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605
莎士比亞最具代表的諷刺戲劇之一,最鮮明的主題是強調金錢在貴族和資產階級社會里地位和作用,它滲透人際關系的方方面面,也是人心的試金石。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雅典的貴族泰門慷慨好客,樂善好施,揮金如土,家中日日賓客如云。雖然通過金錢他也幫助許多人擺脫困境,但他分不清壞人與朋友,大部分錢還是花在惡棍與寄生蟲身上。當他的錢都花完時,那些曾經對他趨之若鶩的所謂的“朋友”紛紛如躲避瘟疫一樣唯恐不及,使得他真正體味到世態炎涼。徹底醒悟的他故意邀請以前的朋友來參加宴會,這些人以為泰門重新發達起來了,紛紛赴約,但當盤子掀去蓋子時,他們才發現盤子中除了溫水以外一無所有,泰門將水潑在他們臉上,并且憤怒地詛咒他們。絕望的泰門悲憤地離開了人群,獨自隱居在城外的洞穴里。一天,他正挖樹根充饑,無意中發現了一大堆金子,他又不由自主的詛咒道:“……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這么一點點,就足夠顛倒黑白,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黃色的奴才,可以使異教聯盟,國家分裂,祝福罪人;麻風病人被當作情郎;有了它,在元老會議上,強盜可以封官拜爵,受人們的跪拜、頌揚;有了它,黃皮雞臉的寡婦也能重做新娘。”后來他把這些金子都分散給路人和一些來看望他的人,并對金錢和偽善的人類產生了無比痛恨的心理。在這部劇本的結尾部分,泰門懷著悲憤的心情離開了人世,鐫刻在他墳墓上的墓志銘表達了他對偽善人類深深的厭惡。這部戲劇情節十分簡單,但它是莎士比亞最具諷刺性的劇本之一。莎士比亞在其中探究了社會上人際關系的實質。在第四幕中有一段泰門對金錢入木三分的評論,后來馬克思在《資本主義》中曾引用這段話來說明貨幣在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
上一篇:英國《《隱身人》》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雅各的房間》》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