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亨伯特剛移民美國。他結(jié)過婚又離了婚,事實上他只對九到十四歲的性感少女懷有特殊的感情。他第一次看到女房東夏洛特十二歲的女兒洛麗塔,就立刻被迷住了。女房東愛上了亨伯特,向他求婚。為了達到和洛麗塔在一起的目的,他答應(yīng)了對方?;楹螅穆逄匕l(fā)現(xiàn)了他對自己女兒隱秘的變態(tài)感情,受到強烈刺激,奔出家門,死于車禍。這恰好給了亨伯特機會。他開車去夏令營接走洛麗塔,開始帶她漫游美國。他們住進各種旅店,在那些地方,他一次次地占有了她。后來他們在比爾茲利安了家。他不允許她參加任何集體活動,不允許她和男孩子來往。為了控制她,他再一次帶她出門旅行。洛麗塔對他厭倦透了,途中伺機和暗中結(jié)識的奎爾蒂逃跑了。三年后洛麗塔寫信向亨伯特要錢,此時她已經(jīng)結(jié)婚懷孕。他見到了洛麗塔,而后槍殺了奎爾蒂,并在開庭受審之前死在獄中。
【作品選錄】
現(xiàn)在我想介紹這樣一種觀點。在九歲和十四歲年齡限內(nèi)的一些處女,能對一些著了魔的游歷者,盡管比他們小兩倍甚或好幾倍,顯示出她們真實的本性,不是人性的,而是山林女神般的(也就是說,魔性的);而這些被選中的小生命,我想命名她們?yōu)椤靶愿猩倥薄?/p>
顯然我是用時間概念代替了空間概念。實際上,我是想讓讀者把“九歲”和“十四歲”看作界限——如鏡的沙灘和玫瑰色的巖石——一個到處出沒著我的性感少女們的幽靈的魔島界限,那海島就鑲嵌在一片霧氣騰騰的汪洋之中。在這個年齡限內(nèi)的女孩子是否都是性感少女呢?當(dāng)然不是。否則我們這些熟諳此道者,我們這些孤獨的過客,我們這些癖色貪花之人,豈不早就癲狂了。漂亮并不是標準;而粗俗,至少就一個特定的階層而言,并不一定損害什么神秘的特性: 惹人發(fā)狂的優(yōu)雅,難以捉摸的、詭詐的、靈魂分裂的、陰險的誘惑力,這些都是使性感少女有別于她們同代人的特性,那些同代人比之即將出現(xiàn)的時間的虛渺島嶼——洛麗塔,還有與她相似的女孩兒在上邊嬉?!獊碚f,更無比依賴于此時存在的空間世界。在相同年齡限度內(nèi),真正性感少女的數(shù)量,大大低于那些暫時只顯平淡的、或只是好看的、或“嬌小可愛的”、甚或是“甜美迷人”、平常的、直率的、無拘無束的、皮膚冰冷的、有人味的小女孩,鼓著小肚子,梳著小辮子,成年以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出落成大美人(看看那些蠢笨的矮胖女人,穿著黑色長統(tǒng)襪,戴著白草帽,讓人比喻為幕布上令人炫目的星星)。拿一群女學(xué)生或女童子軍的照片給一位嚴肅正經(jīng)的男子,并讓他排選一張最漂亮的,他不一定要挑其中的性感少女。你必須是一個藝術(shù)家,一個狂人,一個無限憂郁的造物,你的欲望是冒著熱毒的氣泡,你詭譎的堅毅里有一股超肉欲的火焰永遠通紅(噢,你是必須怎樣畏縮和隱藏起來??!),為了立刻辨認出,通過難以形容的特征——輪廓像貓一樣的臉頰,柔軟的四肢,還有其他一些使溫柔的眼淚感到失望和羞愧的標志,我不能羅列下去——在所有孩子中辨認出那個銷魂奪魄的小鬼人精;她未被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對自己神奇的力量也一無所知。
另外,由于時間的觀念在事物中起著非常奇妙的作用,學(xué)生們理當(dāng)不覺驚奇地懂得,男人和少女之間應(yīng)該有一條年齡斷溝,我說,無論如何不能少于十年,一般是三十年或四十年,在一些特別情況下甚至多達九十年,這樣能使后者屬于性感少女之列。這是一個焦點調(diào)節(jié)的問題,是內(nèi)在眼睛能顫栗著超越特定距離的問題。當(dāng)我是孩子她也是孩子,阿娜貝爾對于我并不是性感少女;我是她的對手,本身就是個小牧神,在一座同樣著魔的時間島上;但是今天,1952年的九月,二十九年閃過去了,我想我可以在她身上辨認出我這一輩子最早命定的精靈。我們帶著不成熟的愛彼此相愛,表現(xiàn)得粗暴,這種兇暴如果是成人,往往能毀滅他們的生活。我是一個健壯的少年活了下來;但毒素卻在傷口,傷口永遠裂著,不久我發(fā)現(xiàn),在一種允許二十五歲的男子向十六歲而不能是十二歲少女求婚的文明里,我成熟了。
毫無疑問,那會兒我在歐洲時期的成年生活是雙重的,很可怕,確實。公開處,我和許多生著南瓜形或梨形乳房的風(fēng)塵女子有所謂正常關(guān)系;暗地里,我對每個過路的性感少女的頑固欲望又把我搞得憔悴不堪,我像一個法律禁止的懦夫,對她們不敢接近。我能使用的女性,只是緩解的工具。我?guī)缀跻嘈?,我從自然的性行為中獲得的感覺,完全等同于正常的偉男子與他們正常的偉伴侶在撼動世界的諧調(diào)節(jié)奏中相結(jié)合的感覺。問題是那些紳士未能、而我卻捕捉到了一種無比痛切的暢快。我依稀朦朧遭受玷污之夢境也比生命力最旺盛的天才作家或最有天賦的陽痿人所能想象出的苛合之事要璀燦一千倍。我的世界分裂了。我了解了不是一種而是兩種性別,卻無一屬于我;兩者都被解剖學(xué)家稱為雌性。但對于我,透過我的感覺三棱鏡,“它們迥然如煙霧之于船桅”。所有這一切,我現(xiàn)在能用科學(xué)解釋了。在我二十歲和三十出頭的年齡,我還不能這么清楚地懂得我的痛苦。一方面我的身體明白它尋求什么,另一方面我的大腦卻拒絕身體的每一項請求。一時間我感到羞怯、恐懼,還有盲目的樂觀。禁忌勒束著我。精神分析學(xué)家用偽解放論和偽性本能討好我。對于我,僅有的幾個能引起情愛興奮的對象就是阿娜貝爾的姐姐、她的女仆和女童仆,這個事實有時想起來,就像精神失常的前兆。其他時候,我則告誡自己,這不過完全是態(tài)度的問題,被女孩子弄得神魂顛倒實在并沒什么錯誤。讓我提醒我的讀者,在英格蘭,1933年通過了“青少年法案”以后,“少女”被定義為“八歲以上十四歲以下的女童”(之后,十四歲以上十七歲以下,法律的定義是“青年”)。而在美國馬薩諸塞州,一個“任性孩子”,機械地說,是在“七至十七歲之間”(另外,他們習(xí)慣上總是和歹徒或淫棍為伍)。休·布勞頓,詹姆斯一世時期一位能言善辯的作家,已經(jīng)證明了雷哈布十歲上就當(dāng)了娼妓。這一切都很有意思,我敢說你看見我已經(jīng)口沫橫飛了;但沒有,我沒有;我只是讓快樂的思想跳入一只小杯中。這里還有好些圖畫。這是維吉爾,他能使性感少女用一種聲調(diào)唱歌,也很可能更喜歡一個小伙子的腹膜。這是阿肯那頓王和奈費爾提蒂王后兩個未到婚齡的尼羅河女兒(這對皇家姐妹養(yǎng)了一窩六歲小狗),赤裸的玉體上除卻一串串亮閃閃的念珠項練便別無它物,三千年過去了,仍悠然端倚在褥墊上,那褐色的柔軟嬌體,剪短的秀發(fā)和烏黑的媚眼都依然精美無損。這幅是幾位十歲的新娘被迫坐在木柴上,那是古代學(xué)業(yè)宮殿里剛勁象牙的象征。青春期以前的婚配和同居在東印度某些地區(qū)仍是常事。雷布查人八十歲老頭可以和八歲女孩交媾,并無人怪罪。但丁瘋狂地愛上了他的貝雅特里奇時,她只有九歲,璀璨的少女時期,這是在1274年的佛羅倫薩,在明媚的五月里一次私人宴會上,她化了妝,珠光寶氣,可愛極了,穿一件深紅色裙袍。當(dāng)彼特拉克瘋狂地愛上了他的勞琳時,她也不過是個十二歲金發(fā)耀眼的性感少女,在風(fēng)中、在花粉和塵埃中奔跑著,是飛舞的一只花朵,像畫中描繪的,從沃克呂茲山區(qū)飛到了那片美麗的平原。
還是讓我們正經(jīng)而文明一點吧。亨伯特·亨伯特極力想做好人。實際上,他真地這樣做了。他完全尊敬普通的孩子們的純真和弱點;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即使沒多大危險,他也不會妨害這些孩子的天真無邪。但是,當(dāng)他從那天真的一群中,尋覓出了一個小妖精,他的心便怎樣狂跳了,“魅人而狡猾的女孩”,恍惚的眼睛,鮮亮的嘴唇,如果你只表現(xiàn)出你在凝視她,就得在獄中呆上十年。生活就這樣繼續(xù)下去了。亨伯特是那樣精于和夏娃作愛,但他渴求的卻是夜妖。乳房生長的幼芽期由于青春發(fā)育所帶來的身體變化而提早出現(xiàn)了(10。7歲)。而緊接著成熟的就是變色陰毛的第一次出現(xiàn)(11。2歲)。我的小杯里盛滿了狂亂的意念。
一次翻船。一個環(huán)狀珊瑚島。單獨和一位落水旅客渾身顫抖的孩子在一起。親愛的,這只是個游戲!當(dāng)我坐在公園硬梆梆的長凳上,假裝陶醉在一本顫抖的書中,我幻想的冒險是多么妙不可言。圍在安靜的學(xué)者身邊,性感少女們自由地嬉玩,仿佛他是一個親熟的塑像或是一株古樹的影輝。一次,一個精致的小美人,穿著格子呢裙,在一陣笑鬧中將全副武裝笨重的雙足放在長凳上靠近我,又斜伸出她柔軟、赤裸的雙臂系緊她旱冰鞋的帶子,我便在陽光中融化了。
噢,我必須嚴密監(jiān)視洛,這個嬌弱的小洛!或許由于老有談情說愛的練習(xí),盡管她的外表還充滿稚氣,她四溢的神采卻已撩撥起加油站小工、旅館侍童、度假游人、坐豪華汽車的惡棍、藍色池塘邊無人看管的低能兒一陣陣的色欲,這種色欲如若未激起我的嫉妒,也一定會搔到我自尊的癢處。因為小洛非常了解她身上的那種光芒,我必須時刻抓住她同某個溫情脈脈的紳士或某個褐色的手臂強悍、腕上戴手表的油滑猴子暗送秋波,常常是我剛一轉(zhuǎn)身走開,為她去買棒棒糖,就聽見她和那漂亮的機械工唱出了一首俏皮的美妙情歌。
當(dāng)我們停留時間較長,在做過激烈的早晨床上運動以后,我總要放松,出于我正想平靜入睡的善良之心允許她——溺愛的亨!——和汽車旅館隔壁樸素的小瑪麗以及瑪麗八歲的弟弟去逛馬路對面的玫瑰園或兒童圖書館,洛總是一小時以后回來,赤腳的瑪麗遠遠地尾隨其后,而那個小男孩卻變形成兩個瘦長、金發(fā)的高年級丑學(xué)生,全都肌肉發(fā)達、患有淋病。讀者也許完全能想象到當(dāng)她——非常猶疑地,我承認——問我她是否可以和卡爾和阿爾去旱冰場時,我是如何答復(fù)我的寵物的。
我記得第一次,是個沙塵飛揚的下午,我讓她去了那種溜冰場。她竟冷冷地說,如果我跟著就無樂趣可言,因為那種時光只有十幾歲的年輕人才配享受。我們爭辯后達成協(xié)議: 我呆在汽車里,混在其他車頭朝向搭帆布頂篷的戶外溜冰場的(空)車群中。場內(nèi)總共有五十個年輕人,大部分是成雙成對,無休無止地合著機器音樂聲滑來滑去;風(fēng)給樹鍍上了銀暈。多麗穿著藍仔褲和白色高幫鞋,像大多數(shù)女孩兒一樣。我一直盯著旋轉(zhuǎn)的滑冰人群——突然;她消失了。等她又滑出來,身邊已跟著三個小流氓,這幾個人從外邊進去時,我聽見他們對滑冰女孩做了片刻分析——還嘲笑一位穿紅短褲而不是那種仔褲和寬松褲下場的雙腿修長、可愛的小東西。
在進入亞利桑納或加利福尼亞州的高速公路檢查站,一位警察的侄子那么威嚴地窺視我們以至我可憐的心都顫栗了。“甜蜜嗎?”他會問,而每次我甜蜜的小傻瓜都咯咯笑起來。一路上我的視覺神經(jīng)一直在顫,但我仍然幻想洛騎在馬上,這是行程上的一環(huán): 洛在漫步場上起伏奔跑,一位女性老騎士在前,好色的紅脖子牧場游覽區(qū)經(jīng)理在后;我跟著他,對他穿花襯衫的肥胖后背充滿仇恨,甚至比摩托車司機仇恨山路上慢悠悠的卡車還來得強烈。要么在滑雪人旅店,我看見她坐在一張升降椅里飄悠悠離我而去,如同飄至天國,孑然一身,升啊升地,升到飛光流彩的頂巔,繩索系腰的體操運動員歡笑著正在那兒等她,等她。
不論我們到達哪座城市,我總以我禮貌的歐洲人風(fēng)度詢問游泳池、博物館和當(dāng)?shù)貙W(xué)校的位置,以及最近的學(xué)校里有多少學(xué)生等等;在學(xué)校班車的時間,我微笑著,微微痙攣地(我發(fā)現(xiàn)了這條抽搐的神經(jīng),因為冷酷的洛是第一個取笑它的)停在一個便于看到孩子們放學(xué)情景的戰(zhàn)略位置上,讓我飄忽不定的女學(xué)生坐在車里我的身邊——這總是一個優(yōu)美的景致。這樣做很快就令極易厭煩的洛麗塔感到厭煩了,對別人突兀的怪念頭她孩子氣地缺乏同情,還總是侮辱我,故意當(dāng)著穿藍短褲、藍眼睛的小女孩,穿綠色開口短上衣的小蛇精和穿著褪色寬松褲的金發(fā)碧眼白膚、男孩子氣十足的女孩兒在陽光下走過時,侮辱我要求她撫愛我的欲望。
為了折衷,我慷慨建議她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盡可能和其他女孩子一起利用游泳池。她熱愛燦爛的水,是個出色的潛水手。我假裝浸過水后,便坐在午后濃郁的蔭涼里,舒舒服服地蓋上點兒東西,拿本書或一袋子糖果,或二者兼?zhèn)?,或除了興奮腺便兩手空空,看著她歡跳,看著她戴頂橡膠帽,滿身水珠,被太陽曬得光滑極了,像廣告上那般快活,穿著她合體的緞子泳褲和松緊乳罩。青春期的心上人!她是我的,我的,我的,對此我該多么得意地感到驚異,并進而重溫近來的幾個早晨小鴿子從昏眩到呻吟的過程,然后再為下一個早晨做計謀;我瞇縫起被陽光刺射的雙眼,將洛麗塔和聚集在她周圍、準備供我有選擇地款待和判斷的任何一個性感少女作比較;今天,把我的手放在我煩惱的心上,我發(fā)誓從未認為她們中有誰能比她優(yōu)秀,抑或有比她優(yōu)秀,至多也不過兩三次,還需要借助特定的光線,有某種特定的香氣融在空氣中——一次是個蒼白的西班牙兒童,一次是位厚下巴的貴族女兒,另一次——我是胡拉亂扯了。
自然,我必須時時警覺,因為神志清醒的嫉妒使我發(fā)現(xiàn)了那些亂跑亂叫的孩子的危險。我只要離開片刻——比如說,走幾步遠回去看看早晨換過床單以后我們的小屋是否一切井然——洛和“比荷爾德”,我回來時,便發(fā)現(xiàn)前者的兩只失神的眼睛,她的兩只趾頭長長的腳正浸在水中,踢打著她身下的那塊石頭;在她左右一邊,定會蹲著一個棕色皮膚的少年,洛麗塔赤褐色的美和她腹部皺褶里閃爍的點點水珠肯定惹得他躬身曲背——噢,波德萊爾——夢想后幾個月的到來。
我曾試想教她打網(wǎng)球,或許這樣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共同娛樂;不過我發(fā)現(xiàn)我雖在青年時是個很好的球手,現(xiàn)在作老師卻很無望;因此,在加利福尼亞,我讓她跟一位有名的教練上了幾節(jié)昂貴的課,同時上課的還有一位寬壯卻已生皺紋的老計時員,以及一位男球員的女眷;那位教練開始一直盯著場外的一條破船,但上課時,頻頻交手一開始,他就不斷大力抽殺,像是劃出了一條精美的春花,而后地一聲將球彈回給他的學(xué)生,那種完全屬于神圣的力量和敏捷使我回想起,三十年前,我曾在戛納見過他擊敗了偉大的高伯爾。直到她開始上課,我還以為她永遠也學(xué)不會這項運動。我在各個旅館空場上訓(xùn)練她;在熾烈的狂風(fēng)中,在蔽日的塵沙中,以及在身體疲乏不適時,我把一個又一個球喂給快活的、天真的、芳香的阿娜貝爾(閃光的項鏈,褶紋的白裙、黑天鵝絨發(fā)帶),我試圖讓往昔時光重現(xiàn)。我的誨人不倦只令洛的陰郁暴躁膨脹。非常奇怪,對我們的運動——無形式規(guī)定的近似網(wǎng)球運動——她寧愿做更多的獵球而不愿真正開打——身上有一種與她同時代的左翼天使的纖弱、奇妙的美。我作為一位有益的旁觀者,會走到對面小姑娘的身前,摸摸她的上臂,握握她嶙峋的手腕,那時我會吸進她隱約的麝香氣味,推推她冰涼的臀部,對她示范反手抽擊的姿態(tài)。這時,洛就把球拍戳在地上像跛子的拐杖,任她那一頭披著陽光的褐色鬈發(fā)垂到臉前,傾著身對我的侵擾大聲發(fā)出反感的“唷”聲。我只好離開她們讓其自由運動,比較著她們運動中的身體,不時看看我脖上纏的一條絲巾;這是在南亞利桑那,我想是——陽光溫?zé)帷紤?,討厭的洛常常對著球猛抽,抽空了就破口大罵,她一絕望就像威脅誰似地揮動球拍,恰好露出她腑窩下濕漉漉閃爍的嫩毛;甚至比她更乏味的球伴,每次都忠于職守地跑去追球,卻收獲空空;但兩個人仍美滋滋地盡情享受著,用清晰明亮的嗓音連續(xù)準確地報出她們笨拙行為的得分。
我記得有一天我提議回旅館給她們?nèi)↑c兒冷飲就走上碎石路,回來時帶了兩大杯菠蘿汁、汽水加冰塊;當(dāng)我一眼望見網(wǎng)球場上空無一人時,一陣虛弱感突然襲上胸間使我無法邁步。我屈身將杯子置在長凳上,不知怎么,像是見到了夏洛特死時那張冷冰冰生動的臉,我四處張望,才發(fā)現(xiàn)洛穿著白色短褲,正穿過斑駁的樹陰從花園小路走下來,還有個高個子男人手中拿著兩只球拍伴著她。我朝他們猛追過去,然而就在我橫穿灌木叢的當(dāng)兒,情景驟變,仿佛循序的生活剎那間越出軌道,我看見洛,穿著寬松褲,和她穿著短褲的球伴,正在一小片雜草地里低頭徘徊,還用網(wǎng)球拍撥弄著荊棘,漫不經(jīng)心地尋找著剛才弄丟的球。
我舉出這些快活的事主要想證明我的論點,即我已竭盡全力給予我的洛麗塔一段確實美妙的時光??粗€是孩子的她向別的孩子炫耀她的某項本事,比如一種獨特閃跳繩法,是多么愜意。她的右手抓住她的左手背到她未經(jīng)日曬的后背上,這個小不點兒精靈,這個透明的乖乖,全神貫注,就像孔雀毛多彩的太陽凝神貫注于花樹下的碎石;而在視覺的天堂里,我滿臉雀斑、放蕩的情人正輕快地蹦跳,重復(fù)著我垂涎過的許多其他人在落滿陽光、灑過水卻仍氣味難耐的人行道和古歐洲土堤上做過的動作。過一會兒她會將繩子遞還她的西班牙小朋友,輪到她觀看重復(fù)這個動作,她甩開額前的頭發(fā),雙臂相抱,單腳著地,或?qū)㈦p手松松地放在她尚未凸出的臀上,我則暗自慶幸那該死的家伙終于擦凈了我們的馬車;而后,我朝我的公主羞怯的黑發(fā)女童仆飛掠去一絲微笑,又從背后將我慈父般的手指深深插入洛的頭發(fā),溫柔地卻又強硬地握住她赤裸的玉頸,我要把我不情愿的小寵物帶回我們的小屋在飯前速速交歡一次。
(于曉丹 譯)
注釋:
阿肯那頓國王(前1379—前1362年在位),埃及國王,偉大的宗教改革家。王后生有六個女兒,其中二人后成為埃及王后。
雷布查人,又稱隆人,被認為是錫金最早的居民。
【賞析】
1954年,俄裔美國作家納博科夫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洛麗塔》,這本描寫五十多歲的成年男子對十二歲小女孩的性愛之作,在當(dāng)今評論家的眼中早已不是為性而性的低俗黃色文學(xué),而是堪與勞倫斯、喬依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論的經(jīng)典之作。一部文學(xué)作品誕生,就好像一個人從此進入自己的命運,它被注定了某些東西,不可逆轉(zhuǎn)、抗拒,而這恰恰賦予文學(xué)作品文本以外的魅力?!堵妍愃访\曲折坎坷,它遭遇過無情的冷淡、苛刻的批評乃至指責(zé),而后才時來運轉(zhuǎn),好評如潮。
真正懂得《洛麗塔》的讀者可以明確地感覺到,它不是戀童癖者的懺悔錄,不是精神病男子的案例分析,不是殺人犯的自白書,更不是獵艷故事的高級翻版。它是對人類某些非一般天性的既斥責(zé)又辯解。它企圖讓平凡眾生了解,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些被奇特天性所支配的人,他們的期望注定是徒勞,結(jié)局注定是毀滅,他們活多久,就將痛苦多久。而最無望的是,他們不可救藥。節(jié)選分兩大部分,分別來自小說第一部第五章和第二部第二章。讀者通過這些描寫,能夠聽到主人公亨伯特在整部小說里一直喃喃自語般訴說煎熬的聲音。
前半部分作家借主人公亨伯特之口,勾勒著具有奇幻色彩和迷人魅力的性感少女的音容笑貌,并為迷戀少女的特殊情感尋找根據(jù)。但丁、彼特拉克、維吉爾等歷史上偉大詩人或智者的浪漫情事,成為亨伯特的心靈呼應(yīng)。從古至今,對性感少女的愛情本不是什么卑微的罪行或可恥的齷齪事,而是高尚的靈魂與情操中也曾有過的美好追求。亨伯特為自己的行動找到了最高貴的解釋,從而一定程度地擺脫了羞恥感,坦蕩積極地聽從了本能欲望的指引。蔑視、鄙夷這種少數(shù)靈魂的獨特之情的,肯定是凡夫俗子們。而今作家把它寫出來,展示給世人,他的作品將因為記錄了某些不為人知的東西而不朽。不能不說這是作家的一個主要創(chuàng)作意圖——發(fā)現(xiàn)了人類的一處秘密天性,而后將它公諸于眾。這本身就是最大的誘惑和動力。
在這一部分中,作家寫道,必須是“一個藝術(shù)家,一個狂人,一個無限憂郁的造物”,才能在眾生中辨認出性感少女來。作家把美定義為個人的主觀感受,審美癖好完全是個人行動的指南。至于這成為審美對象的事物,是否大眾標準中和道德規(guī)范里認可的東西,那已經(jīng)不在個人的關(guān)注范圍之內(nèi)了,也可以說已經(jīng)不在個人有能力左右的范圍之內(nèi)了。
在亨伯特的心中,性感少女的美、尤其洛麗塔的美是不可抗拒的,他天性中對這種美的占有和追求是無法停止的,而這占有和追求里有邪惡,與道德無關(guān)。“人性中道德感是義務(wù),我們必須向靈魂付出美感”。這一觀點正是被現(xiàn)代作家們普遍接受、反復(fù)論證著的,應(yīng)該說《洛麗塔》的創(chuàng)作宗旨順應(yīng)了時代潮流,也在進行相同的隱喻。從始至終,亨伯特都沒有強烈的自我譴責(zé),沒有在道德天平上的權(quán)衡與搖擺,也沒有試圖求助任何力量,來消解掉自己心里懷有的異樣情感。他不認為自己對洛麗塔的愛是罪孽,他是在伴隨著焦慮的愜意狀態(tài)中,享受著原欲激情帶給他的甜美。雖然他的愛情里有憂傷,但那是由于追求和保衛(wèi)愛情而帶來的嫉妒和憂懼,而不是犯罪感帶給他的煎熬和折磨。直到他殺死帶走洛麗塔的奎爾蒂,進了監(jiān)獄,也不承認自己是有罪的,他說:“如果我自己來審判我自己,我就會以強奸罪判處亨伯特三十五年徒刑,而對其余指控不予受理?!蓖ㄟ^這段話,亨伯特宣誓了自己的態(tài)度,他無悔自己的人生以這種方式終結(jié)。和洛麗塔在一起是他人生中最輝煌、最幸福的日子,他對洛麗塔的愛真摯狂熱,是一見鐘情和刻骨銘心的。
然而洛麗塔對他卻幾乎談不上感情。小說中,亨伯特像一個卑微虔誠得叩拜而行的信徒,卻自始至終被他心中的女神拋棄在懷抱以外。他匍匐在地,哀傷地瞻仰那女神的臉,追隨著女神的心影飄忽。他乞求地拿出各種供品討好女神,一邊把門窗緊閉,自欺欺人地以為這樣就可以牢牢地把女神鎖住。他占有了本不該屬于他的,他就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明知苦不堪言,卻跳脫不開,而苦中偶爾嘗到一點毒藥的甜,就足夠他感激涕零地活下去。
后半部分,描寫的是亨伯特與洛麗塔外出旅游,兩人同居后的關(guān)系與處境。在拉丁文里,洛麗塔是痛苦的意思,亨伯特曾經(jīng)一遍遍呼喚著這個讓他痛苦的名字。天性讓他愛上了洛麗塔,他恭順地做了“自然的獵犬”,卻沒有得到自然的幫助。他強行闖入少女世界,可他早已經(jīng)邁過了十幾歲的少年時代。他沒有權(quán)利重新回到那個世界并參與其中,只有巴結(jié)、乞討著來自那個世界的施舍。我們看到,洛麗塔不允許他跟著她去滑冰,毫不留情地說:“因為那種時光只有十幾歲的年輕人才配享受”,所以他只好在外面的車上等著她。在游泳池旁邊也一樣,他只有暗藏著激烈火熱的情懷,遠遠地注視著他的心上人。他永遠不可能光明正大地擁抱親吻她,也從來沒有得到過出自真心的愛的回報。懷疑、戒備、警惕、驚恐,這些戀愛中常見的反應(yīng),在亨伯特的心中燃燒得劈啪作響。他剝奪了洛麗塔作為一個小女孩的“普遍權(quán)利”,卻仍然不能控制這時光錯位的愛情的最后大逃亡。
洛麗塔代表了一種超越年齡的誘惑,她是“天真和詭計、可愛和粗鄙、藍色慍怒和玫瑰色歡笑的結(jié)合體”,“她把赤裸的行為只看作年輕人秘密世界的一部分”。和母親關(guān)系的疏遠,讓她失去了被正確指引的機會,青春期性沖動剝落了她的羞恥心。她學(xué)會了談情說愛的技巧,隨時準備試驗一番。她早在遇見亨伯特之前就已失去童貞,她曾和一個女孩搞過同性戀,在夏令營里和一個男孩多次發(fā)生性關(guān)系。后來她愛上了戲劇家奎爾蒂,兩人老道地策劃出一場失蹤,從此拋開亨伯特,不見形跡。在跟亨伯特的關(guān)系中,她不是絕對被動的,對于成年男子的好奇和天性中的輕浮,讓她主動靠近隨便哪個亨伯特。當(dāng)初她拿著伊甸紅色的蘋果,橫臥在沙發(fā)上,把兩條腿伸到亨伯特的腿上,迎接對方曖昧的摩挲,讓亨伯特的欲望和靈魂在獸性和美麗之間擴張。正是從那次以后,亨伯特被她徹底俘虜了。他像一個初墜愛河的小男生一樣,每天顫栗而幸福地想著她,渴望和她依偎相守。而旅館之夜,即那個徹底改變他們之間的名分的夜晚,她的默許甚至鼓勵,終于讓亨伯特從一個假父親變成了一個老情人。這身世可憐卻早早墮落的少女,渾身散發(fā)出來的是讓人眩暈的性的信號。而這信號正是性感少女區(qū)別于普通女孩的一種味道,亨伯特聞得到,他沒有力量對抗,甚至像飛蛾撲火一樣撲向這種味道。
小說通篇采用第一人稱獨白的方式寫就,風(fēng)格柔媚,近似呢噥的內(nèi)心獨語,同人物晴朗與陰霾交錯的處境和心情變化相匹配。英語是作家納博科夫的第二語言,作家似乎無心有什么刻意的雕琢,卻充分表現(xiàn)出對英語操控的得心應(yīng)手。情境的營造、場面的描寫、心理的刻畫依托豐富優(yōu)美的辭藻、華瞻流暢的語句得以完成,某些惡毒的幽默和罪惡的獨白,某些低眉回轉(zhuǎn)的訴求和輾轉(zhuǎn)悱惻的憂傷,都通過流暢的長句而奏響。納博科夫這個以非母語寫作的作家,以他高超的語言和文字天賦,讓讀者不由得在欣賞和折服里,多加一分驚嘆。不過作為一個學(xué)者型的作家,未免有“掉書袋”之癖,小說中典故和隱喻都用得不少,對不熟悉西方文化和文學(xué)的人,讀起來會覺得隔了一層。
(孫悅)
上一篇:《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鳩》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洪堡的禮物·貝婁》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