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以色列人從埃及返回迦南后,背棄上帝信仰當地的神,上帝興起士師拯救他們。士師們帶領以色列人反抗外族的侵擾和壓逼。在俄陀聶的領導下,國中太平四十年。便雅憫族的左撇子英雄以笏,以進貢之名進入摩押王宮,刺殺摩押國王,趁勢推翻摩押人的統治。女士師底波拉和巴拉率一萬人大勝迦南將領西西拉的軍隊,西西拉在潰逃中被纖弱女子雅億擊殺。農夫出身的基甸帶領三百精兵,擊敗米甸軍隊。大力士參孫是一位令非利士人膽戰心驚的英雄,多次憑勇力擊殺非利士人后,終于被非利士人俘獲,他們剜去參孫的雙眼,把他帶到一個大廳進行羞辱,參孫用力折斷支撐大廳的兩根柱子,大廳傾塌,參孫與敵人同歸于盡。
【作品選錄】
以色列離棄耶和華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去事奉諸巴力,離棄了領他們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去叩拜別神,就是四圍列國的神,惹耶和華發怒。并離棄耶和華,去事奉巴力和亞斯他錄。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搶奪他們的人手中。又將他們付與四圍仇敵的手中,甚至他們在仇敵面前再不能站立得住。他們無論往何處去,耶和華都以災禍攻擊他們,正如耶和華所說的話,又如耶和華向他們所起的誓。他們便極其困苦。
耶和華興起士師,士師就拯救他們脫離搶奪他們人的手。他們卻不聽從士師,竟隨從叩拜別神,行了邪淫,速速地偏離他們列祖所行的道,不如他們列祖順從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就與那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他們因受欺壓擾害,就哀聲嘆氣,所以耶和華后悔了。及至士師死后,他們就轉去行惡,比他們列祖更甚,去事奉叩拜別神,總不斷絕頑梗的惡行。于是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他說:“因這民違背我吩咐他們列祖所守的約,不聽從我的話。所以約書亞死的時候所剩下的各族,我必不再從他們面前趕出。為要借此試驗以色列人,看他們肯照他們列祖謹守遵行我的道不肯。”這樣耶和華留下各族,不將他們速速趕出,也沒有交付約書亞的手。
俄陀聶
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去事奉諸巴力和亞舍拉。所以,耶和華的怒氣向以色列人發作,就把他們交在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的手中。以色列人服事古珊利薩田八年。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救他們,就是迦勒兄弟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就作了以色列的士師,出去爭戰。耶和華將米所波大米王古珊利薩田交在他手中,他便勝了古珊利薩田。于是國中太平四十年。基納斯的兒子俄陀聶死了。
以笏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攻擊以色列人。伊磯倫招聚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占據棕樹城。于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磯倫十八年。
以色列人呼求耶和華的時候,耶和華就為他們興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憫人基拉的兒子以笏;他是左手便利的。以色列人托他送禮物給摩押王伊磯倫。以笏打了一把兩刃的劍,長一肘,帶在右腿上衣服里面。他將禮物獻給摩押王伊磯倫,原來伊磯倫極其肥胖。以笏獻完禮物,便將抬禮物的人打發走了。自己卻從靠近吉甲鑿石之地回來,說:“王啊!我有一件機密事奏告你。”王說:“回避吧!”于是左右侍立的人都退去了。
以笏來到王面前;王獨自一人坐在涼樓上。以笏說:“我奉神的命報告你一件事。”王就從座位上站起來。以笏便伸左手,從右腿上拔出劍來,刺入王的肚腹,連劍把都刺進去了。劍被肥肉夾住,他沒有從王的肚腹拔出來,且穿通了后身。以笏就出到游廊,將樓門盡都關鎖。以笏出來之后,王的仆人到了,看見樓門關鎖,就說:“他必是在樓上大解。”他們等煩了,見仍不開樓門,就拿鑰匙開了。不料!他們的主人已死,倒在地上。他們耽延的時候,以笏就逃跑了,經過鑿石之地,逃到西伊拉。到了,就在以法蓮山地吹角。以色列人隨著他下了山地,他在前頭引路,對他們說:“你們隨我來,因為耶和華已經把你們的仇敵摩押人交在你們手中。”于是他們跟著他下去,把守約但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過去。那時擊殺了摩押人約有一萬,都是強壯的勇士,沒有一人逃脫。這樣,摩押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國中太平八十年。
珊迦
以笏之后,有亞拿的兒子珊迦,他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他也救了以色列人。
底波拉
以笏死后,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耶和華就把他們付與在夏瑣作王的迦南王耶賓手中。他的將軍是西西拉,住在外邦人的夏羅設。耶賓王有鐵車九百輛。他大大欺壓以色列人二十年,以色列人就呼求耶和華。
有一位女先知名叫底波拉,是拉比多的妻,當時作以色列的士師。她住在以法蓮山地拉瑪和伯特利中間,在底波拉的棕樹下。以色列人都上她那里去聽判斷。她打發人從拿弗他利的基低斯,將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召了來,對他說:“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吩咐你說:‘你率領一萬拿弗他利和西布倫人,上他泊山去。我必使耶賓的將軍西西拉率領他的車輛和全軍,往基順河,到你那里去,我必將他交在你手中。’”巴拉說:“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說:“我必與你同去,只是你在所行的路上,得不著榮耀;因為耶和華要將西西拉交在一個婦人手里。”于是底波拉起來,與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巴拉就招聚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到基低斯,跟他上去的有一萬人。底波拉也同他上去。
摩西岳父(或作“內兄”)何巴的后裔基尼人希百,曾離開基尼族,到靠近基低斯撒拿音的橡樹旁,支搭帳棚。
有人告訴西西拉說:“亞比挪庵的兒子巴拉已經上他泊山了。”西西拉就聚集所有的鐵車九百輛和跟隨他的全軍,從外邦人的夏羅設出來,到了基順河。底波拉對巴拉說:“你起來,今日就是耶和華將西西拉交在你手的日子。耶和華豈不在你前頭行嗎?”于是巴拉下了他泊山,跟隨他有一萬人。耶和華使西西拉和他一切車輛全軍潰亂,在巴拉面前被刀殺敗,西西拉下車步行逃跑。巴拉追趕車輛、軍隊,直到外邦人的夏羅設。西西拉的全軍,都倒在刀下,沒有留下一人。
只有西西拉步行逃跑,到了基尼人希百之妻雅億的帳棚;因為夏瑣王耶賓與基尼人希百家和好。雅億出來迎接西西拉,對他說:“請我主進來,不要懼怕。”西西拉就進了她的帳棚,雅億用被將他遮蓋。西西拉對雅億說:“我渴了,求你給我一點水喝。”雅億就打開皮袋,給他奶子喝,仍舊把他遮蓋。西西拉又對雅億說:“請你站在帳棚門口,若有人來問你說:‘有人在這里沒有?’你就說:‘沒有。’”
西西拉疲乏沉睡。希百的妻雅億,取了帳棚的橛子,手里拿著錘子,輕悄悄地到他旁邊,將橛子從他鬢邊釘進去,釘入地里。西西拉就死了。巴拉追趕西西拉的時候,雅億出來迎接他說:“來吧!我將你所尋找的人給你看。”他就進入帳棚,看見西西拉已經死了,倒在地上,橛子還在他鬢中。
這樣,神使迦南王耶賓,被以色列人制伏了。從此以色列人的手,越發有力,勝了迦南王耶賓,直到將他滅絕了。
基甸率三百人擊敗米甸人
耶路巴力就是基甸,他和一切跟隨的人,早晨起來,在哈律泉旁安營。米甸營在他們北邊的平原,靠近摩利岡。耶和華對基甸說:“跟隨你的人過多,我不能將米甸人交在他們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說:‘是我們自己的手救了我們。’現在你要向這些人宣告說:‘凡懼怕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萬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萬。耶和華對基甸說:“人還是過多。你要帶他們下到水旁,我好在那里為你試試他們。我指點誰說:‘這人可以同你去。’他就可以同你去;我指點誰說:‘這人不可同你去。’他就不可同你去。”基甸就帶他們下到水旁。耶和華對基甸說:“凡用舌頭舔水,象狗舔的,要使他單站在一處;凡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單站在一處。”于是用手捧著舔水的有三百人,其余的都跪下喝水。耶和華對基甸說:“我要用這舔水的三百人拯救你們,將米甸人交在你手中;其余的人,都可以各歸各處去。”這三百人就帶著食物和角;其余的以色列人,基甸都打發他們各歸各的帳棚,只留下這三百人。米甸營在他下邊的平原里。
當那夜,耶和華吩咐基甸說:“起來!下到米甸營里去,因我已將他們交在你手中。倘若你怕下去,就帶你的仆人普拉下到那營里去。你必聽見他們所說的,然后你就有膽量下去攻營。”于是基甸帶著仆人普拉下到營旁。米甸人、亞瑪力人和一切東方人。都布散在平原,如同蝗蟲那樣多。他們的駱駝無數,多如海邊的沙。基甸到了,就聽見一人將夢告訴同伴說:“我作了一夢,夢見一個大麥餅滾入米甸營中,到了帳幕,將帳幕撞倒,帳幕就翻轉傾覆了。”那同伴說:“這不是別的,乃是以色列人約阿施的兒子基甸的刀;神已將米甸和全軍,都交在他的手中。”
基甸聽見這夢和夢的講解,就敬拜神,回到以色列營中,說:“起來吧!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在你們手中了。”于是基甸將三百人分作三隊,把角和空瓶交在各人手里;瓶內都藏著火把。吩咐他們說:“你們要看我行事: 我到了營的旁邊怎樣行,你們也要怎樣行;我和一切跟隨我的人吹角的時候,你們也要在營的四圍吹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
基甸和跟隨他的一百人,在三更之初,才換更的時候,來到營房,就吹角,打破手中的瓶。三隊的人,就都吹角,打破瓶子,左手拿著火把,右手拿著角,喊叫說:“耶和華和基甸的刀!”他們在營的四圍各站各的地方,全營的人都亂竄;三百人吶喊,使他們逃跑。三百人就吹角,耶和華使全營的人用刀互相擊殺,逃到西利拉的伯哈示他,直逃到靠近他巴的亞伯米何拉。以色列人就從拿弗他利、亞設和瑪拿西全地聚集來,追趕米甸人。
基甸打發人走遍以法蓮山地,說:“你們下來攻擊米甸人,爭先把守約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于是以法蓮的眾人聚集,把守約但河的渡口,直到伯巴拉。捉住了米甸人的兩個首領: 一名俄立,一名西伊伯;將俄立殺在俄立磐石上,將西伊伯殺在西伊伯酒榨那里。又追趕米甸人,將俄立和西伊伯的首級,帶過約但河,到基甸那里。
參孫的死
非利士人的首領聚集,要給他們的神大袞獻大祭,并且歡樂。因為他們說:“我們的神將我們的仇敵參孫交在我們手中了!”眾人看見參孫,就贊美他們的神,說:“我們的神將毀壞我們地、殺害我們許多人的仇敵,交在我們手中了!”他們正宴樂的時候,就說:“叫參孫來!在我們面前戲耍戲耍。”于是將參孫從監里提出來,他就在眾人面前戲耍。他們使他站在兩柱中間。參孫向拉他手的童子說:“求你讓我摸著托房的柱子,我要靠一靠。”那時房內充滿男女,非利士人的眾首領也都在那里。房的平頂上約有三千男女,觀看參孫戲耍。
參孫求告耶和華說:“主耶和華啊!求你眷念我。神啊!求你賜我這一次的力量,使我在非利士人身上報那剜我雙眼的仇。”參孫就抱住托房的那兩根柱子: 左手抱一根,右手抱一根。說:“我情愿與非利士人同死!”就盡力屈身,房子倒塌,壓住首領和房內的眾人。這樣,參孫死時所殺的人,比活著所殺的還多。
參孫的弟兄和他父的全家,都下去取他的尸首,抬上來葬在瑣拉和以實陶中間,在他父瑪挪亞的墳墓里。參孫作以色列的士師二十年。
(選自《圣經》)
【賞析】
《士師記》是《圣經》中比較重要的一卷歷史文獻。士師們是一群“拯救者”,當上帝的靈降臨到他們身上時,他們就具有超凡的個人能力,從而擔負起拯救以色列人的重任。從整卷經書來看,士師是以色列人入迦南后,從約書亞去世至王國建立之前各支派的首領,如士師俄陀聶屬東北方猶大支派,以笏屬東南方的便雅憫支派。他們是驍勇善戰的斗士,很少以行政長官身份處理民事紛爭,甚至戰事結束就泯于眾人,更有單槍匹馬的孤膽英雄,如以笏、參孫。士師們的最重要角色是使民眾脫離外邦仇敵之手的“拯救者”。
關于《士師記》的作者,傳統認為是撒母耳,然而從年代上來說顯然有誤,因為第十八章第三十節載有“摩西的子孫、革舜的兒子約拿單,和他的子孫,作但支派的祭司,直到那地遭擄掠的日子”,但族之地遭擄掠是公元前722年亞述人所為,而先知撒母耳是公元前1100—公元前1020年前后的士師。另有研究認為,《士師記》出自申命派史家之手,和《申命記》、《約書亞記》、《撒母耳記》、《列王紀》語體風格相近,共同構成了《圣經》中一個獨特的歷史單元,但具體作者不詳。從經卷內容可以看出,各士師作領袖的年代相互重疊,因此《士師記》很可能是由多人創作,經長期整理編撰而成,具體成書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722年之后。
《士師記》主要講述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后的生活。以色列人在軍事統帥約書亞去世后,群龍無首,追隨迦南外邦人的生活方式,結果招致上帝的憤怒和懲罰。以色列人在外患內亂中認罪悔改,上帝便興起士師擊敗侵略者,使他們生活安定。但民眾一旦生活安定就背叛上帝,跌入“悖逆——受罰——哀求——得救——太平” 這一歷史循環之中,《士師記》就是對這種歷史循環的記錄。
《士師記》中一共提到十二位士師,其中六位記述詳細,被稱作“大士師”(俄陀聶、以笏、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和參孫),其余六位記述簡略,被稱作“小士師”(珊迦、陀拉、睚珥、以比贊、以倫和押頓),總體看來詳略得當,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士師記》巧妙運用了呼應敘事、傳奇描繪和戲劇性語言這幾種敘事方式,大大提升了其藝術品位和文學價值。呼應敘事是指一部書中某篇文章在講述某些事情時,和前面文章中某些內容保持一致。這種敘事方法為長篇文章所慣用,在《士師記》中主要表現為一些士師的行為與《創世記》中雅各對十二個兒子未來之事的預言相一致。《創世記》第四十九章中,以色列民族的第三代族長雅各對猶大祝福最多:“猶大啊!你兄弟們必贊美你,你手必掐住仇敵的頸項,你父親的兒子們必向你下拜……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腿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創世記》49:8—10)。在《士師記》中,猶大支派不但最先前往攻擊迦南人,而且也最先興起士師俄陀聶來拯救以色列人,這和雅各對猶大的祝福相一致。雅各祝福兒子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傷馬蹄,使騎馬的墮落于后。”(《創世記》49:17)。道蛇路虺都是獨來獨往,這和《士師記》中但支派的士師參孫的行為頗為一致。在古代中東,人們多以駱駝為交通、運輸工具,驢和馬因為不分蹄、不反芻,被當作是不潔的動物。但驢性情溫順,在山間行走優于駱駝,所以以色列人自始祖亞伯拉罕時代就開始養驢;馬性情急躁,適合作戰地坐騎,《圣經》中最早提到“騎馬的”是指埃及人的軍隊。埃及人屬于外邦壓迫者,非利士人同樣屬于外邦壓迫者,參孫折斷屋柱與非利士人同歸于盡,正合了“使騎馬的墮落于后”的預言。
傳奇描繪指在塑造人物形象時,通過渲染其出身、經歷之不同尋常來展示其英雄形象。《士師記》十二位士師中,除俄陀聶、陀拉、以倫記述平淡簡略外,其他幾位士師都有各自的傳奇性特點,如以笏只身藏劍刺殺摩押王;薩迦“用趕牛的棍子打死六百非利士人”;巾幗英雄底波拉統率各支派擊敗迦南王;基甸率三百人劫米甸萬人大營;耶弗他為妓女之子,出身低賤;參孫力大無比,能徒手搏獅,并以驢腮骨殺敵千人。
戲劇性語言指在敘述故事時適時穿插花絮,使故事情節跌宕有致,讓讀者讀起來時而輕松、時而緊張,從而增強故事的可讀性。在士師以笏的故事中,以笏在樓上刺殺摩押王伊磯倫后,盡鎖樓門而逃,“王的仆人到了,看見樓門關鎖,就說:‘他必是在樓上大解’”(3:24),把讀者從以笏只身刺王的驚心動魄中拉回來輕松一把。士師底波拉的故事中,底波拉擊敗迦南將軍西西拉后作歌頌功,當講到“雅億左手拿著帳棚的橛子,右手拿著匠人的錘子,擊打西西拉,打傷他的頭,把他的鬢角打破穿通。西西拉在她腳前曲身仆倒,在她腳前曲身倒臥;在那里曲身,就在那里死亡”(5:26—27)時,突然話題一轉,談到西西拉的母親隔窗遙盼兒子凱旋的情形,并讓他母親自語:“他們莫非得財而分?每人得了一兩個女子?”(5:30),把讀者從西西拉死亡的場面拉開。而凱旋的士師耶弗他回家后,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得不將女兒拉去獻祭,從文學角度來講,這完全是一種對英雄人物從大喜到大悲的考驗。士師參孫的故事中,大利拉一再捆綁參孫,則是通過重復敘事來鍛煉讀者的忍耐極限。
《士師記》主要表達了對保持自身民族習俗及維護神人關系的呼喚。以色列人在約書亞帶領下進入迦南,但并未完全占領迦南,因為迦南當地文化生活已相當發達,有成熟的農耕技術,有城堡和君主制度,有常備軍,而且開始使用鐵器,這是游牧的、使用銅器的以色列民族所不能相比的。以色列人作為外來者要在迦南立足,必然會向當地的主流文化靠近,于是就入鄉隨俗,崇拜迦南的農耕文化神巴力和亞斯他錄,這恰恰犯了十誡之第一誡。悖棄耶和華上帝,則必然失去他們的民族特性,這在嚴守律法的人看來是很危險的,于是就有了這樣一個主題——以色列民族的安全和興旺全賴他們對上帝的忠心和順服,即背離上帝則必然遭難,順服上帝必得憐憫和拯救,而士師則是上帝拯救意志的執行人。另外,文中一再提到“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顯然是對王國時代的呼喚。約書亞去世后,以色列各支派各自為政,甚至互相殘殺,外族的不斷欺壓使他們迫切認識到結束一盤散沙的局面,以及擁有統一的王國和強有力的領導人的必要性。
《士師記》和《約書亞記》、《撒母耳記》及《列王紀》一起被稱作“前先知書”,是用神學視角解釋以色列民族入迦南后歷史的典范之作。同時,《士師記》作為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也成了后世文學創作的寶貴資源,17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彌爾頓曾根據士師參孫的故事寫下長詩《力士參孫》,而參孫的情人大利拉(Delilah),在英語中也成了“不忠誠的女人”的代名詞。
(王 鵬)
上一篇:《墓中回憶錄 [法國]夏多布里昂·1812年1月,狼谷。》讀后感
下一篇:《大國主神 [日本]安萬侶》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