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馬車夫約納在昏暗的風(fēng)雪之夜拉客,想在與坐車人的接觸中,傾吐自己的苦衷,但是坐車人根本不想聽他嘮叨。因此,每當(dāng)約納在趕車時因想兒子而呆滯、遲疑,影響趕路時,遭到的只是漫罵、喝叱和侮辱。雖然遇到了各式人等——軍人、玩樂的青年人、看門人、年輕車夫,但都對約納表現(xiàn)出自私、冷漠和不耐煩,沒有一個人能撫慰一下這顆孤獨的心靈。最后約納不得不向一匹瘦骨嶙峋的“小母馬”傾訴衷腸。
【作品選錄】
我的煩惱向誰去訴說?……
暮色昏暗。大片的雪花在剛剛點亮的街燈上盤旋著,然后降落在屋頂、人的肩上和帽子上,積成軟薄的一層。馬車夫約納·波塔波夫一身雪白,宛若一個鬼影。他佝僂著身子,一動不動地坐在駕駛座上。即使有一個大雪團(tuán)掉到他的身上,他似乎覺得都沒有必要把它抖掉……他那匹小馬也是一身白。它的身子一動不動,而且瘦骨嶙峋,再加上它那如棍子般筆直的幾條腿,近看起來活像那種花一個戈比就能買到的馬形蜜糖餅干。它多半也是心事重重。馬要是被人拉離犁頭,拉離鄉(xiāng)下那熟悉的灰色畫面,而被丟到這兒來,丟到這個光怪陸離、終日喧囂和人流熙攘的旋渦中來,那它就不可能不沉思默想……
約納和他的馬已經(jīng)停在這里很久了。他們從馬廄出來后,一直到午飯時分都還沒拉到一趟活。可眼看暮色就要籠罩全城。蒼白的燈光已被燈紅酒綠所取代,而街上的忙亂也變得更為嘈雜。
“車夫,去維堡區(qū)!”約納聽見有人叫,“車夫!”
約納打了個哆嗦,通過沾滿雪花的睫毛望去,他看見一個穿著軍大衣的軍人,大衣上還帶著風(fēng)帽。
“到維堡區(qū)去!”軍人又說了一遍,“你睡著了還是怎么的?去維堡區(qū)!”
為了表示愿意,約納抖了抖韁繩,馬背和自己的肩膀上滑落下大片的雪花……軍人坐上雪橇。車夫咂吧著嘴唇,像天鵝似的伸長了脖子,微微欠起身子,與其說出于必要,還不如說是出于習(xí)慣地?fù)]動著馬鞭。馬也伸直了脖子,活動活動筆直的腿,遲疑不決地向前邁步……
“你往哪兒撞啊,死鬼!”約納立刻在那熙來攘往的人流中聽到了一聲叫喊,“鬼把你往哪帶啊?往右趕!”
“你根本不會趕車!靠右走!”軍人生氣地說。
一個趕四輪轎式馬車的車夫破口大罵,另一個橫過馬路而且肩膀碰到馬臉的行人抖落袖子上的雪花,也在惡狠狠地瞪著他。約納坐在駕駛座上,如坐針氈一樣坐立不安。他的兩個胳膊左右搖動著韁繩,用眼睛看著前面的路,就像一個失去了理智的人一樣,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緣何在此。
“這些人都是混蛋!”軍人打趣地說,“他們簡直是故意撞你,或者是故意要往你馬蹄子下面鉆,好像串通好了似的!”
約納回頭望了望客人,微微動了動嘴唇……看來他有話要說,可喉嚨里除了沙啞的咝咝聲外,并沒說出一個字來。
“你想說什么?”軍人問。
約納撇嘴一笑,咽了咽喉嚨,啞著嗓子說:
“老爺,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
“哦!……怎么死的?”
約納轉(zhuǎn)過身子朝著乘客說:“誰也不知道!也許,是死于熱病……在醫(yī)院躺了三天就死了……這是天意。”
“快拐彎,鬼東西!”黑暗里發(fā)出了喊叫聲。“你瞎了眼嗎,老東西?看著路!”
“趕車吧,趕車吧……”乘客說,“照你這樣走,我們明天都到不了。走快點!”
車夫又伸長了脖子,振作起來,使勁而熟練地?fù)]動著鞭子。好幾次他回頭看看客人,那軍人閉著眼睛,看樣子對他的話不感興趣。到維堡區(qū)后他讓乘客下了車,把車停在一個小酒店旁,他還是一動不動地蜷縮著身子坐在駕駛座上……雪把他和馬又涂成了白色。時間一小時又一小時地過去了……
人行道上響起套鞋的咔嚓聲和相互謾罵的聲音,三個年輕人走了過來。其中兩個又高又瘦,另一個又矮又駝。
“趕車的,去警察橋!”駝子用那破鑼似的聲音叫道,“坐三個人…… 二十戈比!”
約納緊了緊韁繩,嘴里吧嗒了幾下。二十戈比的車錢是不公道的,不過他顧不上價錢了……一個盧布也好,五個戈比也罷,現(xiàn)在對他都一個樣,只要有主兒就行……那幾個年輕人相互推搡著,罵著臟話向雪橇走來,一窩蜂地擠向座位。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 哪兩個坐著,哪一個站著呢?經(jīng)過長久的吵罵、變卦和埋怨之后,決定最后出來了: 應(yīng)該讓駝子站著,因為他最矮小。
“好了,出發(fā)!”駝子還是用他那破鑼似的聲音說道,嘴里的氣直往約納的后腦勺噴。
“使勁趕!老兄,瞧你那帽子!整個彼得堡都找不到比這還差的了……”
“嘿……嘿……”約納笑著說,“是破得不行了……”
“喂,什么破得不行了,趕你的車!你是不是一路都要這樣走下去啊?是嗎?是不是想要我給你脖子一拳?……”
“我的頭痛得要炸了,”一個高個子說,“昨天在杜克瑪索夫家里我和瓦斯卡喝了四瓶白蘭地。”
“我真弄不明白,你干嗎撒謊!”另一個高個子生氣地說,“跟畜生一樣胡說八道。”
“對天發(fā)誓,我說的是真話。”
“如果這也算是真話,那虱子咳嗽也是實情了。”
“嘿嘿!”約納笑著說,“這些老爺真夠開心的!”
“呸,見你的鬼去吧!……”駝子怒氣沖沖地說,“你這個老不死的,走還是不走啊?難道有你這么趕車的嗎?快用鞭子抽它!駕,鬼東西!駕,使勁抽!”
約納感覺到背后駝子扭動的身子和他喉嚨里顫動的聲音。他聽到了罵他的那些話,看到這些人,胸中的孤獨感漸漸平息。駝子一直罵個不停,直到一大串稀奇古怪的罵人話卡住喉嚨讓他咳嗽為止。高個子開始談?wù)撘粋€好像叫娜杰日達(dá)·彼得羅芙娜的女人。約納回過頭去看了看他們。等他們的談話有了一個短暫的間歇時,他再次回過頭去喃喃地對他們說:
“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禮拜死了!”
“所有人都會死!”駝子在咳嗽完后一邊擦嘴,一邊嘆了一口氣說道,“得了,快點趕,快點趕!諸位,我再也受不了這樣的走法了!要到什么時候才能把我們拉到呢?”
“那你就稍微使他振作點嘛……給他脖子一拳!”
“老不死的,聽到了嗎?我可要揍你的脖子了!和你們這些家伙講客氣,還不如走路呢!……你聽到了嗎,老龍精?莫非你把我的話當(dāng)耳邊風(fēng)了?”
約納與其說是感覺到,還不如說是聽到后腦勺“嘭”的一聲被打了一拳。
“嘿嘿……”他笑道,“你們這些快樂的老爺……愿上帝賜予你們健康!”
“趕車的,娶老婆了嗎?”一個高個子問。
“我嗎?呵呵……瞧你們這些快活的老爺!如今我是有一個老婆,可那是一抔濕土。哈哈哈……就是墳?zāi)梗 銈兦疲业膬鹤佣妓懒耍晌疫€活著……奇怪,一定是死神弄錯了……他應(yīng)該是來找我的,卻去找了我的兒子……”
約納回過身,想講講兒子是如何死的,可這時候駝子好像松了口氣似的說了聲謝天謝地,他們總算到了。約納收下二十戈比,久久地看著這幾個東游西蕩的人在一個烏黑的大門口消失。他又成了孤零零的一人了。寂靜朝他襲來……剛剛稍見平息的苦惱,現(xiàn)在又重新浮現(xiàn)在心頭,更加強烈地壓在他的心口上。約納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著街道兩旁穿梭不息的人群: 在這成千上萬的人當(dāng)中,難道真沒一個人愿意傾聽他的訴說嗎?然而人群行色匆匆,既無人注意到他,也沒有人注意到他的苦惱……這苦惱太巨大了,大得簡直無邊無際。要是把約納的胸膛剖開,讓他把胸中的苦水都倒出來,似乎可以淹沒整個世界,盡管如此,人們依然無法看見它。這種苦惱居然可以容納在這樣一個小得連白天打著燈籠都看不見的軀殼里……
約納看見一個手拿小包的掃院人,決定和他攀談幾句。
“老兄,幾點了?”他問道。
“九點了……你在這干嗎?把車趕走!”
約納把車趕到幾步開外,彎著腰,任憑苦惱折磨著他……他覺得找人家訴苦已經(jīng)是無濟(jì)于事了。過了不到五分鐘,他直起了身子,晃了晃腦袋,仿佛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于是拉拉韁繩……他實在受不了了。
“回馬店去,”他想,“回馬店去!”
他的馬好像明白了他的心思,一路小跑。大約一個半小時后,約納已經(jīng)坐在一個臟兮兮的大火爐邊。爐臺上、地板上、長凳上,到處鼾聲一片。空氣又臭又悶……約納瞧著這些酣睡的人,搔了搔頭皮,后悔自己不該這么早就回來了……
“連買燕麥的錢都沒掙到呢,”他想,“這就是我苦惱的原因。一個人要是把自己的行當(dāng)干好了……那他一定會讓自己和馬兒吃飽,心里踏踏實實的……”
一個年輕的車夫從一個角落里起身,睡眼蒙眬地咳了幾聲,慢吞吞地向水桶走去。
“要喝水是嗎?”約納問。
“是啊,想喝水!”
“喝吧……喝個夠吧……老弟,我的兒子死了……你聽說了嗎?這個禮拜在醫(yī)院死的……真是怪事!”
約納想看看他的話有什么效果沒有,可什么都沒有看見。那個年輕人已經(jīng)蒙頭大睡了。老人嘆了口氣,撓了撓癢……他就像那個年輕人想喝水一樣,渴望一吐為快。他兒子死了快一個星期了,可還沒有和任何人傾訴過呢……應(yīng)當(dāng)詳細(xì)地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一講才好……應(yīng)該講講他的兒子是如何生病的,病得多難受,臨死前說過哪些話,死的時候是什么情形……還得將葬禮和去醫(yī)院取死者衣物的情形說上那么一番。女兒阿妮西婭還在鄉(xiāng)下……關(guān)于她也得要說說……他現(xiàn)在想說的事情還少嗎?聽的人一定會驚叫、嘆氣、掉淚……要是能和婆娘們說說那再好不過了。雖然她們都是些蠢貨,可沒聽上兩句就會號啕大哭的。
“去看看馬吧,”約納想,“睡覺總是來得及的,有的是時間……不用擔(dān)心,一定會睡飽的……”
他穿上衣服,來到馬廄,他的馬站在那里。這時他便想起了燕麥和干草,想起了天氣……一個人獨處時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想兒子的,和別人說說還可以,但要自己在這時去想他、想象他的樣子,那太可怕了,無法承受……
“你在吃草嗎?”約納望著自己馬兒那亮晶晶的眼睛說,“好吧,你吃吧,吃吧。既然我們連買燕麥的錢都沒撈到,那我們就吃干草好了……是啊……我已經(jīng)老得趕不動了……應(yīng)該讓兒子來趕才好,不該是我……他才是個真正的車夫……他要是活著該多好……”
約納沉默了一會兒,繼續(xù)說:
“如果能這樣,伙計,他可是把好手……庫茲瑪·約內(nèi)奇不在了……他死了……他就這么無緣無故地走了……現(xiàn)在,好比說,你生了個小馬駒,那你就是這小馬駒的親娘了……可是突然,我們說這小馬死了……你不是也要難過嗎?”
小馬一邊嚼著干草,一邊聽著,還對主人的手呼著氣……
約納像入了迷似的把一切都講給了它聽……
1886年
(朱憲生、高萊國譯)
注釋:
庫茲瑪·約內(nèi)奇: 約納兒子的名字和父稱。
【賞析】
英國女作家曼斯菲爾德宣稱: 她愿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僅換一篇契訶夫的《苦惱》!緣何契訶夫的《苦惱》會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契訶夫說:“如果我是文學(xué)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之中。”所以他常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責(zé)任,用作品揭露和抨擊專制剝削給下層勞動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磨難。《苦惱》寫于1886年,此時的俄國正處于沙皇政府鎮(zhèn)壓民粹派,為防范革命活動而公開實行鎮(zhèn)壓政策,社會政治思想劇烈斗爭的年代。契訶夫也從早期創(chuàng)作的逗趣取樂、投合時俗的詼諧小品和幽默短篇小說中走向成熟,洞察了社會的許多弊病,通過幽默的情節(jié)進(jìn)行深刻的藝術(shù)概括,鮮明地反映了當(dāng)時俄國社會各方面的特點。
在《苦惱》中,年老的約納駕著馬車在風(fēng)雪中的彼得堡拉客,他剛剛死了相依為命的兒子,急于找人傾訴自己的悲傷。但是,客人不是因急于趕路而不加理睬,就是因為他不留心拉車而叱罵他。在他們看來,自己的趕路顯然比車夫死了兒子更為重要,況且,拉車的老頭與自己有什么相干?“憑什么”要同情他?正是這種“憑什么”的心理使人們相互隔膜起來,失去了最起碼的同情心。比如三個卑劣的無賴,坐一趟車只給二十戈比的車費,約納因苦痛壓身,無心講價,只求把內(nèi)心的苦惱向他們訴說,誰知他吞吞吐吐、不能成句的言語招來的是他們粗野的咒罵,他因思子而產(chǎn)生的動作呆滯、神情麻木更招致惡少們的毆打。環(huán)繞在馬車夫周圍的就是這樣一個冰冷無情的社會。
作品通篇都沒有作者的主觀說教,但讀者卻能從作者的抑郁的敘述中,看到人間的冷酷、世態(tài)的炎涼,感受到一顆因“胸膛裂開,那苦惱滾滾地涌出來”的強烈心靈顫動。這正是契訶夫“態(tài)度越是客觀,所產(chǎn)生的印象就越有力”的觀點的典型體現(xiàn)。現(xiàn)實主義也成功地體現(xiàn)在這里。《苦惱》強烈震撼著讀者的不是別的,乃是驚人的真實及由此而引起的深深思索。它描述的雖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作者卻能匠心獨具地借此揭示出當(dāng)時社會的黑暗和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自私、冷漠,體現(xiàn)了小說以小見大的特色。
首先,從內(nèi)容上看,《苦惱》分別寫了車夫與小母馬暮晚風(fēng)雪中等客的靜態(tài)情景,送第一個顧客——“軍人”途中,路人的咒罵訓(xùn)斥,軍人對他的訴說的冷漠和因訴說影響趕路的憤怒;第二批顧客——三個惡少對約納的訛詐、毆打;還有看門人、青年車夫?qū)λV說的冷漠反應(yīng);最后,在小說的結(jié)尾,老約納無奈地抱著拉車的瘦馬傾訴了好一陣子,可憐的約納的唯一知音就只有這匹瘦削的小母馬,一肚子苦惱無處訴說。故事并不復(fù)雜,時間跨度只有短短幾個小時,但作者善于通過對話鮮明地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和心態(tài)。約納與軍人、三個青年的對話不僅簡潔生動,而且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準(zhǔn)確地表達(dá)出人物此時此地的內(nèi)在心理活動,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和很強的表現(xiàn)力。
約納碰到軍人幾次想開口:“約納回頭望了望客人,微微動了動嘴唇……看來他有話要說,可喉嚨里除了沙啞的咝咝聲外,并沒說出一個字來。”他終于鼓起勇氣說了——約納撇著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勁,這才沙啞地說出口:“老爺,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星期死了。”“他有好幾回轉(zhuǎn)過身去看軍官,可是軍官閉著眼睛,分明不愿意再聽了。”接著對于他的第二批乘客:“約納回過頭去看了看他們。等他們的談話有了一個短暫的間歇時,他再次回過頭去喃喃地對他們說:‘我的……那個……我的兒子這個禮拜死了!’”可是換來的是駝子的一句:“所有人都會死!”這句貌似十分有哲理的話焉能解脫約納的苦惱,焉是他說這句話的本意?可誰又愿意知道他的本意呢?誰愿意把自己的同情心布施給他呢?人與人之間聳著高高的厚障壁,在成千上萬的人中,連一個愿意聽他講話的人都沒有,人群匆匆地來去,沒人理會他和他的苦惱……
再從主題上來說,作者將“人與人”的關(guān)系與“人與馬”的關(guān)系相對比,沒有人聽約納的訴說而小母馬卻靜靜地聽著。“人不如牲畜”這強烈對比鮮明地反映了當(dāng)時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同時作者又運用了人與馬相對應(yīng)、相類比的手法暗示出社會下層人民如牛馬一般的生活境況,充分暴露了當(dāng)時社會普通老百姓的苦難生活境況。是人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幸,是人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不幸,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祥林嫂想兒子想瘋時,開始總能講她那可憐的小毛如何被狼吃掉了,聽的人也總會陪出些許眼淚來。但可憐的約納連個聽他傾訴的人都沒有,就這點上說,他比祥林嫂還要不幸。
(朱麗娟)
上一篇:《苔依絲·法朗士》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苦難的歷程·阿列克賽·托爾斯泰》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