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平民青年維廉,自幼喜愛傀儡戲,因此他避開父親讓他學商的要求,著意學習戲劇。他在一次外出收賬時碰到了一個劇團,從此開始了長期的戲劇生涯,同時也開啟了他的學習時代。在學習時代的前半部分,他跟演員和商人一起生活一起巡回演出,并資助梅里納創(chuàng)建劇團。在一次演出途中,他遇到搶劫,危急關(guān)頭得到一位白馬女英雄的救助。災(zāi)難過后,維廉和其他人一起投奔另一劇院經(jīng)理賽羅。在那里,他們壯大了劇團,獲得了較大的成功。然而,維廉總感到這雜亂的市民生活與他所追尋的戲劇藝術(shù)相距太遠,便離開遠行,從而進入了學習時代的后半部分。一個巧合的機緣,使他接近了以羅塔里歐為中心的貴族秘密團體——塔樓兄弟會,他驚奇地發(fā)現(xiàn),此前在關(guān)鍵時刻給他引導(dǎo)、指點的人,皆出自這一團體。更令他意外的是,曾經(jīng)救助過他的白馬女英雄是羅塔里歐的妹妹娜塔麗亞。最后,維廉加入“塔樓兄弟會”,并和娜塔麗亞訂婚。維廉的學習時代到此結(jié)束。
【作品選錄】
梅里納希望把他的劇團安置在一座小而富的城市里。他們已經(jīng)到了伯爵的馬匹該把他們送到的地方,他們尋找新的車馬,希望繼續(xù)前進。梅里納擔任運送,可是他仍像往常一樣的吝嗇。相反,維廉因為在衣袋里有伯爵夫人贈給的一筆錢,倒覺得有極大的主權(quán)來慷慨使用,然而他竟輕易地忘記了他在寄給家里人的冠冕堂皇的清單里曾經(jīng)夸耀地提到這些金錢。
他以極大的歡喜承認他的朋友莎士比亞是他的教父,所以更愛聽人叫他維廉,莎士比亞使他認識了一個王子,這王子曾在微賤的,甚至于壞的社會里生活過一些時候,他不顧他高貴的天性,一味拿那些俗人的粗暴、笨拙和愚蠢取樂。這種理想最合乎維廉的心意,他可以拿它跟他的現(xiàn)況對比。他感覺到他有一種幾乎不能克制的自欺心理,他覺得這種自欺的心理是很可聊以自慰的。
他現(xiàn)在開始考慮他應(yīng)該怎樣穿戴。他覺得穿著一件小背心,遇必要時再披上一件短外套,對旅行人來說是一種很適宜的裝束。毛線織成的短褲腿,一雙系絆帶的靴子,很像一個徒步行路的人真正的服裝。他又置辦了一條美麗的絲帶,最初的借口是說用來保護體溫;另一方面他想從一條領(lǐng)帶的壓迫下解放出他的脖頸來,便把幾條粗麻布縫在襯衣上,可是麻布又寬了一些,外觀仿佛是一種古希臘的衣領(lǐng)。那美麗的絲圍巾是從火焰中搶出來的馬利亞娜留下的紀念品,他只把它松松地系在麻布的衣領(lǐng)下邊。一頂帶一條彩色的帶子的、插著一支大羽翎的圓帽,完成了這喬裝打扮。
女人們認為這個服裝對他實在是好極了。菲利娜作出完全著了迷的樣子,她向他要他的美麗的頭發(fā),這頭發(fā)是他為的是更近乎自然的理想忍心剪下來的。她這樣做,顯得很討人歡喜,我們的朋友由于他的慷慨,也得到特權(quán),仿照哈瑞王子的風度跟其余的人來往,沒過多久自己也興致勃勃地發(fā)起并促成了幾件放肆的玩笑。大家比劍,跳舞,發(fā)明各樣的游戲,在心情快樂時,他們遇到能夠喝得下去的酒,便過分地享受一番,菲利娜在這無秩序的生活中窺伺著這脆弱的英雄,他的良好的護身神多替他擔心!
這劇團最喜歡用一種好玩的消遣取樂,他們在即興的表演里模仿和嘲笑他們往日的主人和恩人。他們里邊有幾個人記住了幾位高貴人物外表的特點,他們便模擬這幾位貴人,其余的人看著都極力喝彩,當菲利娜從她詳密的經(jīng)驗檔案說出幾段別人向她求愛的情話時,大家都幾乎遏制不住幸災(zāi)樂禍的表情和哄笑了。
維廉罵他們忘恩負義;可是大家反駁他,他們說,他們在那里所得到的都是賣力氣掙來的,他們自夸是很有功勞的人,而且那里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也并不是最好的態(tài)度。現(xiàn)在他們都抱怨那些人對他們是怎樣不注意,怎樣慢待他們。嘲諷,嬉笑,模擬又開始了,他們做得更刻薄,更褊狹了。
“我希望,”維廉隨后說,“你們不要從言談話語里透露出嫉妒和自私,你們要從公平的觀點上觀察那些人物和他們的情形。一出生就在人類的社會里占有高尚的地位,那是人家自己的事。誰若是享有豐富的遺產(chǎn)而一生無憂無慮,誰若從青年起,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的話,周圍就有無數(shù)和藹可親的陪伴,他多半就愛把這些福利看成是人生第一位的重要的事物,而對一種稟賦優(yōu)異的人類的意義,他卻從來不去探索。貴人們對下等人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彼此相處,都是按著外表的特長來估量的。他們承認每個人的頭銜、階級、衣服、車馬是有意義的,就是不承認人的功勞。”
這段話全體聽了都非常滿意。他們覺得這是不合理的,有功勞的人必須永遠靠后,并且在這大人物的世界里找不到自然而誠意的交際的痕跡。尤其是關(guān)于最后這一點,他們漫無頭緒地越說越多。
“不要為這一點罵他們,”維廉說,“你們要為他們感到惋惜!因為我們認為天賦所稟的內(nèi)在的聰穎的流露,是最高的幸福,他們卻很少有這種強烈的感覺。只有我們稍有財產(chǎn)或是一無所有的窮人才有分盡量享受友情的幸福。我們對我們所愛的人們既不能用恩惠提拔,也不能用寵愛獎勵,也不能用贈品討他們歡喜。我們除卻我們自己以外是一無所有。我們必須呈獻我們整個的自我,如果這自我還有些價值,我們就把這寶物永遠贈送給我們的朋友。對于贈予的人和接受的人來說,這是怎樣一種享受,怎樣一種幸福啊!忠誠使我們踏入怎樣幸福的境地!忠誠給了我們過客般的人生一種天堂般的現(xiàn)實。它創(chuàng)造出我們寶藏中最重要的財產(chǎn)。”
說這些話時,迷娘挨近了他,她用柔腕抱住他,把頭靠在他的胸前站著。他把手放在這孩子的頭上,繼續(xù)說:“一個大人物是多么容易贏得群情!多么容易獲得人心啊!一種親切的、舒適的、只要幾分近乎人情的態(tài)度就能產(chǎn)生奇跡,他有多少方法能維系住他已經(jīng)得到的人心,至于我們,一切都較為稀少,較為艱難,所以,我們認為我們所獲得的和所貢獻的都有更大的價值,才是多么地自然!有些忠實的仆人為自己的主人而犧牲一切,作出過多么感人的事跡!莎士比亞給我們描寫得多么好!在這種情況下,忠誠是一個高貴的靈魂想使自己變成為偉大的人物的努力。由于不間斷的忠義和愛,仆人就變得和他的主人一樣了;不然那主人只能把他看成是一個雇來的奴隸。是的,這些道德都只是為了卑微階級的,這階級不能缺少這些道德,而道德也適宜于他們。誰能輕而易舉地報答人情,他就能同樣容易地自以為是還完心愿,一身輕快了。是的,就這個意義而言,我自信可以這樣說,一個大人物也許有些朋友,但他不能做別人的朋友。”
迷娘搖著他,越搖越緊。
“這固然是對的,”全體中有一人回答,“我們用不著他們的友情,而且從來沒有要求過。如果他們要保護藝術(shù),他們就應(yīng)該了解藝術(shù)。我們演得極好的時候也沒有人聽我們。一切完全都出于偏私。他們喜歡誰,就對誰好,值得他們喜歡的,他們卻不對他好。愚蠢和乏味竟這樣屢屢地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贊美,那是不應(yīng)該的。”
“如果要我來推測,”維廉回答,“幸災(zāi)樂禍和冷嘲到底是些什么,那么我想這在藝術(shù)里和愛情里是完全一樣的。世俗的人在他散漫的生活中是不怎么追求內(nèi)心生活的,而一個藝術(shù)家要想創(chuàng)造一些完美的作品,他就必須永遠在內(nèi)心里生活,藝術(shù)家也希望并渴求那些關(guān)懷他的人也稍微懂得點內(nèi)心生活。”
“請你們相信我,我的朋友們,我們對于才能和對于道德一樣: 我們必須為它們的本身而愛它們,不然就完全放棄它們。但是,只有我們能夠像從事一種危險的秘密活動一樣在暗地里練習它們,才是對它們的認識和酬報。”
“在這中間要等到一個知音找到我們,我們早已餓死了。”一個人從屋角里嚷著說。
“也不見得是這樣,”維廉回答,“我已經(jīng)看透了,只要一個人活著,并且有所事事,他就總會找到一碗飯吃,縱使這碗飯不是最甘美的。你們到底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正當我們前途最暗淡的時候,我們被人收容了,這我們不是完全沒有想到嗎?現(xiàn)在我們是豐衣足食了,可是我們中有誰又想去再練習練習,稍求一些進步呢?我們盡從事些分外的活動,就好像那些小學生們一樣,凡是該想到的課業(yè)的事,都被放在腦后了。”
“真的,”菲利娜說,“這是不能原諒的!讓我們選擇一出戲來當場表演。每個人必須像立在大庭廣眾前一樣盡量演好。”
大家考慮不久,戲就選好了。那是當時在法國到處歡迎,現(xiàn)在已經(jīng)銷跡了的戲中的一出。幾個人吹奏一段交響樂,每人都趕快考慮自己的角色,大家開始了,小心翼翼地演完這出戲,實在沒有想到演得這么好。大家輪流著拍手喝彩。他們很難得玩得這樣圓滿。
他們演完了,都感到有一種分外的喜悅,一來是因為他們的時間過得很快樂,再則是因為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表演非常滿意。維廉得意忘形地大加贊美,他們的消遣真是爽快而歡樂。
“你們看一看,”我們的朋友說,“如果我們這樣繼續(xù)我們的練習,不只是為了義務(wù)和職業(yè)而機械拘泥于背誦、實習和表演上,我們會有多大的發(fā)展。如果那些音樂家也一起練習,他們是多么更值得稱贊,他們自己會多么快樂,他們會演奏得多么精確!他們怎樣用心協(xié)調(diào)他們的樂器,怎樣精確地保持節(jié)奏,他們多么善于細膩地表現(xiàn)出音的強弱!沒有一個人想在別人獨唱時用一種強調(diào)的伴奏來出風頭。每個人都努力按照樂譜作家的精神與意識來演奏,每個人都把他所擔任的那一部分,不管是多是少,都好好地表現(xiàn)出來。我們就不應(yīng)當也這樣精確、這樣聰明地工作嗎?因為我們是從事于一種比每種音樂都細膩得多的藝術(shù),因為我們的任務(wù)是優(yōu)雅而有趣地表演人類最平常和最珍奇的情緒。有什么比試演時敷衍了事,演戲時完全任憑脾氣的好壞和一時的僥幸,比這更令人反感呢?我們應(yīng)該把我們最大的幸福和愉樂寄托在融洽一致和彼此滿意上,只在我們自己認為值得喝彩的地方,觀眾喝彩,我們才覺得可貴。為什么樂隊隊長對他樂隊的演奏比劇團經(jīng)理對他劇團的演出更有把握呢?因為在樂隊里若是有一個人彈奏錯了,使聽眾感到很不悅耳,他就覺得很羞慚;但是一個演員由于可原諒的與不可原諒的錯誤非常荒謬地不能使觀眾滿意,我卻很少看見他肯承認錯誤并引為羞慚!我只希望,舞臺像是一個走索人的繩索一般地狹窄,好使笨拙的人不敢上來嘗試,不要像現(xiàn)在似的每個人都感到能力充足,敢在上邊夸耀。”
全體傾聽這段責難的話,可是每個人都確信這里所說的并不是他,因為他不久前和其余的人一齊表演得很好。準確地說,他們是更趨于一致了,現(xiàn)在是在這旅途上,將來只要大家還在一起,就要像今天一樣共同切磋工作。大家都覺得演戲是一時的興會和自由意志的表現(xiàn),經(jīng)理本來就無須摻在里邊。他們斷定,在好人中間共和政體是最好的形式。他們主張,經(jīng)理的職務(wù)必須輪流擔任;經(jīng)理必須由大家選舉產(chǎn)生,同時設(shè)立一個小評議會一類的常設(shè)組織。他們完全被這個思想占據(jù)了,甚至于希望一切都立刻實行起來。
“我沒有什么反對的,”梅里納說,“如果你們在旅途上要作一個這樣的試驗,我愿意停止我經(jīng)理的職務(wù),一直到我們到達目的地為止。”他希望同時要節(jié)省開支,許多開銷要由這小共和國或臨時推選的經(jīng)理負擔。于是大家便熱烈地商議起這新國家的形式怎樣方能設(shè)置得最好。
“這是一個游行流動的國家,”勒替斯說,“我們至少不會有邊界的爭端。”
他們立即著手籌備這件事,選舉維廉為第一任經(jīng)理。評議會組織好了,女人們得到出席權(quán)和選舉權(quán)。大家提出規(guī)章,并對此展開辯論,最后通過了規(guī)章。時間在這場戲中不知不覺地過去,因為這段時間他們是很愉快地度過的,他們也就真相信干了一些有益的事,認為這新的形式給祖國的舞臺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維廉因為看見這劇團組織得這樣良好,他也就很希望能和他們談?wù)撜務(wù)搫”局性娙说膬r值。當他們另一天又聚在一起時,他對他們說:“演員只是膚淺地看一部劇本,只是根據(jù)第一次的印象評判它,不加考慮就表明他的好惡,這是不夠的。對于那些只圖感奮和消遣,而根本不想作評判的觀眾說來,這自然是允許的。相反,演員應(yīng)該能夠解釋劇本和對它贊美與攻擊的理由。如果他不懂得深究作者的意義,作者的目的,他怎么能做到這一點呢?這些天我很真切地發(fā)覺我有這樣的錯誤,就是從一個角色出發(fā)來判斷一個劇本。只觀察一角色的本身,而忽略他和全劇本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你們愿意聽,我就給你們講講這個實例。
“那次在伯爵府里朗誦莎士比亞給你們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你們認識了無可比擬的《哈姆雷特》。我們決定演這出戲,我接受了演丹麥王子這個角色,當時我并不知道要如何進行。我起始背誦最感人的段落、王子的獨白和劇中能夠充分發(fā)揮靈魂的力量、精神的昂揚和生動的情感的幾場,在熱情洋溢的表情里能顯示出動蕩的心情,我以為這就是學習這個角色了。
“我把那深沉的憂郁重擔承受在自己身上,在這重擔的壓抑下我設(shè)法通過由喜怒無常和離奇錯綜所形成的迷宮去體會哈姆雷特,我以為是真正領(lǐng)悟了這個角色的精神。我這樣背誦,這樣練習,我以為逐漸和我的英雄融合成為一個人了。
“可是我越這樣做下去,我越覺得難以理解全劇,最后好象幾乎不可能得到一個全貌。我于是毫不間斷地把劇本通讀一遍,但是可惜有些地方和我格格不入。有時在人物性格上,有時在表情上好像互相矛盾,我近于絕望了,我找不到一個基調(diào)能以把我的角色運轉(zhuǎn)自如而又深淺得宜地表達出來。我在迷途中作了很多努力,都失敗了,直到最后在另一條道路上有了接近我的目標的希望。
“我尋索哈姆雷特在他父親死去以前早年的性格里留下來的每個痕跡;我拋開這悲慘的事件,拋開事后繼續(xù)發(fā)生的恐怖的變故,體味這個有趣的青年曾經(jīng)是什么樣子,他若是沒有遇到這些事,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這個皇族的花朵,本來是嬌嫩而高貴的,在國王直接的庇蔭下成長起來,正義與皇室尊嚴的概念、善良與純正的情感,和他貴族出身的意識在他身內(nèi)同時發(fā)展著。他是一個王子,一個天生的王子,他希望統(tǒng)治,只是要使善良的人不受任何阻礙,永遠善良。他儀表非凡,天性純厚,心地誠懇,他本應(yīng)成為青年的模范,給人世以快樂。
“他沒有任何顯著的激情,他對莪菲莉霞的愛情只限于靜靜地預(yù)感到一些甜美的需要;他對于騎士訓(xùn)練的熱心不完全是出自本意,必須有人稱贊第三者,才能激發(fā)而提高他的興趣;他感覺純潔,他結(jié)識正直的人物,他懂得尊重一個誠實的人在一個朋友坦白的胸懷前所享受的安寧。他在一定程度上善于認識和評價藝術(shù)與科學里的善和美;他反對庸俗,若是在他柔弱的心靈里有憎恨萌芽,那么也不會十分過火,他只限于蔑視那些狡猾而虛偽的廷臣,懷著嘲諷的心情和他們開玩笑。他這個人本性是平靜的,品行是單純的,既不在閑散中感到舒適,也不過于貪求事業(yè)。他好像在宮廷里也要繼續(xù)一種學院式的生活習慣。他的快樂多半是一時興會,很少是發(fā)自深心,他是一個良好的社交家,退讓、謙虛、小心,有人得罪他,他能夠原諒,不記在心上;但是他從來不能和違背正義、違背善良與純正的人結(jié)交。
“若是我們將來再共同讀這部劇本,你們就能評判我是否正確,至少我希望能夠用幾個段落完全證明我的意見。”
他們大聲稱贊這段敘述。他們以為他們已經(jīng)預(yù)見到,此后哈姆雷特的行為態(tài)度便能圓滿解釋了。他們很喜歡這種體會著作家精神的方法。每個人都有心運用這個方法來研究每個劇本,闡明作家的命題的本義。
劇團在這個地方只有幾天的停留,可是立刻就演出了些對幾個團員并非完全不愉快的風流韻事。特別是有一個在鄰近擁有一所花園的太太看中了勒替斯,但他對她非常冷淡,簡直是毫無禮貌,因而他不得不忍受菲利娜的許多嘲諷。她趁此機會,向我們的朋友述說了勒替斯所經(jīng)歷的一段不幸的愛情的故事,這故事使這可憐的青年變成了一個仇視整個女性的人。“他憎恨女性,誰能說他不對呢?”她大聲說,“女性這樣惡作劇地玩弄了他一番,凡是平素男人怕在女人那里遇到的倒楣事,她都合在一杯集其大成的酒漿里讓他吞咽下去。請你想想看: 在二十四小時內(nèi)他竟當了情人,未婚夫,丈夫,烏龜,病人,鰥夫!我真想不到,怎樣還能使一個人比這更為苦惱!”
勒替斯半笑半煩地跑出屋去,菲利娜開始用最嬌愛的態(tài)度敘說這段故事: 當勒替斯加入一個劇團時,正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他見到了一個十四歲的美麗的女孩,她正要隨同她的父親起程,因為她父親和經(jīng)理決裂了。他一看見她,立刻就死命地愛上了她,想盡辦法阻止她父親離去,歸終說妥了要娶那女孩為妻。經(jīng)過幾小時未婚的愉快的時間便結(jié)婚了,做了一夜幸福的丈夫,第二天早晨當他去練功時,他的妻子就以太太的資格讓他戴上一頂綠帽子。他卻因為過分溫存太早地趕回家來,不幸他看到一個舊情人占據(jù)了他的地位,他滿腔憤怒地打進屋來,把情人和父親都叫出去決斗,最后他負了傷,勉強支持著跑開了。父親和女兒當天夜里就起程了,他卻受了雙重的傷留在那里。他的不幸使他走進世上最壞的下級軍醫(yī)屋里去治傷,可惜這個可憐的人帶著滿嘴黑牙和兩只風淚眼了結(jié)了這段風流債。他很值得惋惜,因為他本來是上帝的地上所負載的最誠實的少年。“特別使我感到惋惜的是,”她說,“從此這可憐的傻子就憎恨女人,人若憎恨女人,他又怎么能夠生活呢?”
梅里納打斷了她的話,走來報告,關(guān)于運輸一切都準備齊整了,他們明天早晨就能夠起程。他遞給他們一張如何分配座位的名單。
“只要有一個好朋友把我抱在懷里,”菲利娜說,“我就滿足了,縱使我們坐得很擠很可憐,其余的一切對我都無所謂。”
“這不關(guān)什么重要,”勒替斯也走過來說。
“真討嫌!”維廉說著跑開了。他自己出錢另找一輛舒適的車,這車是梅里納曾經(jīng)謝絕了的。旁人都分配好了,大家都很快樂,因為能夠舒舒服服地起程了。這時傳來一個危險的消息,在他們要走的這條路上有一批雜牌軍隊出沒,人們很難從他們的地段平安通過。
當?shù)厝硕己茏⒁膺@段消息,縱使這消息是迷離恍惚的。這是一批敵軍流竄過來的呢,還是一隊友軍這樣遠地遺留在這里的呢,而按照軍隊的位置來看都好像不可能似的。人人都熱心地向我們的劇團描述他們將遭遇的危險,是真正的危險,勸他們?nèi)×硪粭l路。
大多數(shù)人都因此感到不安和恐懼,等到按照這新共和國的組織召集國家的全體人員商議這非常事件時,他們幾乎都意見一致,大家必須避免危險,留在這里,或是躲開它,選另一條路走。
只有維廉不受恐怖的支配,他覺得一個大家周密考慮過的,彼此同意的計劃,因為一段空空的謠言,就被取消,是可恥的。他試圖壯起他們的膽子。他的理由是大膽的,充足的。
“還有,”他說,“那只是一種謠言,在戰(zhàn)時這樣的謠言不知發(fā)生過多少!明達的人們說,這事是非常不可信的,甚而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就要讓一段這樣捕風捉影的空談給決定嗎?伯爵所指示我們的,在我們護照上也注好了的這條路線,是最短的,這一帶都是最好走的道路。它直達我們要去的那座城,在那城里你們能夠見到熟人和朋友,可以希望得到一種好的招待。迂路雖然也通到那里,但是我們要走怎樣壞的路,我們又要繞多么遠啊!我們能夠有希望在晚秋時節(jié)又找到出路嗎?而且我們在這中間要浪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他還說了很多,他從各個有利的方面講解應(yīng)走這條路的理由,說得他們的恐怖漸漸減少,他們的膽量也增加了。他向他們說了許多關(guān)于正式軍隊的紀律,繪聲繪色地告訴他們那些散兵和暴徒多么卑鄙下流,就是把危險也敘述得有趣可笑,致使大家心情都爽快了。
(馮至、姚可昆譯)
【賞析】
德國從17世紀到19世紀的三百年間出現(xiàn)了一批被后世稱之為“修養(yǎng)小說”(或“教育小說”)的作品,《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就是這類小說的優(yōu)秀典范。
全書共分十部,以第六部《一個美的心靈的自述》為界,把主人公維廉的學習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維廉跟演員和商人們一起,共同研討劇本,討論演出,奔波于各個城市之間。后一階段,維廉在與開明貴族交往并接受啟蒙后,成為貴族秘密團體“塔樓兄弟會”的一員,并與貴族小姐娜塔麗亞結(jié)婚,由此結(jié)束了學習時代。維廉先后經(jīng)歷的這兩個世界,前者是真實而瑣屑丑陋的,后者是崇高而理想的。他體驗著兩種不同的生活,在對比中發(fā)現(xiàn)真理,增長見識,慢慢成長。小說充滿了作者的評價、勸誡和明顯的價值評判,具有強烈的教育意識。因此,我們可以觸摸當時的思想脈搏,窺探歌德的教育思想,即18世紀后半葉德國思想界所追求的人文主義教育的理想: 完整的人。
《維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平易樸實,行文流暢,但是平淡中見奇崛,作者以淺顯易懂、自然天成的語言為載體,傳達了新穎別致的人生觀,哲理意味濃厚,耐人尋味。在節(jié)選部分,作者將哲理不著痕跡地融入平易樸實的詞句中,用詞精確獨到,渾然天成,足見大師的匠心和功底。如,“維廉因為在衣袋里有伯爵夫人贈給的一筆錢,倒覺得有極大的主權(quán)來慷慨使用,然而他竟輕易地忘記了他在寄給家里人的冠冕堂皇的清單里曾經(jīng)夸耀地提到這些金錢”。“輕易地忘記了”、“冠冕堂皇的清單”使敘述語言陡轉(zhuǎn),幽默俏皮,令人忍俊不禁。又如,“沒過多久自己也興致勃勃地發(fā)起并促成了幾件放肆的玩笑”。“發(fā)起”、“促成”與“玩笑”新穎別致地搭配,大詞小用,制造幽默氛圍,產(chǎn)生滑稽效果。“他又置辦了一條美麗的絲帶,最初的借口是說用來保護體溫;另一方面他想從一條領(lǐng)帶的壓迫下解放出他的脖頸來”。“借口”、“保護體溫”等詞語使用的反常,新鮮有趣,“領(lǐng)帶”與“壓迫”、“解放”與“脖頸”搭配,讓嚴肅的抽象詞與具體的平常事物發(fā)生聯(lián)系,表達更加形象生動,別出心裁。
平淡的敘述語言中融入了作者睿智的思考,思辨性強,同時又自然渾融于文字,意味雋永,耐人咀嚼。維廉說:“我們必須呈獻我們整個的自我,如果這自我還有些價值,我們就把這寶物永遠贈送給我們的朋友。對于贈予的人和接受的人來說,這是怎樣一種享受,怎樣一種幸福啊!忠誠使我們踏入怎樣幸福的境地!忠誠給了我們過客般的人生一種天堂般的現(xiàn)實。它創(chuàng)造出我們寶藏中最重要的財產(chǎn)。”他對于幸福、天賦、忠誠的精辟見解,都寓哲理于敘事,渾然合一,韻味無窮。
作者以如此優(yōu)美的語言塑造了多姿多彩的人物畫廊,并以對照、襯托的手法描畫出一個光輝耀人的青年理想形象。作者將維廉作為描寫的重心,同時兼顧小人物(商人、演員)和大人物(貴族)的描畫。對照的藝術(shù)手法自然融入敘事當中,不刻意比較,但是卻自然形成鮮明對比,從而使各類人物特性形神俱現(xiàn),更烘托了主要人物維廉的高尚品質(zhì)。維廉趣味崇高,天真理想,帶著烏托邦式的幻想看待藝術(shù),把戲劇看作是“一種比每種音樂都細膩得多的藝術(shù)”,而演戲則是“優(yōu)雅而有趣地表演人類最平常和最珍奇的情緒”。因此,作為戲劇家,就應(yīng)該像莎士比亞那樣;作為演出者,就應(yīng)該在每次演出中各盡所能,一絲不茍地演好他所扮演的角色,“把我們最大的幸福和愉悅寄托在融洽一致和彼此滿意上”。演員和劇團經(jīng)理把戲劇看作是謀生和博取貴族歡心的手段,維廉卻把舞臺看作最神圣的地方,希望“舞臺像是一個走索人的繩索一般地狹窄,好使笨拙的人不敢上來嘗試”。
維廉獨具慧眼,能從事物的兩方面客觀冷靜地觀察分析問題。他理解小人物渴望獲得贊美和認可的心理,以及這種演出勞動得不到認可與鼓勵時的心態(tài):“現(xiàn)在他們都抱怨那些人對他們是怎樣的不注意,怎樣慢待他們。嘲諷,嬉笑,模擬又開始了,他們做得更刻薄,更褊狹了”。維廉覺得應(yīng)該“對于才能和對于道德一樣: 我們必須為它們的本身而愛它們,不然就完全放棄它們。”可是演員的回答則是:“在這中間要等到一個知音找到我們,我們早已餓死了。”他認為,大人物天生享受尊榮,“而對一種稟賦優(yōu)異的人類的意義,他卻從來不去探索”,而且不會真摯地成為別人的朋友,也不會讀懂周圍人的內(nèi)在和涵養(yǎng),因為他們“都是按著外表的特長來估量的”,并且“他們承認每個人的頭銜、階級、衣服、車馬是有意義的,就是不承認人的功勞”,更遺憾的是“在這大人物的世界里找不到自然而誠意的交際的痕跡”,所以他們?nèi)笔Я艘环N高尚的情懷,眼光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上,精神人格并不健全。而與此相反,小人物卻正享受著大人物所錯失的,“因為我們認為天賦所稟的內(nèi)在的聰穎的流露,是最高的幸福,他們卻很少有這種強烈的感覺”。小人物們擁有贈送誠摯友情的資本“呈獻我們整個的自我”,而這使得他們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華。這是為這些小人物們所特有的,他們享有大人物所不能享受到的,他們身處另一種超脫了物質(zhì)化享受的美妙幸福。
此外,維廉還是個很能給人帶來精神鼓舞和生活熱情的理想分子。“他從各個有利的方面講解應(yīng)走條路的理由,說得他們的恐怖漸漸減少,他們的膽量也增加了”;“就是把危險也敘述得有趣可笑,致使大家心情都爽快了”。他以其藝術(shù)氣質(zhì)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了周圍的人,使他們在平淡的求生過程中也多了一份浪漫的情調(diào),多了一層對世界、社會、人生的別樣認識。
(王國慶、和麗偉)
上一篇:《織工馬南傳·喬治·艾略特》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綠蒂在魏瑪·托馬斯·曼·你的母親》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