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子》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81 彩色片 150分鐘
蘇聯格魯吉亞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列瓦茲·赤赫依澤 編劇:列瓦茲·赤赫依澤 蘇里科·日甘奇 攝影:羅·阿赫弗列基阿尼 主要演員:鐵木耳·赤赫依澤(飾格奧爾基·托列里)
本片獲1981年全蘇電影節大獎;1986年度列寧獎金
【劇情簡介】
格奧爾基·托列里是格魯吉亞共和國某區新任命的黨委書記。這里是他的家鄉,丘陵起伏,遠處埃魯舍其山脈寧靜地沐浴在陽光下。托列里一回到這里,就回憶起童年時和父親在郊野漫步的情景。他心潮澎湃,決心在家鄉大干一場。他才40多歲,精力充沛,又有高等文化學歷,他相信自己必定會有所作為。
可是家鄉的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這里土地肥沃,歷史上本是盛產葡萄之鄉。特別是有一片叫瓦奧盆地的地方,早在12世紀塔瑪拉女王時代就盛產葡萄和葡萄酒了。可是當托列里在第二書記阿斯瑪特——一個精明能干的女人陪同下來到這里的時候,看到的卻是一片荒蕪景象。不但見不到一株葡萄藤,而且方圓上百里的地方見不到一處村莊。阿斯瑪特說,由于歷經戰亂,葡萄藤都被砍光了,人們開始奔向城市,或是到下面山谷去,尋找生活比較容易的地方。一年年過去,這里幾乎人跡罕至,野獸出沒……
托列里正在感嘆的時候,忽然發現有一縷淡紫色的輕煙從一個小山崗后面蜿蜒飄向空中。他和阿斯瑪特繞過山崗,見到一幢小木屋,一群蜜蜂在蜂箱上嗡嗡飛舞。不遠的山坡上一個老人正在修梯田。原來這是一個堅持不肯離開家園的老農,叫巴格拉特。他告訴托列里,他要重新在這里栽葡萄。他把托列里帶到一塊稍微隆起的坡地上,撩起一些枯枝,推開壓在那里的鐵片,下面是一根葡萄藤,足有一握粗。周圍的土都侍弄過,澆過水。他告訴托列里,這是最古老的品種,奇跡般地保留下來了。他還給托列里看了一塊古時人們用來壓葡萄汁的壓榨石,據說還是在基督降生前鑿出來的。老人證明,瓦奧盆地現在仍然適宜種葡萄。只要政府號召,人們是會回來的。他說: “這兒空氣好,水清,土也肥。這樣的村子難道該荒廢嗎?”
老人的話給了托列里很大震動和啟發。回到城里后,他和阿斯瑪特找了區政府主席古拉姆一道研究這個問題。可是古拉姆和阿斯瑪特都認為,現在光種玉米,小麥還忙不過來。何況瓦奧盆地凈是荒蕪的村莊,沒有路也沒有水……托列里卻說,葡萄要種,莊稼也要種。現在一公頃地才產8到10公擔糧食,“難道這也叫收成嗎!?”因此,要大力提高糧食產量,要復興瓦奧盆地的村莊,整理灌溉系統。他準備擬一個詳細計劃交給部長會議……
但是,讓托列里操心的絕不只是一件種葡萄的事。
一天早上,托列里和阿斯瑪特走出區委大樓,經過一家醫院門口,看見一群人在那里心情沉重。一個披頭散發的女人坐在地上,一邊大聲數落著,一邊大哭。托列里一打聽,原來是昨天下午一個農村青年,得了闌尾炎,送到醫院,卻死在這里。“什么?”托列里和阿斯瑪特都大吃一驚。“難道現在得闌尾炎還能死人嗎?”人們告訴他倆,小伙子是被耽誤死的。“先得叫值班醫生,然后找大夫,然后找手術室護士……可小伙子血中毒了……”托列里非常生氣。他要到醫院里去。可是門關著。看門人冷冰冰地說,要9點才開門。但人群中有人說,給看門人一盧布就可以進去。阿斯瑪特照辦了,果然她和托列里進了大門。醫院里昏暗的走廊上散發著石炭酸味道。走廊上也放著病床,病人低聲呻吟著。托列里問值班女醫生,為什么病人躺在走廊上。醫生說沒空病房了。托列里說,他明明看見有病房空在那里。醫生說,那些病房是歸區衛生局支配的。阿斯瑪特說:“是留給特殊病人的吧?”醫生低頭不語。托列里立刻把區執委會全體委員叫到醫院開現場會。區衛生局長托爾尼克在會上為醫院辯解,說這家醫院一直是區的先進單位,經常被授予流動紅旗。這次死亡事故是惟一的一次。但在會議上經過揭發,“要是沒有錢,在這里什么手術都作不成”。而醫院為保持“先進”指標,經常把重病人強行送出醫院,有的病人就死在路上。托列里在會上當機立斷地宣布對醫院進行徹底調查,然后作出處理。
一天托列里和古拉姆到郊外視察,路經山間一處古教堂,是一座11世紀的古跡,來參觀的人很多。可是,當旅游者正安靜地聽著講解的時候,突然不遠的什么地方響起一聲轟鳴,大家都為之一驚。頭發斑白的講解員立刻氣憤地說:“朋友們,聽聽這轟鳴吧!這是本地的汪達爾人(古代日耳曼一民族,曾大肆破壞文物)在爆破。他們手里有炸藥。你們已經看見了教堂墻上剝落的鑲嵌裝飾。現在我指給你們看看裂開的墻壁。”在托列里疑問的目光下,古拉姆解釋說,這是附近的采石場在爆破巖石。托列里讓他立即通知采石場托拉斯停止爆破。當晚這個托拉斯的經理梅拉布就來找古拉姆。他開門見山地說:“托列里在咱們區整頓秩序是要拿我開刀嗎?”他說,托列里和他斗不會有好處,因為“我是瓦尼澤的內弟!”“我有功夫奉陪他!他將來要不為自己所干的事情后悔,我也不是梅拉布!”
但是,梅拉布的自信心沒有維持多久,就又受到一個打擊。托列里下令封閉森林10年,禁止打獵。而打獵是梅拉布的愛好。他過去經常和古拉姆以及不久前被托列里撤職的衛生局長托爾尼克等人乘自己的直升機到森林地區進行“空中狩獵”。因此,當他得知托列里的決定時,他準備到梯比利斯向自己的姐夫瓦尼澤控告托列里。他決心不讓托列里在瓦奧盆地把種葡萄的事搞成。因為“如果托列里把葡萄園搞起來了,那他就扎下了根,你就是用鉗子也把他拔不掉了。”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古拉姆。他相信古拉姆,認為是自己人。因為正是自己的姐夫提名古拉姆任區執委會主席的。可是梅拉布不知道,古拉姆這些時候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為他越來越體會到,托列里一心一意要搞好家鄉的建設。托列里正是黨和人民所需要的那類新型的干部。
托列里并不知道有人要整他。他仍一門心思地在搞瓦奧盆地的事。他一方面把計劃提交共和國中央,一方面到各個村莊進行動員,鼓勵離開瓦奧盆地的人回去,同時也鼓勵各村種植葡萄。
這一天,托列里和古拉姆來到處于瓦奧盆地邊緣一個叫楚克納的村莊。據古拉姆說,這個村是全區的驕傲,區里來人或代表團,都要到這里來參觀。果然,托列里看見道路兩旁的玉米確實長勢茂盛。可是,當托列里避開村長的隆重歡迎,親自和村民接觸時,才了解到,這個村的問題很多,生產并不好,道路兩旁的莊稼是專供人參觀的。在養畜場,托列里看到建筑物歪歪斜斜,瘦弱的母牛在咀嚼粗硬的干草。但他發現有一頭奶牛卻特別肥壯。擠奶員說,它叫“茶花女”,也是供參觀的。報上還說它年產6噸奶,在全國是破紀錄的。托列里笑著問道:“是不是有別的母牛幫忙?”擠奶員揮著手說:“什么樣的母牛能產6噸奶喲! 又不是神牛!”托列里召開了全村大會。在托列里坦誠講話的感召下,村民們揭發了很多弄虛作假、自欺欺人的現象。最后托列里宣布,村里的工作要來個根本的改變,生產要專業化,全村以及整個地區的主要經濟作物應當是葡萄。他激動地說:“自古以來,格魯吉亞就是個盛產葡萄的地方。難道我們就當敗家子,連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都保不住,都培養不好?!”托列里的講話給了村民很大鼓舞。他說:“從今以后不能再走老路了。”他還宣布,為了鼓勵村民的積極性,要采取新的物質鼓勵方法:凡完成計劃的,除工資外,另將收成的20%給他作為獎金;凡超額完成計劃的,就另付50%……托列里的講話起了極大鼓動作用。村民紛紛發言。果樹隊長保證供應瓦奧盆地所需樹苗。最后,在村民的提議下,大會以民主方式撤換了村主席,選舉了年輕的農藝師,為了種葡萄把心血都貼進去了的伊枚達澤擔任新主席。
回到城里后,古拉姆向托列里承認自己的工作是有錯誤的。他請求解除他的工作。托列里回答他說: “您應當以新的工作來改正自己的錯誤。”
過了一段時期,有一天夜里,全區突然停電了。據說是變電站 “出了問題”,原來變壓器被破壞了。托列里采取了緊急措施:從農村往城里運面包,請軍隊派人幫助修機器。正在他忙得團團轉的時候,突然接到一個匿名電話,話筒里傳來低沉的聲音:“怎么,讓全區都陷入黑暗嗎?你還是從這里滾開,趁著還沒有把這片富裕的地方全給毀了!”托列里心情沉重。此時此刻,他向誰傾訴自己心中的苦惱呢?他的妻子正在遠洋輪上進行科學考察。他的女兒莎樂美才17歲,還不太懂得分擔父親的憂慮。只有他的寡母,一輩子從事革命工作的塔瑪拉理解兒子的甘苦。母親鼓勵他說:“作一個共產黨員,就意味著生活不能輕松自在。你爸爸的兒子不應該不知道這一點!”
停電的事情剛解決,楚克納村又發生了破壞果樹的事。托列里匆匆趕到現場,發現山坡上的葡萄園破壞嚴重,精心栽培的果樹被砍得七零八落。村民們非常氣憤,一個老農說:“為了私仇不會干這種事,只有我們共同的敵人才會干這種事。”托列里雖然心情沉重,但他知道這是有組織的行動,就像不久前全城停電一樣。此時此刻,他只有斗爭到底,別無出路。
托列里加緊了對以梅拉布為首的犯罪集團的調查。與此同時,在梯比里斯身居高位的梅拉布的姐夫瓦尼澤也派人到區里對托列里暗中進行調查,但一無所獲。而托列里卻查清了梅拉布集團大量犯罪事實,包括貪污,侵吞公款,私蓋別墅,套購汽車等。托列里的攻勢逼得梅拉布前來親自和托列里“談判”。這是一場真正的較量。不僅是正義和邪惡的較量,而且是兩種世界觀、人生觀的較量。梅拉布先是對托列里進行升官發財的誘惑。當托列里把罪證都攤在梅拉布面前時,梅拉布不但沒有理屈辭窮,反而振振有詞地講出一番“大道理”。他說:“今天全世界都奉行犬儒主義。難道您沒有考慮過生態危機嗎?空氣在污染,武器在增加,食物在減少,人口增長失去控制。在這種情況下能不當犬儒主義者嗎?因此,到處人們都在及時行樂,追求享受。這是人類的本性。這正如馬克思說的,自然規律無法改變,只能為了人的幸福利用這個規律。”托列里一針見血地指出梅拉布的本質特點:“人的要求、愛好和需要,總比能滿足它們的手段發展得快,而您就利用了這一點……不過跟您談這個沒意義。我感興趣的倒是另一點:您用什么辦法鉆入共產黨內的?如果我有權,您一定被開除!”“走著瞧吧!”梅拉布威脅說,“把我弄垮可不那么容易,您別后悔!”托列里望著梅拉布離去的身影沉思起來。他知道,梅拉布不是在說空話。
托列里開發瓦奧盆地的報告得到了共和國中央的批復:原則上同意,但今年沒有資金,只能明年再考慮。抉擇之路擺在托列里和區委面前:是先行擱置計劃,還是另想辦法?經過認真討論和研究,托列里下了決心:先試著用區里的力量開墾一部分。因為他知道,哪怕在瓦奧盆地開墾一公頃葡萄園,也會產生巨大影響,也會給全區人民樹立起信心,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加這有意義的事業。“只要把葡萄園開辟出來,就會有種葡萄的人。”
經過精心的計劃和準備,瓦奧盆地上終于出現了第一臺拖拉機,它轟鳴著向七個世紀的沉默進軍了,身后留下一道道黑色的翻耕過的土地。接著,道路上出現了一輛大卡車,上面載著搬到瓦奧盆地來的家庭和他們的行李。接著,山坡上出現了簡易的小木屋。煙囪里升起炊煙,草叢里小雞在尋食。托列里接到報告說,已經有45家搬到了瓦奧盆地。他知道,這只是開頭。
終于,正式開始墾荒的日子來到了。一排披著彩帶的拖拉機在原野上起動了。后面盛裝的人們按照古老的習俗策馬駛進開墾的土地。托列里望著這歡騰的景象反思道:“我是不是在和磨坊的風車作斗爭呢?不,當然不是,我沒有一天、一小時不在想著我的人民和祖國的幸福。因此,沒什么可擔心的!”
【鑒賞】
本片是80年代蘇聯電影工作者為創作“新型主人公——黨的領導干部形象”而作的努力的結果。導演列·赤赫依澤在談到自己作品的主人公時說:“我們要盡一切可能使銀幕上出現這樣一種人物:他的全部形象要表現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的美和魅力,要使觀眾對他產生可親、可愛和可敬的感覺。在這里,最重要的是不要陷入冷冰冰的說教,而要表現出主人公的人性的魅力和吸引力。”本片上映后,受到當時黨的領導的高度評價。現任格魯吉亞共和國總統、當時任格魯吉亞黨中央第一書記的埃·謝瓦爾德納澤曾在1981年舉行的蘇共26大上表揚這部影片,說影片編導“創作出了一個現代區委領導人的形象”。
《大地之子》主人公區委書記托列里的形象的一個特點是,在他身上體現出一種明顯的歷史感。托列里在家鄉擔任領導工作,并不只是在執行上級交下來的任務。他的動力主要在于對故土的熱愛,而這種愛是和對本民族的悠久歷史的愛結合在一起的。“難道我們就當敗家子,連祖先留下來的東西都保不住嗎?!” 這番話不僅體現了托列里的歷史責任感,而且也體現了他的歷史自豪感。觀眾能感受到托列里所以敢于在條件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開發瓦奧盆地,正是由于他對歷史(也就是對民族、對人民)負責而產生了勇氣。他所以能站得高,看得遠,也正是由于他具有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在托列里看來,歷史和今天是不能分割的。這也是電影創作者的思想。影片多次強調歷史和今天的聯系 (11世紀的教堂,12世紀的塔瑪拉女王,甚至基督降生前的葡萄壓榨石),正是力圖賦予主人公形象以歷史的厚度。這也是主人公形象不顯得單薄的重要原因。
托列里的形象不使觀眾感到疏遠的另一個原因,是創作者把自己的主人公置于一個非常嚴峻的環境中。托列里一到新的崗位上就接二連三遇到挑戰。托列里不是超人,并不是一切問題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對一些小問題,他也許還能施加影響(如區醫院的不正之風),而從背后來的冷箭,他就防不勝防 (如全城停電,果園被破壞),至于和梅拉布的斗爭,觀眾都會感到,那不是輕易可以獲勝的。而托列里為自己定下的最主要的任務——開墾瓦奧盆地,直到影片結束,不過才剛剛開始,甚至有點倉促上馬的味道。但是,恰恰在這些挫折、這些巨大的困難面前,托列里的精神——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才越來越鮮明地顯示出來。也就是說,托列里的形象,不是作為結果,而是作為過程而展示的,因此它才產生了更大的吸引力,它才使觀眾感到親切。
影片在主人公形象上的另一個新穎設計體現在演員的選擇上。扮演托列里的鐵木耳·赤赫依澤原是話劇導演。扮演托列里是他在電影中創造的第一個角色。導演選中了他,完全是由于看中了他的氣質:文質彬彬,富有修養。再加上演員容貌俊秀,風度翩翩,結果銀幕上出現了一個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領導干部形象。應該說,導演的這個抉擇帶有一定的冒險性。不過,由于演員的樸實自然的演技,使得主人公形象不具有任何教訓性味道。觀眾感到,托列里更像一個科學家或教師,一個具有獻身精神的知識分子。這也許就是創作者設計的新型領導人的特點。
在影片的情節結構安排上,影片創作者也冒了一定風險。因為這是一部“一個主人公的影片”。影片的中心是托列里,托列里一門心思撲在工作上。影片中托列里的妻子從未露面。他的母親和女兒也很少在銀幕上出現。不過這部長度接近于通常兩部影片的作品并不令觀眾感到枯燥,除了一些情節富于懸念外,影片的開闊視野也產生了吸引力。影片中格魯吉亞山區的自然風光優美壯麗,攝影師經常運用搖動的全景鏡頭展示巍峨的群山、一望無際的丘陵和空中翱翔的雄鷹。農村的景象則展示了格魯吉亞的民族特點:造型質樸的房舍,老年人的民族服飾以及節日慶祝中顯示出來的民族習俗。此外,影片還通過托列里的思考和想像展示出古老的格魯吉亞的歷史畫面: 遠古的時代人們歡快地采摘葡萄以及慶祝豐收時痛飲葡萄酒,縱情歌舞的場面等等。所有這一切再加上具有強烈民族風格的音樂的配合,使整部影片幾乎帶有史詩的特點。現代主人公形象容納在悠久的歷史長河和古老的民族懷抱之中,這正是影片名字所顯示的:今天的主人公是大地之子,是人民的兒子。這也正是影片的主題
《大地之子》是創作者在塑造社會主義時代領導干部形象方面力求探索一條新路的體現。由于創作者沒有回避現實的矛盾,由于創作者總結了過去在這方面的創作得失,也由于創作者抓住了時代的要求,因而他們的努力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大地之子》的創作方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本片編導列·赤赫依澤(1926~ )是著名蘇聯電影藝術家,1953年畢業于全蘇電影學院(為謝·尤特凱維奇和米·羅姆的學生)。1955年,他拍攝了具有新現實主義風格,表現格魯吉亞民間生活的《麥格達的小驢》(次年獲戛納電影節優秀故事片獎),使他名噪一時。1965年他拍攝的戰爭題材故事片《士兵的父親》成功地再現了蘇聯人民的光輝形象。影片主人公扮演者謝·扎卡里阿澤因此片于1966年獲列寧獎金。導演拍攝的其他影片還有《倉庫》(1961)、《海路》(1962)、《啊,青年》(1969)、《割麥人》(1973)、《槐樹花開》(1975)以及9集電視故事片《唐·吉訶德》(1983~1990)等。1980年,赤赫依澤獲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
上一篇:《大決戰》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大撒把》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