧爾莫夸耀自己的種種“英雄舉動”和惡作劇時,小阿爾弗雷德也不甘示弱,竭力模仿。比如,筆直地躺在兩條鐵軌中間,讓水車從身上飛馳而過,小阿爾弗雷德還是下了幾次決心后,緊閉雙眼,躺在枕木上完成這一 “英雄舉動” 的。
一天,村民們在林子里舉行舞會,老阿爾弗雷德在自家的牛棚里,自縊而死。那年小阿爾弗雷德才8歲。
老阿爾弗雷德過世后,將全部產業留給了次子,小阿爾弗雷德的父親喬瓦尼,僅從家業中每年撥出一筆款子給住在城里的長子奧塔維奧。
喬瓦尼對佃農進行殘酷的剝削,農民紛紛參加農民協會,舉行罷工。奧爾莫的祖父,在罷工期間,餓死在一棵樹旁。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爾莫當兵上了前線。阿爾弗雷德卻留在莊園里,過著清閑安逸的生活。戰爭結束。奧爾莫回到了家鄉。兩位少年時期的好友又相聚在一起了。奧爾莫發現家鄉起了很大變化:收割機、脫粒機的使用使得許多農工失業;莊園主對農民的盤剝日益加重;阿爾弗雷德家的管家阿蒂勒成了一個陰險狠毒的法西斯分子。
奧爾莫同一位具有社會主義思想的女教師阿妮塔結了婚; 阿爾弗雷德則傾心于伯父的女友阿達——一位浪漫、時髦、追求婦女平等和解放的資產階級婦女。兩位朋友仍像兒時那樣保持著親密的友誼。
喬瓦尼去世后,阿爾弗雷德成了莊園的主人。但他并不熱心于莊園的管理,莊園的一切事務均落到了阿蒂勒手中。一辦完父親的喪事,阿爾弗雷德即同阿達舉行了婚禮。阿爾弗雷德的表妹雷琪娜對漂亮的新娘嫉妒得咬牙切齒。她野心勃勃,原來一直夢想著能同表哥結婚,成為莊園的女主人。如今幻想破滅了,她勾搭上了阿蒂勒。兩人狼狽為奸,無惡不作。這時,阿蒂勒成了當地法西斯小頭目(分隊長),他指揮一群黑衫分子對貧苦百姓進行剝削和壓榨,并在當地反動莊園主的支持下,不斷地制造恐怖活動和流血事件。一次,他伙同雷琪娜,竟喪心病狂地將一鄰里的男孩活活地摔死。面對動蕩的局勢和殘酷的現實,阿爾弗雷德和奧爾莫這兩位朋友日益感到,他們已走上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在阿蒂勒及莊園主們的暴力行為面前,阿爾弗雷德表現得軟弱無能。阿達厭惡暴力,曾要求辭去阿蒂勒,但他猶豫不決。阿達同情、關懷奧爾莫的小女兒(其母因難產去世),卻引起阿爾弗雷德的妒忌,阿達終因苦悶而酗酒,最后離家出走。
奧爾莫因組織農民向法西斯勢力、向阿蒂勒進行斗爭而遭到后者的報復,只得逃離家鄉,投奔了游擊隊。直到1945年4月25日解放那天,他才回到老家。那時,農民們正要將阿爾弗雷德同阿蒂勒夫婦一起處死。奧爾莫從鄉親手中救出他童年時的好朋友。阿爾弗雷德一再向奧爾莫重復:“我沒干壞事,我什么也沒干!”
在廣場上,農民們圍在桌旁,開斗爭莊園主阿爾弗雷德的大會,農民們紛紛走到桌前,控訴坐在一旁的莊園主的罪行。最后,主持會議的人莊嚴宣布:“莊園主從今后不存在了,莊園主死了!”。于是農民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許多年后,已是風燭殘年的奧爾莫和阿爾弗雷德仍在不斷爭吵和打鬧。他們似乎又回到了童年:一個抱著大樹,聽父親的呼喚;一個躺在枕木上,讓水車從身上呼嘯而過。
【鑒賞】
《1900年》是堪稱電影史上最雄心勃勃的一部史詩影片。它以莊園主貝林吉耶里和佃農達爾科兩家的變遷為主線,描繪了一系列歷史事件,生動地反映了意大利20世紀整個上半葉所經歷的滄桑史。它宛如一幅宏偉的歷史畫卷,展示出作者的故鄉艾米里亞的古樸風貌和人民所走過的艱辛歷程:農業機械化,工會的成立,工人罷工,第一次世界大戰,法西斯的猖獗,第二次世界大戰,直至法西斯垮臺和人民獲得解放。
影片雖然長達5小時20分鐘(堪稱世界電影史上最長的超級影片),但卻絲毫不讓人感到冗長、拖沓。相反,它的抒情的手法,詩意的畫面,各具鮮明個性的人物,復雜的故事情節加上明星薈萃的演出,都十分引人入勝,無怪乎,當它出現在戛納,便引起了轟動,整整一天里使戛納電影節陷于癱瘓。
影片開頭的背景畫是意大利畫家阿爾貝爾多的一幅油畫《無產者》。畫面中只是一位體魄健壯的農民,他的右側有一位懷抱嬰兒的婦女,左側是另一位農民;三人背后是一大群農民。這是畫家用了四年心血完成的一幅巨作。
作為意共黨員,貝爾托魯齊想以此告訴人們,他的這部作品是歌頌無產者的,也就是歌頌農民及其代言人共產黨的勝利的。作者通過佃農孩子奧爾莫的遭遇,向觀眾展示一個無產者的成長過程及共產黨領導游擊戰爭的勝利。但作者并沒有讓奧爾莫同他的階級敵人小阿爾弗雷德對立,他倆從童年直到老年,始終保持著親密的友誼。貝爾托魯齊之所以選中莊園主的后代和佃農的后代作為影片的主人公,是有他的寓意的。在貝爾托魯齊看來,工人階級代表了男性的剛強。佃農的孩子小奧爾莫甚至俏皮地說,自己的生殖器官比小阿爾弗雷德的長,因為他是社會主義者。但是這兩位自幼一起成長的朋友,都不帶任何階級的偏見,反而能互相“取長補短”。在奧爾莫身上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無所畏懼,比如躺在枕木上、活捉青蛙等都是小阿爾弗雷德望塵莫及的。只是到了后來,他才學到了這些本領。最后當人們要處死阿爾弗雷德時,又是奧爾莫挽救了他。貝爾托魯齊的確表明了他的頗有理想化成分的無產階級意識。這在影片結尾“農民斗爭地主”那場戲里看得比較清楚。影片上映后,當時的意共領導人頗為不滿,說“在意大利沒有這種斗爭會”。在意大利確實沒有出現過這種斗爭會。貝爾托魯齊承認,他是“不自覺地把中國農村階級斗爭的形式反映到影片中去了”。貝爾托魯齊自由幼便向往著中國。對于他來說,神秘而富有魅力的中國像是個夢幻。也許,他是把自己對中國的夢幻反映到影片中去了。若干年后,他執導《末代皇帝》,也可以看成他對這一“夢幻”的又一次反映。
貝爾托魯齊是一位強烈地要使作品體現自己的主體意識的藝術家,在《1900年》里,他是以其個人觀點來反映這段歷史的,因此,歷史的演變、對立的階級斗爭都成為作者主體意識的“運載工具”,而不是歷史的客觀的真實的反映。
影片中有人民武裝被解散的一場戲。那是1945年4月25日,在這個解放的日子里,游擊隊以天主教徒、自由派人士、社會黨人和共產黨人在地下結成聯盟的名義,要求農民們交出武器。于是人民武裝被解散了,讓天民黨統治了國家。這可稱為第一次 “歷史性妥協”。
30年后,意共總書記貝林格于1973年正式提出了 “歷史性妥協”路線,表示愿意同天民黨正式結成政治聯盟,以便在不得罪執政黨的前提下實現其“結構改革”、“議會道路” 的方針。
貝爾托魯齊是于1974年開始拍攝這部影片的,為了同他的黨的號召相呼應,他在影片結尾處表達了這一“妥協”的愿望。我們看到,阿爾弗雷德和奧爾莫這兩位主人公親昵地互相拍打著,在無關宏旨的爭吵聲中向無邊無際的地平線走去。
然而,影片之所以引起人們關注,乃是由于它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片中有許多鏡頭都令人難忘,如老阿爾弗雷德之死,別具一格的鄉村舞會,老人的葬禮,在成行的楊柳樹下的野餐,列奧餓死在樹旁,懸掛紅旗的火車的出發……這些段落鏡頭都充滿了真正的詩情畫意,表現了導演和攝影師斯托拉羅精湛的藝術。
貝爾托魯齊才華橫溢,常被影評界冠之以“詩意派導演”、“心理派導演”的稱號。他在作品中,著意于探索一種富于獨創性電影語言的風格,不僅善于用詩的語言去描繪自然環境,而且也善于用詩的語言去描繪人物的心理活動。老阿爾弗雷德之死即是這方面的一個范例。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傍晚,溪水清清,潺潺而流。傳來悠揚婉轉的笛聲和歡快的手風琴聲。林中空地上,農民們翩翩起舞。老阿爾弗雷德牽著獵狗走來。看著這美景,聽著這音樂,他不由得心頭一陣緊縮,感嘆自己行將就木,與人們格格不入。他自言自語道:“周圍的音樂是多么美妙。青年們在跳舞,在夕陽下相愛。老人真不應該到這里來”。于是,他回到自家牛棚里。他卷起褲腿,兩腳插在牛糞里,并吮吸著擠奶姑娘從奶牛身上擠下的奶水,然后對她說:“糞便也不可惡,最可惡的是腦子里塞滿糞和奶。戰爭也罷,玉米紅斑病也罷,都不算可惡”。說完,他讓姑娘去跳舞,并要她在集會結束時,向大家宣布他已經死了,還一再叮囑姑娘:“你去告訴大家,我死了,也得繼續跳舞”。待姑娘走后,他將鎖鏈懸在梁上,自縊而死。他帶著一種心滿意足和自我揶揄的心情回歸自然。作者將這個從孩提時代起就一貫下令、吼起來像頭野獸一樣的莊園主終于在自我反思中壽終正寢的心理表現得十分細膩。另外,導演對阿達這個人物的內心剖析也十分深刻。阿達是一個幻想破滅的城市姑娘,她吸毒,內心空虛,成了奧塔維奧的情人。在嫁給小阿爾弗雷德后,因看不慣丈夫對法西斯分子阿蒂勒的心慈手軟,從家里出走。她每夜酗酒,流落街頭。作者將她“有家歸不得”的苦悶心理和追求女性解放的浪漫氣質表現得很感人。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與宏偉的歷史畫面相結合,使《1900年》成為迄今為止西方“政治電影”中最具史詩性和抒情意味的一部力作。
上一篇:《高跟鞋》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一江春水向東流》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