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6 彩色片 90分鐘
蘇聯莫斯科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格里高里·丘赫萊依 編劇:格里戈里·柯爾杜諾夫(根據鮑里斯·拉甫列涅夫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謝爾蓋·烏魯謝夫斯基 主要演員:依佐爾達·伊茲維茨卡婭(飾瑪留特卡) 奧列格·斯特里仁諾夫(飾戈沃魯哈-奧特洛克)尼柯拉依·克留契柯夫(飾葉夫秀柯夫)
本片獲195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劇情簡介】
浪濤拍打著海岸,一支紅軍的幸存部隊從里海岸邊向卡拉庫姆大沙漠撤退。從死亡的包圍圈里沖出重圍的有23名戰士和政委葉夫秀柯夫。他們中有一名女戰士——瑪留特卡,她是神槍手,彈無虛發,她的死亡簿上已經有40個白匪軍了。一天夜里,他們架起了篝火,正躺下宿營的時候,忽然聽到駱駝隊的蹄聲自遠而近,瑪留特卡叫醒了政委。政委命令大家從四面圍上去,不得把駱駝打死。他們和駱駝隊的哥薩克兵交火激戰,一個白匪軍官躲在駱駝后面朝他們射擊,瑪留特卡放了一槍,滿以為準能打死這“第四十一”個,誰知彈未中。那軍官從駱駝后面伸出一把掛著白手帕的刺刀,成了這支紅軍部隊的俘虜。白匪的這些駱駝是由吉爾吉斯村民牽來的,那個吉爾吉斯老頭要把駱駝牽回去,政委征用了其中的一半。紅軍戰士們從白匪中尉身上縫著的一個暗兜里搜出一份文件,文件證明這個軍官姓戈沃魯哈-奧特洛克,是個近衛軍中尉,他被高爾察克海軍上將委派為駐鄧尼金的里海東部政府全權代表,他負有秘密使命,要向德拉琴柯白匪將軍面陳。政委試圖讓其招出秘密使命,但他緘口不言。政委決定把他押到司令部去審問。政委把看管這個重要人犯的任務交給了瑪留特卡。
瑪留特卡發現這個俘虜的眼睛澄藍澄藍的,和海水一樣的藍,她幾乎都不敢看他的眼睛,這雙眼睛撩得她心慌意亂的。但她立即記起了自己的任務是嚴加看管,于是便用駱駝韁繩捆綁他的雙手,連睡覺也不給松綁。當天夜里,那個吉爾吉斯村民乘哨兵丘皮爾柯失職睡著的時候,把駱駝悉數牽走,還殺死了看管駱駝的戰士烏滿庫爾。
風雪交加,這支幸存的紅軍部隊在沙丘上走著。只剩下11個人了,其余的戰士在這艱險的路程上已一個個倒下。只有一小鍋水了,他們傳遞著一人喝一口。行進的隊伍排成單行在鹽堿地上走著。一個人倒了下去,戰士們忙擁上去抬他,畫面上立即化出一個墳堆,墳頂上插著用鹽木枯枝做成的十字架。戰士們艱辛地走過了大沙漠,沿著阿拉爾海岸走去,他們來到一個吉爾吉斯村落。村民們招待他們飽餐一頓抓飯。吉爾吉斯姑娘阿爾騰娜對白匪中尉僅剩下的一個肩章發生了興趣,瑪留特卡伸手扯下中尉的肩章給了她。
吉爾吉斯帳篷里燒著火盆,戰士們都睡了,瑪留特卡在阿爾騰娜給她的一張紙上寫詩。中尉好奇地想聽聽她寫的詩。瑪留特卡念了一段,詩中描繪紅軍如何同哥薩克作戰。中尉稱贊她“感情豐富”,建議她以后好好學習,瑪留特卡盼望能進學校學習作詩。她突然關切地問中尉:被捆綁著的手是否很痛?她讓中尉起誓決不逃跑之后,替他松了綁。
紅軍戰士離開了吉爾吉斯村莊繼續上路,他們在海岸上發現一條被大風吹來的漁船。政委讓戰士們把船修好,決定派瑪留特卡與兩名戰士押著中尉從海路出發去司令部,自己帶領其他人沿海岸步行前進,以便沿途招募新兵。他囑咐瑪留特卡不得讓這個俘虜逃走,否則以軍法論處,如遇到白黨,不能把活人留給他們。
漁船出發了,中尉掌著舵,他過去有私人游艇,其他的人還真不會駕船!瑪留特卡望著海水,又望望中尉的眼睛,不禁嘆道:“天啊!你的眼睛藍得跟海水一樣!”海上起風了,烏云遮天,疾風陣陣,巨浪把兩個男戰士卷入海中,海水灌進了船艙。中尉嚇得劃十字,浪濤拋擲著小船,船被沖到了一個孤島上,瑪留特卡和中尉著陸了。他們走到一個板房魚倉里, 設法點上了火,用魚作燃料,坐在火旁烤烘濕衣服。中尉凍病了,說起了囈語,把瑪留特卡稱作《魯濱遜飄流記》中的”禮拜五”。瑪留特卡到海邊的船上去找吃的,誰知船已不見蹤影。中尉昏睡不醒,瑪留特卡細心照料著他。他醒后感激不已,認為她“比保姆還好”。他要抽煙,這位女戰士把寫詩的紙給他卷煙,她還告訴中尉:俘虜他的時候,她就感到他的藍眼睛對女人來說太危險……瑪留特卡在海邊發現了一所有玻璃窗、有爐子的漁民小屋,他們就從板房往小屋里搬家。瑪留特卡背著大袋,提著小包,生怕中尉累著,只給了他一個小背兜。他們意外地在小屋的床底下找到了面粉、大米。中尉夸獎這位女戰士能干,沒有她,他早就活不成了。瑪留特卡只盼著兩星期后,漁民們來運魚時能救他們出去。她不明白為什么中尉老管她叫“禮拜五”,于是,中尉給她講了《魯濱遜飄流記》,瑪留特卡聽得都出神了。她奇怪中尉怎么知道這么多故事,中尉說他過去是研究語言學的大學生,生活優裕,在彼得堡的家里三面墻都擺著書柜,中尉因病后體虛,不能多說。瑪留特卡憐惜地吻他的臉頰,他也吻她,他們相愛了。
倆人在沙灘上追逐,陶醉在愛情中。興盡憂來,他們躺在海灘上,各想各的心事。中尉擔心自己的美好年華在這愁煞人的大海中虛度。瑪留特卡則思念著戰友們。中尉不以為然地奚落了布爾什維克的真理,兩人發生了爭執,瑪留特卡打了中尉一記耳光。中尉終于主動求和。他們雖然還在相愛,但他們的觀點立場迥然不同。瑪留特卡在這里已難以忍耐,她盼著漁船來,要是三天后漁船還不來,她就要朝自己的腦門開槍了。地平線上出現了一條帆船,兩人都揮舞著手臂雀躍起來。一只小劃子離開了帆船,劃子上坐著幾個白匪軍,中尉歡呼著跑入水中。瑪留特卡一再令其站住,他卻繼續在水中奔跑。瑪留特卡猶疑再三,終于放了一槍,中尉停止了奔跑,慢慢倒了下去,他終于成了她槍下的“第四十一”個。中尉躺在海水里,瑪留特卡奔過去,把他的頭緊緊地抱在懷里,哭喊著:“藍眼睛……我的藍眼睛!”
鮮血映著藍藍的海水,浪花拍擊著海岸……
【鑒賞】
1927年,雅柯夫·普洛塔贊諾夫曾經把鮑里斯·拉甫列涅夫的這篇小說搬上過銀幕,當時拍的是無聲片。1956年,青年導演格里高里·丘赫萊依以現代電影藝術豐富的語言又一次將這篇小說搬上了銀幕,影片散發著新鮮、溫暖、青春的氣息。
當無沖突論統治蘇聯文藝界的時候,電影是不能表現悲劇的。《第四十一》的再次登上銀幕,證明電影已走出無沖突論的死胡同。本片反映出了人類社會和人類歷史的進展的悲劇,也表達了時代的哲理思想。影片中每個人物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誕生的艱苦年代里所爆發的社會斗爭的參加者,他們的命運是和人民的命運、社會的命運相互關聯著的。
本片問世后, 曾引起過爭論。一種意見認為瑪留特卡愛上白匪軍官這件事有損紅軍女戰士的形象,即使最后她打死了他,她也得不到觀眾的諒解,因為她根本就不應該去愛一個敵人。另一種意見則認為瑪留特卡這個人物真實可信,她既有紅軍女戰士堅定的階級立場,又有少女的豐富的人性。這個人物的色彩不是單一的,在她身上反映了時代的特征、時代的復雜性和時代的矛盾。她第一次見到白匪中尉,就被他的“藍眼睛”迷住了,但那時,她只是暗自戀慕而已,如果后來沒有兩人被飄到遠離人群的孤島上這段情節的話,那么他們之間不會有什么事情,中尉也不會知道瑪留特卡喜歡他的“藍眼睛”。他們的愛情是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他們一起飄到了孤島上,中尉病了,顯得那么虛弱,沒有瑪留特卡的照顧,他根本活不下去。在孤島上,除他們外,沒有別人,談不上有革命階級與反動階級之分,中尉已不可能作為“敵人”來危害任何人了。在瑪留特卡看來,他已不再是敵人,更何況她本來就覺得他的藍眼睛“怪撩人的”,所以,她與他相愛完全是合乎情理的。他們兩人都想使對方依從自己,瑪留特卡想讓中尉走到紅軍這邊來,想讓他明白革命的道理,但中尉卻想讓瑪留特卡以后到他的別墅里去過貴族生活。即使在孤島上,瑪留特卡也已意識到她是不可能使中尉改變立場的,那時,她特別思念自己的部隊。最后,當她未能制止他奔向白匪的船只時,她打死了他,因為那時她看到的他又是一個敵人了。在打死他之后,瑪留特卡又抱著他的頭痛哭她的“藍眼睛”,這也是很真實的感情流露,因為她打死的這“第四十一”個終究與她以前打死的40個不同,這個敵人曾與她相愛過。作為一個少女,她愛他,但作為一個戰士,她又必須殺死他。在他死后,在他成為一具已不能與人民為敵的尸體時,她為他哭泣又是可以諒解的,因為畢竟她是愛過他的。影片細膩地展現了瑪留特卡復雜的內心世界,令人信服地表現了人性與階級意識在她身上的尖銳沖突,最后,還是她的階級意識占了上風。
格·丘赫萊依的創作風格是在和攝影師謝·烏魯謝夫斯基的合作中培養出來的。烏魯謝夫斯基不像一般攝影師那樣,想要回避鮮明而突出的畫面,想要平靜而客觀地“像拍新聞片那樣”來攝錄拍攝對象。他的構圖往往是尖銳的,甚至是別出心裁的。他創造的肖像富有感染力,他的風景充滿了靈感。這部影片中的自然景物,不是作為消極的劇情發生的地點出現的,而是作為人物活動的熱情而積極的參與者而存在著。因此, 烏魯謝夫斯基的畫面所描繪的不是使葉夫秀柯夫率領的支隊遭到毀滅的色彩單調的沙漠,也不是環抱著兩個相愛而又敵對的人的“單調乏味的阿拉爾海”的無情的浪濤。影片的畫面通過烏云密布的天空,風沙撲面的沙丘,排山倒海的浪濤,傳達出了人物感情的洶涌波濤和矛盾沖突的緊張尖銳。
本片的演員表演、攝影、美工、音樂等各種藝術表現手段達到了驚人的和諧。
畫面上展現了冬季昏渾的陽光照耀下無邊無際的沙漠,白茫茫一片沙土,蔚藍色的朗朗晴空,怒號的狂風從行人腳下卷起的陣陣黃沙,在黃與蔚藍兩種色調之中抹上一道天邊紅艷艷的晚霞的溫暖而又充滿兇兆的色彩,這一切都給人一種死寂、冷漠的感覺,這是與這批迷失在重重沙丘之中的人們相抗衡的一種形象。
導演還多次運用了疊現的手法,如在長途跋涉時一個戰士倒下了,在他躺著的地方疊現出一個墳堆,上面倒插著一枝步槍。又如,在駱駝的腳交錯的地方疊現出了被瑪留特卡綁上的中尉的雙手。
中尉的形象具有獨創性,演員在這個白匪軍官的形象中,首先表現出他是一個人,而不是像往常那樣,只是階級敵人的粗糙的招貼畫式的面具。扮演者一方面絲毫沒有違反這個形象的社會實質,沒有背離他的階級性,但另一方面也敢于表現出這個人物的優良素質:他的魅力、他的高等文化水平、內心的分寸感,以及他的優雅、勇敢和堅定。
影片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尤其是中尉對瑪留特卡講述魯濱遜與禮拜五的奇妙故事那場戲中,詩、童話,過去的和現在的事情都出現在興奮得屏聲息氣的瑪留特卡的眼前了。
《第四十一》是青年導演格·丘赫萊依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第一部影片。它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被稱為丘赫萊依的三部曲。丘赫萊依是米·羅姆的學生。羅姆的《十三人》無論在題材和表現沙漠的畫面方面,都與《第四十一》有某些相似之處。丘赫萊依的三部曲都是呼吁人性、人道主義,探索新的電影語言的。他是50年代下半期至60年代初“蘇聯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而這部《第四十一》則被國際影評界公認為這股浪潮的始作俑者。
上一篇:《第三個人》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精武門》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