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本篇選自瓦薩里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這是一部關于藝術家的傳記,書中記載了13—16世紀兩百多位藝術家的生活與創作,主要涉及繪畫、雕塑和建筑三種藝術門類。中譯本從中選取了文藝復興初期至盛期對西方藝術史產生過重大影響的33位藝術家,包括喬托、馬薩喬、布魯內萊斯基、多納泰洛、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布拉曼特、圣索維諾等,每篇傳記由傳主的一個個小故事串聯起來。其中,《萊奧納爾多·達·芬奇傳》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
【作品選錄】
萊奧納爾多·達·芬奇
在大自然的進程中,常常可以看到,上蒼降非凡的才能于人們。有時候,以超自然的方式,極度地集美麗、優雅和才干于一人,這樣的人的注意力不論轉向何事何物,一切行動都是那么的超凡越圣,首屈一指,清楚地表明那是上帝之賜予,而非人類技藝所造就。人類在萊奧納爾多·達·芬奇身上看到了這一點: 他,身材健美,任何褒詞絕無溢美之嫌,一舉一動雍容大方,天資穎異,成年后,任何難題到他手里迎刃而解,全不費工夫。他身強力壯,心靈手巧,潔身自好,寬宏大量,他的名聲地久天長,生前口碑載道,死后更受后人推崇。
萊奧納爾多,是塞爾·皮耶羅·達·芬奇的兒子,得天獨厚,不同凡響。在文化學習方面,要不是朝三暮四,什么都想學,什么都又半途而廢,那么一定會很有成績。在算術方面就是如此,在學習的最初幾個月中,進步飛快,他不斷地向教授他的老師提出疑問和難題,弄得老師狼狽不堪。他注意到音樂,很快就學會了彈奏里拉[里拉,古希臘的一種七弦豎琴],猶如生來就具有一種高雅的情趣,能即興地自彈自唱,悅耳動聽。然而,盡管他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可始終沒有停止畫畫和作浮雕,因為這最適合他的想象力。塞爾·皮耶羅注意到這一情況,看出他的聰明才智,有一天帶了幾張兒子的圖畫給好友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請他直說萊奧納爾多從事繪畫是否能行。安德烈亞看到萊奧納爾多的不同尋常的起步,驚訝不已,力勸塞爾·皮耶羅讓兒子學畫。于是,父親便安排萊奧納爾多進安德烈亞的作坊,對此,萊奧納爾多正求之不得。他不僅僅學一門藝術,凡與繪畫有點關系的都學。他博聞強識,在幾何學方面的造詣亦很高深。年輕的時候,不僅作黏土塑像,幾個微笑的婦女頭像——至今還在翻制石膏像——和男孩頭像,似乎出自大師之手,而且還繪制了許多建筑平面圖和設計圖。他第一個——盡管乳臭未干——提出把從比薩到佛羅倫薩的阿爾諾河改造成為一條可通航的運河的計劃。他設計水力推動的磨粉機、漂洗機和發動機。他希望以繪畫為職業,所以苦苦做寫生練習,有時候作黏土人體模型,把在黏土中浸濕的柔軟布片貼在模型上,然后再耐心地罩上一種非常細的法國產蘭斯布或處理過的亞麻布,用筆尖把模型畫成黑白兩色,十分精彩。此外,他畫在紙上的素描,精美絕倫,無出其右。我有一幅他用明暗法畫的頭像,可謂盡善盡美。
上帝賜予他清雅的風格,以及與智慧和記憶相一致的卓越表現力,他十分清楚如何以制圖術表現他的思想,他以辯才和論證戰勝和駁倒一個個趾高氣揚的飽學之士。他不斷地做模型和設計,告訴人們如何輕而易舉地移山,如何層層鑿洞,他展示如何用桿、絞盤和螺旋吊拉重物,如何疏浚港口,如何用泵排除低地中的積水,他的腦子一刻不停地在想,發明這,發明那。他的許多圖畫反映了這些思想和實踐,這些圖畫四散在各地匠人們的手中。我見過不少。他甚至枉費工夫去畫繩結,按照一種順序,從一端始,一個連一個,圍成一圈,其中有一幅版畫,十分難畫,十分美麗,中央寫著“萊奧納杜斯·芬奇美術院”。在這些模型和設計中,他經常向當時佛羅倫薩的足智多謀的當權者們演示其中的一個: 打算升高佛羅倫薩圣約翰教堂,在教堂下加筑臺階,絲毫不損壞原建筑。他講得頭頭是道,言之有理,似乎完全能做得到,可是,他一離開,人們個個心里明白,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實在是異想天開。
他能言善辯,談笑風生,令聽者心悅誠服。盡管他可以說是不名一文,可總有仆人和坐騎,以馴馬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常常路過賣鳥的地方,顯露出這種感情,他付了賣鳥者所討的價錢后,把鳥兒取出籠子,放它們飛向空中,恢復它們失去的自由。為此,大自然對他恩寵俱渥,令他心想事成,以他的神力使之白璧無瑕。他才思敏捷,風流倜儻,卓爾不群,堂堂正正,溫文爾雅。
顯然,出于對藝術的理解,萊奧納爾多著手做許多東西,可是從來沒有完成一件,因為在他看來,要做成他想象的東西,手永遠無法取得藝術的完美。因為他的構想中的難度是如此的微妙和不可思議,絕無可能由手表現出來,不論那手多巧。他滿腦子的怪念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推究草藥的特性,甚至觀察天體的運動、月亮和太陽的運行軌道。
萊奧納爾多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塞爾·皮耶羅便送他投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門下學藝。在韋羅基奧繪制的圣約翰為基督行洗禮的鑲板畫中,萊奧納爾多畫了一個捧托長袍的天使。盡管他乳臭未干,可是那天使畫得比安德烈亞的人物好得多。安德烈亞從此封筆,一個孩子竟然比他畫得好,他一笑置之。
據說,塞爾·皮耶羅·達·芬奇在家里受他的一個佃戶之求,把后者親手制作的一面盾——用田莊上砍下的無花果樹做的——送到佛羅倫薩去加以飾繪,皮耶羅很愿意幫這個忙,因為這個農夫長于捉鳥和捕魚,皮耶羅有時會用到他。于是,盾被帶到佛羅倫薩,沒有告訴萊奧納爾多盾是誰的,只叫他往上面畫些東西。一天,萊奧納爾多拿起那面盾,看到盾形不正,做工粗糙拙劣,便用火烘直,并交給一個匠人,把盾弄得平整光滑。他給盾上了一層石膏粉,用他自己的方法收拾好,然后開始盤算在上面畫些什么,要產生出他畫過的墨杜薩頭的同樣效果——讓觀者大吃一驚[墨杜薩,希臘神話中的三名戈耳工之一。據說原來是美女,因觸犯雅典娜,頭發變成毒蛇,面貌也變得奇丑無比]。為此,萊奧納爾多把大大小小的蜥蜴、蟋蟀、蛇、蝴蝶、蚱蜢、蝙蝠和其他諸如此類的動物帶到房間里,不讓別人進入房間。他把這些東西組合在一起,做成一個其丑無比的生物,猙獰可怕,口吐毒氣,把空氣變成烈焰,怪物從黑暗的、嶙峋的巖石中躥出來,血盆大口一陣陣濺出毒液,眼中噴出火焰,鼻孔冒煙,兇相怪狀,完全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怪獸。他畫了好多天,死動物散發出難以忍受的惡臭,可是萊奧納爾多毫不在意,全然沉浸于對藝術的酷愛之中。盾畫好了,農人或他父親都沒有催促他,萊奧納爾多告訴父親在方便的時候派人來取盾,因為,在他來說,已經大功告成了。于是,塞爾·皮耶羅在一天早晨來到那房間取盾,敲門后,萊奧納爾多打開門,請他稍等片刻。萊奧納爾多回進房間,把盾放在畫架上,畫架置于窗前,那兒光線亮而柔和,然后請他父親進來看。塞爾·皮耶羅一眼瞧去,嚇出一身冷汗,以為那不是一面盾,看到的不是畫在盾上的東西,不由自主地踉蹌后退,萊奧納爾多趕緊扶住他,說:“這畫貼配盾的用途,可以取走了,那正是我所想創造的效果。”
他想使他的畫具有強烈的立體感,便在陰影部分大做文章,為了畫出盡可能最黑的底色,他搜尋可以使陰影顯得更深和比一般黑色更黑的顏料,以此能使亮部顯得更亮。畫中事物的特性旨在表現夜的效果,而非白晝的清晰,真是不可思議。這一切都是為了要使圖畫顯眼奪目,達到藝術的最終的完美。
他一看到那些臉相怪異、不剪須發的人,如獲至寶,便會整日跟蹤他中意的人,牢牢記住他的形象,回到家后就把他畫出來,宛如就在面前。這種頭像——女的和男的——有很多。有幾幅用蘸水筆畫的,我曾屢屢提及,如阿梅里戈·韋斯普奇像,那是一幅老人的頭像,十分美麗的炭筆畫,還有吉卜賽人頭領斯卡拉穆恰,此像后來到了圣洛倫佐教堂神父阿雷佐的多納托·瓦爾丹布里尼手中,是詹布拉里傳給他的。
他在米蘭為在慈悲圣瑪利亞教堂的圣多明我修道院繪制《最后的晚餐》——精美絕倫之作;使徒們的頭像畫得端莊和美麗,基督的頭像沒有畫完,因為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給予基督的形象以及固有的神性。此畫就差這么一點沒有完成,米蘭人和外來人都視之為至寶。使徒們急切地想知道誰出賣了主的焦慮之情,被萊奧納爾多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所有人的臉上,可以看到愛、恐懼和憤激,或更是哀痛,無法理解基督所說的話。與此情景形成對照的是猶大的至死不悟、反目成仇和賣主求榮,亦刻畫得入木三分,更不必說其他的細枝末節無不絲絲入扣,如見如聞,甚至桌布的質感如此真實,即使亞麻布本身也絕不可能顯得更實在。
據說,那兒的院長不斷地催逼萊奧納爾多畫完,因為他覺得奇怪,看到萊奧納爾多有時候在畫前一站就是半天,陷入沉思,而他喜歡萊奧納爾多像在花園里鋤草的雇工那樣不停地干,不要停下他的畫筆。他心懷不滿,向公爵大發牢騷,公爵被逼得沒有辦法,便把萊奧納爾多喚來,客客氣氣地催促他快點干完,可是又向他表白,這一切都是因為拗不過那個院長。萊奧納爾多明白君主見多識廣,喜歡與公爵詳細地討論圖畫,可從來不跟院長啰唆一句。他拼命向院長解釋藝術,讓他明白,有天才的人有時候事倍功半,他們苦思冥想,形成完美的構思,然后用雙手把腦海里已經構想出來的形象加以表現和復制。他又說尚有兩個頭像要畫: 一個是基督,他無法在人間找到;作為上帝之化身的標記——超凡脫俗的美和雅,他覺得是無法憑想象表現的。另一個待畫的是猶大,這也使他一籌莫展,他沒法想象這樣一個人的面相該是什么樣子。猶大得到了如此多的恩惠,卻有一個如此兇暴的念頭——出賣他的主,造化之主。然而,他一定要找出后者的模特兒,要是找不到一個比較合適的,他也不要討厭的、不得體的院長。這使公爵捧腹大笑,說萊奧納爾多講的盡在理中。可憐的院長茫然失措,從此只管花園里的活,不再來煩萊奧納爾多了。萊奧納爾多只畫好猶大的頭像——叛賣和兇殘的化身。可是基督的頭像一直沒有畫完。此畫之高人一等,在于其構圖和無與倫比的精細。法國國王極想把它運到他的王國里來,于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建筑師,看看他們能否用木和鐵的交錯支柱,確保運輸途中萬無一失。他一心一意想得到此畫,花再多的錢也在所不惜。但是畫是畫在墻上的事實使國王陛下的希望化成了泡影。這幅畫屬于米蘭人。
然后,他用心于人體解剖,在此研究中,他與馬爾卡·安東尼奧·德拉·托雷同心協力。馬爾卡是一位出色的哲學家,當時在帕維亞講學,記述了這件事。我聽說,他是最早用加倫[加倫(130—200?),希臘醫生、醫學著述家]的學說闡述醫學問題、真正啟蒙當時尚處于世俗的無知黑暗之中的解剖學的人之一。在解剖學方面,托雷從萊奧納爾多的才能、作品和手術中受益匪淺。萊奧納爾多有一本本子,里面全是用紅粉筆一絲不茍地畫下的親手解剖的人體圖畫,并有用蘸水筆寫的注釋。他畫出全身的骨骼,然后依次加上所有的神經和覆蓋神經的肌肉,第一層附在骨頭上,第二層使軀體堅實,第三層使軀體活動。在圖旁,他詳加說明,用左手倒寫,字體難認。不悉心研究,不借助鏡子,這些字是看不懂的。這些人體解剖的大部分書面作業在米蘭的紳士弗朗切斯科·達·梅爾佐的手中。萊奧納爾多活著的時候,梅爾佐是一個非常漂亮的男孩,深受萊奧納爾多的寵愛,現在他已是一位老人,但風采不減當年。這些書面作業他視為至寶,與萊奧納爾多的肖像一起如圣物一樣引起幸福的回憶。凡讀過這些文字的人,都難以置信: 那位大師竟能如此精確地論述藝術和肌肉、神經和血管,以及如此好學不倦。
他回到佛羅倫薩,得悉托缽僧會已聘請菲利皮諾繪制農齊亞塔教堂圣壇的鑲板畫。萊奧納爾多便聲稱愿意繪制。菲利皮諾為人厚道,聽到這消息后便推辭此事。修會請萊奧納爾多來,支付了費用,可是他卻讓他們空等了好久,他一直沒有動手。最后,他畫了一張草圖,有圣母、圣安妮及基督,草圖使匠人們驚嘆不已。完成后,連續兩天里男女老少擁向安放草圖的房間,好像在歡度神圣的節日,為的是看一看萊奧納爾多的奇跡,觀者無不嘖嘖稱奇。在那位圣母的臉上,能看到一幅圖畫所能給予圣母的全部純潔和美麗,他希望在圣母的形象中充分表現人們所期望的端莊和謙和。她溫存地抱著圣嬰,望著他的美麗相貌,滿心歡喜,同時以警惕的眼光俯視著圣約翰——與一頭羔羊玩耍的小男孩。圣安妮喜形于色,笑容滿面,凝望著她的塵世的孫子神化——真正與萊奧納爾多的智慧和天才相稱的思想。此草圖后來輾轉傳到法國。他畫的吉內夫拉·達·阿梅里戈·本奇的肖像,十分美麗。他放棄了修會的作品,修會只得再請菲利皮諾,但是菲利皮諾亦未完成,因為死神奪走了他的生命。
萊奧納爾多為弗朗切斯科·德爾·焦孔多繪制其妻蒙娜·麗莎的肖像。他辛辛苦苦畫了四年,結果又是有頭無尾。此畫現為法國國王法蘭西斯一世收藏于楓丹白露。畫中的頭像顯示出藝術能模仿自然至何等程度,人們一眼便可看出。每一個細節都畫得十分到家,水靈的明眸脈脈含情,就像生活中常常見到的,雙頰白里透紅,還有眼睫毛,一切都巧奪天工。眉毛,如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與隨著毛孔拳曲的頭發一樣,再逼真不過了。鼻子紅潤柔軟,鼻孔好看,像在呼吸。嘴微微張開,嘴角和唇的紅色與臉的肉色交融,看上去那不是顏色,而是細嫩的肉。如果仔細地看她的喉部凹陷處,可以看出脈在跳動。可以說此畫令每一個驕矜的匠人——不論他是誰——震悚和氣餒。他還使用了這樣的巧計: 蒙娜·麗莎美佳天下,為了使她保持快活的心情,避免畫家往往在畫像上出現的平淡乏味,他雇了一批人在他作畫的時候說笑彈唱,逗蒙娜·麗莎開心。在萊奧納爾多的這幅作品中,有著一種令人心醉的微笑,那樣的超逸,那樣的圣潔,此微笑難以捉摸,不可思議,生活中沒有比此更具活力的微笑了。
這位首屈一指的匠人的作品超群絕倫,因而聲譽日隆,凡喜愛藝術的人——不僅如此,整個佛羅倫薩城——都盼望他留下一些永記不忘的東西,處處有人提議該請他做一些驚天動地的作品,萊奧納爾多作品中的典雅和真知將給共和國增光添彩。“正義旗手”和市民首領們決定[正義旗手,佛羅倫薩共和國最高管理機關長老會議的首領],新造的議會大廳——此建筑的設計經朱利亞諾·達·圣加洛[圣加洛(1445—1516),意大利建筑、雕塑家、軍事工程師]、西莫內·波拉伊奧利(人稱伊爾·克羅納卡)、米開朗琪羅·博納羅蒂和巴喬·達·阿尼奧洛審定——匆匆竣工,還有一些地方需做裝飾,便明令萊奧納爾多繪制一些美麗的圖畫。于是“正義旗手”皮耶羅·索代里尼指定萊奧納爾多飾繪大廳。萊奧納爾多決定接受,在新圣瑪利亞教堂的教皇廳內動手繪制草圖,描繪米蘭菲利波公爵的隊長尼科洛·皮奇尼諾的傳奇。他構思一隊騎兵爭奪軍旗,由于這一表現戰斗的不落窠臼的構思,此畫被認為絕妙之作。畫面中的士兵和戰馬兇暴、狠毒和仇恨,其中兩匹馬的前腿纏在一起,拼命猛踢,張嘴撕咬對方,猶如背上的搶奪軍旗的士兵們,橫眉怒目,殺氣騰騰。一名士兵緊緊抓住軍旗,拍馬交鋒,一個轉身,借雙肩之力,扭動旗桿,用力把旗子從四個人的手里奪過來,其中兩人一手搶奪軍旗,一手舉劍,欲砍斷旗桿。與此同時,一個戴紅帽的老兵,大喝一聲,一手抓住旗桿,一手舉起短彎刀,朝著那兩人的手兇猛地砍去,那兩人齜牙咧嘴,死命護著旗子。此外,在馬蹄之間的地上,有兩個人扭打在一起,是按透視縮短法畫的。一人躺在地上,一人騎在他的身上,高高舉起手臂,把匕首狠命刺向他的喉嚨,要結果他的性命,躺著的人手腿并用,拼命掙扎保命。
萊奧納爾多描繪的士兵服飾各式各樣,難以盡述,盔羽飾和其他飾物亦然。萊奧納爾多描繪馬的形狀和輪廓,以及馬的猛勁、肌體和勻稱的美,可謂巧奪天工,無出其右。據說,為了畫那張草圖,他做了一個非常靈巧的臺架,收便升高,張則降低。為了要在墻上使用油畫顏料,他做了一種十分粗糙的混合物,用做涂在墻上的黏合劑,把它涂在大廳的壁上。可是沒有多少時間,黏合劑便開始剝落,見此糟糕的情形,他便棄之不用了。
他隨朱利亞諾·德·梅迪奇公爵赴羅馬,時值萊奧當選教皇,他花費大量時間攻讀哲學,尤其鉆研煉金術。他制作一種蠟,邊走邊捏成各種動物,蠟很薄,往里吹氣,使之在空中飛舞,氣漏掉后,便掉在地上。觀景樓的一個種葡萄樹的農人發現一條十分奇特的蜥蜴,萊奧納爾多在蜥蜴的背上,用水銀混合物和別的蜥蜴身上剝下來的鱗,做了一對翅膀,蜥蜴爬動的時候,翅膀就抖個不停;再裝上眼睛、角、須,放在一個盒子里馴養。他拿給朋友們觀看,個個嚇得拔腳而逃。他把羊腸的油脂去盡,沖洗干凈,弄得又薄又軟,可以握在手心里。他在另一個房間里安放一個鐵匠用的風箱,把羊腸的一頭接在風箱上,往里面打氣,羊腸脹得大大的,塞滿了房間,房里的人只得后退到一個角落里。他以此顯示透明的羊腸開始的時候只占據小小的房間,充氣后便占據了絕大部分空間,借以比喻人的美德。這樣的無聊之舉不勝枚舉,后來他又把心思用在了鏡子上。他用盡方法試制調顏料的油,以及能保護畫面的清漆。
此時,他為教皇萊奧的負責教廷官員候選人資格審查的官員巴爾達薩雷·圖里尼·達·佩夏繪制一幅懷抱圣嬰的圣母,畫面不大,筆法精致,無比優美。可是,因為有人給鑲板胡亂地涂了一層石膏粉,或因為他自己的底色和顏料幾次三番的、隨心所欲的調配,此畫現已毀損得相當厲害。在另一幅小畫中,他畫一個小男孩的像,精美絕倫。這兩幅畫現均在佩夏,為朱利亞諾·圖里尼收藏。據說,教皇曾請他作畫,他把油和藥草一起蒸餾,想做成清漆。對此,教皇說:“天哪!這個人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因為還沒有動手,就在想其結果了。”
最后,他年事漸高,長年臥病,感到自己為時不多了,不時地請人給他講解天主教的教義、天國之路和神圣的基督教。他懺悔,翻然悔悟,言辭凄慘。盡管他無力站立,還是叫朋友和仆人扶他起床,虔誠地接受圣餐。國王——總是親切地看望他——來到他的房間。出于敬意,萊奧納爾多強打精神坐起身來,向國王訴說他的病情,還表明自己未能盡力創作,開罪了上帝和人類。接著一陣痙攣——死亡的信使,國王站起身來,扶住他的頭,以示恩寵,讓他減輕一點痛苦。他的非凡的心靈明白,在國王的懷抱中停止呼吸,是莫大的榮幸。
萊奧納爾多的去世使每一個認識他的人椎心泣血,因為沒有一個人給繪畫帶來如此巨大的榮耀。他以堂堂的儀表安撫受創的心靈,他以金玉良言使頑梗的頭腦明辨是非。他能夠憑借體力制止別人的狂怒: 他用右手可以扭彎門鈴的鐵環或馬蹄鐵,好像那是鉛做的似的。他豁達大度,古道熱腸,不論貧富,只要有德有才,他總是樂意結交和襄助。房屋不論多么簡陋,他總能裝飾得光彩熠熠。因此,萊奧納爾多的誕生是給佛羅倫薩帶來了一件無比珍貴的禮物,萊奧納爾多之死則使佛羅倫薩遭受了一個無可估量的損失。在繪畫藝術中,他給油畫著色法添加了一種朦朧感,令人能借此賦予他們的人物以強烈的力度和鮮明度。在人像雕塑中,圣約翰教堂門上方北側的三尊青銅像由焦萬·弗朗切斯科·魯斯蒂奇制作,但依據萊奧納爾多的指點完成,充分證明了他的價值。那是最美麗的鑄像、最優秀的設計,是當今所見到的最完美的作品。萊奧納爾多給我們留下了馬的解剖圖,以及更為完整的人體解剖圖。盡管他說的比做的多,但是他的品性如此卓犖,他的才能無所不包,因此,他的美名將與世永存。
(劉明毅譯)
【賞析】
瓦薩里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堪稱意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史的“圣經”。它之成為經典,原因有三:
首先是它的學術價值。這是一部當代人寫當代人的書,作者與傳主生活的時代相距不遠,而像萊奧納爾多、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就和作者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地方,甚至就在作者身邊。瓦薩里親眼目睹傳主們的生活和創作,對他們的情況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因為與寫作對象在時空方面非常貼近,作者的敘述語調就顯得親切自然。盡管后來有人指出,這本傳記缺少嚴格的寫作規范,但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家的第一手生動而鮮活的資料,其學術價值無可比擬。事實證明,此書出版后,每個研究文藝復興時代藝術的學者,都會拿它來作參考。作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生活的重要記錄,《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并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光輝,反而歷久彌新,光華燦爛。瓦薩里在序言中寫道:“那么多杰出藝術家在過去很長時間內仍然湮沒無聞,是很令人義憤填膺的。希望借這本書刺激當下在名利的驅使下學習藝術的年輕人,刻苦鉆研,不斷精益求精,并使以后續寫這部傳記的人有機會描述后人將看到的更罕見、更完美的作品,從而使這部藝術家的歷史顯得更加宏大和莊嚴。”文藝復興時期的那些偉大的藝術品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那些創作了這些作品的藝術家也通過他們自身的作品和瓦薩里的記錄名垂千古,而瓦薩里的這部傳記本身也像它所記錄的藝術家和藝術品那樣,成為藝術史的經典。
其次,這部傳記的經典性還體現在它具有非常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在漫長的中世紀,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只是按制作工具的不同被劃分到不同工匠行會里的人,他們沒有獨立的地位,更談不上個人的尊嚴,因此他們既難以表現藝術創造力,其創造性勞動也得不到承認。文藝復興重新確立了人的地位,也激發了人的創造熱情,一大批藝術家因此應運而生。但是,一般人仍然沿襲過去的觀念,把藝術家看作是匠人,那些藝術保護人同樣視他們為奴仆,藝術家的地位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瓦薩里深受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認為藝術家是有尊嚴的獨立個體,無論是在個人生活里,還是在藝術創造活動中,藝術家都是具有生動個性的存在,這種思想貫穿整部《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對藝術家人格的尊重,對個人價值的肯定,對藝術創造活動的禮贊,使得瓦薩里筆下的藝術家形象鮮活可愛,他們精神活躍,思想解放,人格覺醒,是現代風格的人格載體,他們共同唱出了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人文主義。
《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筑家傳》之成為經典的第三個原因是它對藝術作品的重視,這也是瓦薩里傳記的一大特色。如果刪掉書中有關作家生平的敘述,那些單純介紹藝術作品的篇幅也很大,完全可以構成一部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作品大全。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的另一種存在樣式,展示并剖析藝術作品的主旨及成敗得失,就是為藝術家的精神生活立傳。正因為瓦薩里把藝術作品看作是藝術家生命的延長,所以他不厭其煩地為每一個藝術家的幾乎每一件作品作了詳盡的記錄,從創作的起因、過程到作品的完成、反響與命運,一一交代。因此,這部傳記在文風上別具一格。
縱觀整部傳記,瓦薩里給予達·芬奇的評價最高,但也最為客觀公允。瓦薩里認為,萊奧納爾多·達·芬奇是一個擁有清雅風格,卓越智慧,對繪畫與雕塑藝術孜孜以求的天才,他的藝術成就巨大,是與作者尊之為偶像的米開朗琪羅并肩聳立在文藝復興藝術頂峰上的人物。達·芬奇孤僻卻又思想活躍,他對人慷慨友善,計較不多,對藝術卻野心勃勃,要求甚苛。他做過許多看似與繪畫和雕塑并不相關的無聊之事,是一個不循規蹈矩的怪才,但正是這種不同尋常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證明了藝術家的獨特價值,這其實也是人的價值,思想的價值。
為了強調傳主的天資聰慧,瓦薩里花了大量筆墨來列舉少年達·芬奇的天才表現。這個小男孩的腦子里裝滿了新鮮玩意兒,并樂于把它們變成現實,雖然有些看起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婦女兒童頭像、阿爾諾運河平面設計圖、磨粉器、漂洗機、黏土人物模型、搬重物的桿、絞盤和螺絲、特殊方法編制的繩子、白銀做成的馬頭形豎琴,甚至加筑臺階來墊高教堂等等。作者細心搜集關于傳主的歷史事實與奇聞逸事,以表現傳主的特殊個性和非凡的藝術稟賦。著名畫家安德烈亞·德爾·韋羅基奧曾將達·芬奇收為弟子,結果卻因為徒弟的水平高于自己,韋羅基奧自愿從此封筆。瓦薩里之所以能夠自如地運用如此豐富的材料,與他跟傳主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有很大關系。
達·芬奇傳同樣重視對藝術作品的分析介紹。瓦薩里通常采用兩種方式來介紹藝術作品,一是細膩的描寫,一是對神韻的把握。在介紹《蒙娜·麗莎》時,他詳細描寫畫中人物的毛發、皮膚甚至跳動的脈搏,文筆之細膩美妙堪與原畫媲美。達·芬奇在逼真地展示人物肖像外形的同時,還追求畫的神韻。《最后的晚餐》準確傳達出了畫中人物不同的感情,或淡定、或哀傷、或焦慮、或殘暴,因此成為曠世杰作。《圣母子與圣安妮》中的圣安妮喜形于色,笑容滿面,凝望著她塵世的孫子。所有這些內容瓦薩里都通過文字進行了一次再現,給讀者如睹真跡之感。
在傳記的結尾,達·芬奇無比光榮地死在國王的懷抱里,這樣的細節交代對瓦薩里來說,應該說是別有深意的。在瓦薩里看來,這是當時的藝術家所能享受的最高待遇,同時它還代表著藝術家群體地位的上升。作為一個真實的生命,達·芬奇走完了他的藝術人生,但他又像神那樣為人類留下了無窮的藝術福音。瓦薩里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富有創造個性的人,又讓無數讀者看到了一個不朽的藝術家,因此,即使在今天,我們也能夠有機會徘徊在對大師的“近”與“敬”之間。對達·芬奇來說是如此,對本傳記所涉及到的其他藝術家來說也同樣如此。
(吳瑩華)
上一篇:《薩遜的大衛 [亞美尼亞]佚名》讀后感
下一篇:《蒙田隨筆 [法國]蒙田·——賀拉斯》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