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夸西莫多·冬夜》經典詩文賞析
又是冬夜,
鄉(xiāng)間陰森森的塔樓上
傳來重濁的鐘聲,
黑壓壓的云層
籠罩著鳳尾草和叢生的荊棘,
還在河水上投下了陰影。
啊,朋友,
你失魂落魄,迷迷茫茫,
我們已無法在平原里棲身。
這里,在你的土地上,
你默默悲泣,淚水縱橫。
你用牙齒狠狠地
把彩色的手絹咬緊。
別驚醒這個孩子呀,
他赤著雙腳,
在你身旁的洞穴里,
沉睡不醒。
誰也不會
使我們想起母親的恩情,
誰也不會
向我們訴說故鄉(xiāng)的夢境。
(錢鴻嘉 譯)
這首詩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浩劫,傳達了特定情勢下的人生悲劇經驗,感情深沉哀婉。全詩雖不分節(jié),一氣呵成, 其實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層寫景,從景物落筆,渲染氣氛。詩人選取最能傳達陰冷氣氛的冬夜的某個鄉(xiāng)間。首句點題,“又是冬夜”,一個“又”字從語氣上傳達出冬夜漫長難熬、令人不堪忍受的厭倦情緒,接著描繪了鄉(xiāng)間沉重陰郁的景色,死一般沉靜的夜空中,聳立著陰森森的鐘樓,時而傳來重濁的鐘聲; 濃密的云層在暗夜看去, 黑壓壓的一片,更令人畏懼。烏云吞沒了荊棘叢生的荒涼大地,在河上投下了暗影。整個鄉(xiāng)間處于陰冷暗淡的世界。這里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融為一體,從詩人的心理感受上,寫出了戰(zhàn)爭帶來的恐怖氣氛。第二層寫人。在戰(zhàn)爭造成的恐怖氣氛中,人更是失魂落魄。在自己的土地上竟沒有棲身之地。怎不令人心痛欲裂、淚水縱橫?用牙齒狠狠地咬緊手絹, “狠狠”極富情感色彩,將內心的憤恨外化在動作上。接著把鏡頭移向一個死難的孩子。詩人選擇的死者不是老人,也不是青壯年,而是無辜的幼年。這是最能體現戰(zhàn)爭殘酷的鏡頭。第三層,末尾四行,表現了詩人極其痛惜的情感,充滿愛國的熱情。母親和故鄉(xiāng)是家與國的代表,是愛和溫暖的象征。可是戰(zhàn)爭摧殘了這一切,沒有人再提起母親的恩情,沒有人再訴說故鄉(xiāng)的夢境。結尾語重情長,使全詩的情感得到了升華。
夸西莫多是卓越的語言大師,《冬夜》體現了他運用語言的高超技巧。整首詩運用冷色調描寫鄉(xiāng)間的破敗,抒發(fā)詩人郁悶的情感。“陰森森”、“重濁”、“黑壓壓”,“籠罩”、 “陰影”等字眼,既寫出了沉重陰冷的自然景物,又象征著惡劣的政治氣候。詩人訴諸于聽覺形象和視覺形象,傳達出一種陰森的恐怖感。鐘聲用“重濁”來形容,既賦予鐘聲以重量感,又賦予鐘聲以視覺形象,造成通感的藝術效果。從色彩學的角度看,不同的色彩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詩的畫面是濃重的黑暗,黑色往往代表死亡,這與畫面人物的命運,詩人的憂郁情感諧調統(tǒng)一。這首詩在構思上也很有特點、整首詩隱去了“因”,而只寫“果”,但讀者通過“果”自然會聯想到造成這“果”的原因——罪惡的戰(zhàn)爭。與此相聯系,沒有把筆墨放在對戰(zhàn)爭販子的正面痛斥上,而是著重寫不幸者,同時,又懷著一顆慈愛的心,如“別驚醒這個孩子呀,/他赤著雙腳,/在你身旁的洞穴里,/沉睡不醒。”傾注了深沉的愛憐與哀悼。這樣寫,加強了詩的濃郁的抒情性。掩卷之后,一支悲哀的樂章仍不絕于耳。
(常文昌)
上一篇:〔羅馬尼亞〕愛明內斯庫《假如……》賞析
下一篇:〔澳大利亞〕賴特《兇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