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萊昂·德爾蒙是羅馬一家打字機公司駐巴黎分公司的經(jīng)理。由于業(yè)務需要,他經(jīng)常乘坐火車,往返于羅馬和巴黎之間。正是在火車上,他結(jié)識了塞西爾,這個年輕漂亮的羅馬女人很快就變成了他的情人。塞西爾的出現(xiàn)迫使萊昂要采取行動終結(jié)早已沒有愛情的婚姻。交往兩年后,他終于給塞西爾在巴黎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為了盡快向情人報告這個好消息,他再次坐上開往羅馬的火車。二十多個小時的漫長旅途疲憊而沉默,各種各樣的想法、夢境涌動在他的心底。隨著火車一點點駛近羅馬,決定和塞西爾廝守的愿望和喜悅卻一點點消失了。最后他決定不去見塞西爾,只是任憑這份感情發(fā)展下去并注定終結(jié)。
【作品選錄】
馬利阿納車站過去了。在走道外側(cè)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羅馬郊區(qū)。
再過一會兒你將到達那個晶瑩透明的車站,要是在別的季節(jié),乘這趟車在清晨到站是非常愜意的事。
而這一次將仍然是黑夜,你從巨大的玻璃窗望出去便會看見路燈的燈光和有軌電車的藍色火星。
你將不住進奎里納爾飯店,你將一直去到酒吧間,在那里要一杯牛奶咖啡,一面閱讀你剛買到的報紙。那時,天將破曉,光線越來越強烈,瑰麗,而且逐漸變熱。
你將提著箱子在晨曦中離開車站(天空分外明凈,月亮已經(jīng)下去了,那將是一個明媚的秋日),城市呈現(xiàn)在一片深紅色里。既然你不能去蒙泰德拉法里納街,也不能去奎里納爾飯店,你便叫一輛出租汽車,讓它將你送到西班牙廣場附近,博爾戈尼約納街上的克羅切迪馬爾塔旅館。
你不去塞西爾窗下窺伺,你不會看見她出來,她也不會看見你。
你不去法爾內(nèi)茲宮門口等她,你獨自吃飯,在這幾天里,每頓飯你都一個人進餐。
你避免到她那個街區(qū)去,你獨自一人去散步,晚上,你獨自一人回到旅館,獨自一人睡覺。
于是,在那個房間里,你一人在那里開始寫書,好填補旅居羅馬的那幾天身邊沒有塞西爾,不能接近塞西爾的空虛。
然后到了星期一晚上,你將按照原定的時間回到火車站,登上你原定的那班火車,
而沒有見到她。
在走道外側(cè),閃過了大煉油廠和它噴出的火焰,它那高高的鋁塔被燈泡裝飾著,仿佛是一棵圣誕樹。
你一直站著,面對你的座位,面對巴黎凱旋門照片,你手里拿著那本書。這時有人拍拍你的肩頭,這是你叫作彼埃爾的那個年輕的新郎,于是你坐下好讓他出去,但他要的不是這個,他伸出手臂,開了電燈。
于是所有的眼睛都瞪圓了,所有的面孔都流露出匆忙的神氣。
他取下在他那年輕妻子頭上的一只皮箱,將它放在長椅上,打開來,在里面找盥洗用具。
你心里想: 要是沒有這些人,要是沒有這些物品和照片來吸引我的思想,使我的思緒好像一列火車,在這趟不同尋常的打破我工作和行動慣例的旅程中,使我生命的各個階段一一閃現(xiàn)出來,并把它切得支離破碎,
要是沒有這些條件,沒有抽到這一手牌,我身上的裂痕也許就不會在今夜裂開,我的幻想也許還能延續(xù)下去,
然而現(xiàn)在裂痕綻開了,我不可能希望它合起來,也無法忘掉它,因為它下面是一個空洞,這是產(chǎn)生裂痕的原因,它長期以來就存在于我體內(nèi),我不打算去填滿它,因為它和一個巨大的歷史上的裂痕相通。
我不能期望自己一人得救。即使用我生命的全部血液,全部沙土去加固我自己,也不會奏效。
因此要作準備,為我們無法獲得的未來的自由準備條件,比方說,通過一本書來準備條件,使得這種自由能夠奠定基礎,確保它的建立,哪怕是稍稍的得到奠定和建立,
這是唯一可能實現(xiàn)的事,這樣我至少能享受羅馬那令人贊嘆而又使人心傷的昔日的光輝了,
而不需要對我們意識到或意識不到的羅馬這個名字所代表的謎作出回答,而不需要對這座引人神往而又令人費解的城市作出任何解釋,哪怕是最粗略的解釋。
羅馬—特拉斯特韋雷車站過去了。在車窗外面,頭幾輛亮著燈的有軌電車在街上相對駛過。
那時天已黑了,汽車燈光反射在先賢祠廣場的瀝青路上。你坐在窗邊,從書架上拿起《叛教者于連書信集》,昂里埃特進來問你吃不吃晚飯。
“我愿意在餐車上吃,這你是知道的。”
“你的箱子收拾好了,放在床上。我上廚房去了。”
“再見。下星期一見。”
“我們等你,給你準備飯,再見。”
你急于離開這套住宅。雨已經(jīng)止住了,月亮在圣米歇爾大街上空的云層中露了出來,圣米歇爾大街顯出開學時熙熙攘攘的情景,各種膚色的學生來來往往,你叫住一輛出租汽車,汽車在那座被認為是巴黎皇帝建造的宮殿廢墟旁拐了彎。
里昂車站。你買了香煙,在月臺上訂了第二批用晚飯的座位,你進入頭等車廂,你在一個車室里坐下來,那里已經(jīng)坐了一位胖先生,他和你年齡相仿,正吸著小雪茄煙。你把你的皮箱和被文件材料塞得鼓鼓的淺色文件包都放到行李架上,又從文件包里抽出有關(guān)蘭斯分行的桔紅色文件夾。
那只是一次慣常旅行的開始,然而,你當時已經(jīng)漫不經(jīng)心地在巴黎打聽過了,打聽能不能給塞西爾找個合適的工作,你那很有規(guī)律的生活還沒有被任何東西打亂,但是,你和這兩個女人的關(guān)系已經(jīng)處于危機階段,而眼前正在結(jié)束的這次不尋常的旅行正是危機的結(jié)果。
火車開動了,你到走道里去,望著窗外屋頂上和郊區(qū)煤氣儲存罐上方升起的上弦月。
在窗外,現(xiàn)在再看不見滿月了,但是在奧雷利恩皇帝的城墻前面,摩托車的數(shù)目有所增加,新建樓房的每一層上都亮起無數(shù)燈火。
你稱作彼埃爾的那人又回到車室,他的臉容光煥發(fā),眼睛睜得大大的,面帶笑容,你叫作阿涅斯的女人拿著那個大手提包走出去了,你旁邊那個羅馬臉型的女人站起身來整理大衣,梳理頭發(fā),取下她那只小皮箱。
你心里想: 自星期三晚上以來,自你前次去羅馬的正常出差以來,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怎么一切都變了,我怎么會到了這一步?
長久積累起來的力量爆炸了,這使你決定來羅馬,而爆炸的結(jié)果還遠遠不止于此,因為,你在實現(xiàn)這個你早已神往的夢想時,不得不意識到你對塞西爾的愛情是受羅馬這顆巨星的影響的,你原來想讓她來巴黎,那是為了通過她好使羅馬時時刻刻在你身邊,而實際上如果她來到你每天生活的地方,她就失去了中間人的作用,她就只能是和旁的女人一樣的女人了,她又成為另一個昂里埃特,你本意是想建立一種婚姻的替代制,然而在這種替代制中,你和她之間會出現(xiàn)同樣類型的糾葛,而且糾葛還更為嚴重,因為她時時會使你想起那座遠在天邊的城市,而她本來應該將那座城市帶到你的身邊。
如果說塞西爾來巴黎以后,她身上所反映和集中的羅馬的光輝就會立刻消失的話,這絕不能怪她,而只能怪羅馬神話本身,因為,每當你試圖將它確切地表現(xiàn)出來時(且不論這種確切性是多么渺小),它便顯得相當模糊,使你無法理解。為了彌補你在巴黎所感到的不足,你曾暗中寄希望于重建“羅馬和平”,重建以一座都城為中心的神圣羅馬帝國的世界體制,這座都城也許不會再是羅馬,而是巴黎。你曾希望這兩個主題能合而為一,因此你才表現(xiàn)得如此怯弱。
不僅塞西爾,換一個女人也會失去自己的作用。不僅是巴黎,換一座城市也會使她失去作用。
一大段歷史就這樣在你的心里結(jié)束了,在那段時期里,世界原來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不僅僅是托勒密地球中心論中的地球,而且是地球的中心羅馬,這個中心曾經(jīng)轉(zhuǎn)移,在羅馬崩潰以后,曾試圖在拜占庭定都,然后,在很久以后,又曾試圖在帝國時期的巴黎定都,法國國土上的星形鐵路網(wǎng)就好像是羅馬星形大道的翻版。
在多少世紀中,歐洲的一切夢想就是對羅馬帝國的追憶,而現(xiàn)在,帝國的形象已遠遠不能代表世界的未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世界已變得遼闊得多,而且也已具有完全不同的安排。
因此,當你想使自己對羅馬帝國的回憶變得更為經(jīng)常時,它的形象便遭到破壞,這就是為什么當塞西爾來到巴黎時,原先照耀她的天空便暗淡下來,于是她又變得和其他女人一個樣了。
你說,要在這本書里說明羅馬在一個巴黎男人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可以這樣想象: 這兩座城市是重疊在一起的,它們中間有通道相連,只有某些人知道這些通道,但大概誰也不知道全部通道。因此,從此處到彼處,可能有某些意料不到的捷徑或彎路,因此,從這一處到那一處的距離,從這一處到那一處的路程,將根據(jù)人們對另一座城市的認識和熟悉程度而定,因此,任何定位都是雙重性的,因為,對每個人來說,羅馬這個地方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巴黎這個地方,它提供的或是通途,或是陷阱。
你對面那個意大利老頭站了起來,費勁地取下他那只黑色大箱子,走出車室,做手勢讓他的妻子也跟著出去。
在走道里,許多乘客已經(jīng)在走動,他們提著行李擠在車門前。
羅馬—奧斯蒂恩塞車站過去了,在黑暗中微微露出切斯蒂烏斯金字塔的白尖,你下面是開往羅馬—利多車站的頭幾班郊區(qū)火車。暖氣鐵皮的菱形圖案很像一個理想的鐵路網(wǎng),你端詳著落在上面的、在一晝夜中好像已鑲嵌進去的塵土和薄薄的污垢。
第二天,星期四上午,你為塞西爾去參觀了尼祿金屋,頭天晚上近午夜時你送她回到蒙泰德拉法里納街五十六號,她看到你的眼光,明白了你的欲望,便對你說不能在這個時候上樓去她房里,因為達蓬萊那家人還沒有睡覺,星期四晚上你在她房里和她一起吃飯,你盡量避免看那四張巴黎照片,它們在阻止你說話。
當你們兩人都躺下以后,你才向她敘述當天上午的參觀情形,這時你們滅了燈,月光從窗口瀉進來,同時還有徐徐微風和鄰近房屋的燈光。摩托車在下面街角上拐彎,噗噗直響,車燈在天花板上投下桔紅色的斑點。
像往常一樣,你在午夜過后不久就離開了她,你回到奎里納爾飯店。斷絲再接了起來,這個傷疤還十分脆弱,稍不當心就會使疤痂脫落,因此你只字未提你們兩人在巴黎的這段生活,因此,第二天星期五,她也絕口不提,使你放了心。不論是你們在迪奧克萊蒂恩公共浴室廣場的一家飯館吃飯的時候,還是當火車開動,她在車站月臺上緊緊盯著你,向你揮手告別的時候,她都絕口不提。
你又得到了她,往事仿佛一筆勾銷。你們再也沒談起這件事。而現(xiàn)在,正是由于沉默,傷口無法痊愈,正是這種過早的虛假的愈合使壞疽在傷口內(nèi)部發(fā)展,在這次旅行的各種條件下,在碰撞,運動,顛簸下,傷口又被蹭破,流出膿血。
“再見。”她對你喊道,她揚起頭跑著,顯得很漂亮,頭發(fā)像一團黑色的火焰,她微笑地喘著氣。你當時想: 我原來以為失去了她,現(xiàn)在卻又把她找了回來,我曾面臨萬丈深淵,以后永遠不提這件事了,現(xiàn)在我能留住她,我得到她了。
在暖氣鐵皮上,你端詳自己那雙皮鞋,鞋上布滿了磨蹭后留下的灰色痕跡。
現(xiàn)在“再見吧,塞西爾”又在你的腦中回響起來,你眼中滿噙著失望的淚水,你對自己說:“我怎樣才能使她明白這一愛情是騙人的呢?怎樣才能使她原諒我呢?”也許只有通過這本書,在這本書中,她是多么美麗,沐浴在她完美體現(xiàn)的羅馬的燦爛光輝里。
在這兩座城市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保持它們間的全部車站,全部景物豈不是更好?誰都可以在他喜歡的時候,通過正常的交通,從這里去到那里,除此以外,還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接觸點和臨時通道,它們將根據(jù)某些法則決定的時刻開放,而這些法則大家只能一點一點去認識。
因此,有一天當主人公在巴黎先賢祠附近散步時,他拐過一座十分熟悉的房子,便可能突然置身于一條他料想不到的街上,那里的光線絕然不同,招牌上也都是另一種文字,他認出來是意大利文,
這使他想起他曾經(jīng)走過的另一條街,他很快便明白那是羅馬萬神廟附近的一條街,而他可能在那條街上遇見一個女人,他明白只要去羅馬便能找到她,只要有錢,有時間,誰都可以隨時去羅馬,坐上火車,在車上消磨一段時間,越過沿途所有的車站,
同樣,那個女人也會常來巴黎,他長途跋涉去尋找她,他會發(fā)覺她無意中來到了他剛剛離去的地方,因為他收到一個朋友的信,信中把她描寫了一番,
就這樣,他們的全部愛情生活不僅僅由巴黎和羅馬之間的關(guān)系怎樣而定,這種關(guān)系的發(fā)展對他們每人而言還可能稍有不同,而且也將由他們認識程度的不同而定。
你稱作阿涅斯的那個年輕女人,你對她一無所知,連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你只知道她的面孔和她的目的地是錫臘庫扎,她又走進來,挨著丈夫坐下,眼睛一直看著在昏暗的奧雷利恩圍墻前對駛穿行的摩托車。圍墻逐漸遠去,消失在路堤后面,消失在扎馬廣場區(qū)的樓房后面。
火車駛進高墻之間,穿過新阿皮亞大道的橋洞。
羅馬—圖斯科拉納車站過去了。一個男人在門口探探頭,左右瞧瞧,仿佛看看是否忘記了什么東西(他也許是昨天夜里在你對面的空位上坐了幾小時的那個人,而你連他的臉也沒有瞧上一眼,因為當時很黑,你又正在做噩夢,噩夢縈繞,此刻使你痛苦萬分的問題當時正在孕育之中,正在緩慢而殘酷的萌芽狀態(tài)中,當時你面對萬丈深淵頭暈目眩,驚惶不安,而再過幾分鐘,當你到達目的地時,這條裂縫將越來越寬,越來越深,這條裂縫原本是堅實的岸邊,唯一牢靠的土地,但你所修筑的一切卻一點點地都陷進去了)。
你們朝克羅切迪馬爾塔旅館走回去的時候,羅馬春夜里的一切對你們都是新鮮的。
那時還沒有地下鐵道,沒有無軌電車,沒有低座摩托車,有的只是有軌電車,直線條的出租汽車和很少的幾輛四輪馬車。
看到那些系著花腰帶的老老少少的教士們列隊在街上走,昂里埃特和你一樣覺得很好笑。
你們手里拿著藍皮指南,當時它還是嶄新的,后來覺得越來越不準確,以前你每次來羅馬都帶在手邊,后來你經(jīng)常去看塞西爾,習慣用她那本指南,因此便把這本指南留在先賢祠廣場十五號住所里靠窗的那個裝羅馬書籍的小書櫥里,
你們兩人都不知疲倦(清晨在房間里,你刮胡子,她梳頭,你們還一面相互重復《阿西米爾》課本中的句子),
第二天你們?nèi)ヨ蟮賹瑖蟮賹菈壽Q,你們瞧著商店里的迷信用品噗哧噗哧笑,你們快步穿過擺滿蹩腳的古代雕像或現(xiàn)代紀念品的商場,
你們愛慕地注視著人們、街道、紀念性建筑,你們兩人都相信這只是初步接觸。
你們暢游的這幾天過得很快,你們兩人都悄悄地同聲咒罵在街頭巷尾看到的多得出奇的軍裝,最后,你們該去那個與羅馬極不相稱的寒傖的骯臟的特爾米尼車站了,火車開動時,你低聲對她說:“一有可能,我們就再來。”
又一個男人在門口探探頭,朝左右瞧瞧(他也許是挨著年輕新郎坐了幾個小時的那個人)。
你說:“我答應你,昂里埃特,一有可能,當這次干擾的余波平息下去,當你寬恕了我,我們就一同再來羅馬,那時我們還不算太老。”
火車停住了,你到了現(xiàn)代化的羅馬—特爾米尼車站。天還是黑的。
你獨自和那對年輕夫妻呆在車室里,他們不在這里下車,他們要一直去到錫臘庫扎。
你聽見搬運工的吆喝聲,其他火車的汽笛聲,噗噗的噴氣聲,嘎嘎的摩擦聲。
你站起身來,穿上大衣,提起箱子,拿起你那本書。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使這兩座城市保持它們實際上的地理位置,
同時試著以書本的形式再現(xiàn)你這一艷史的這段關(guān)鍵性插曲,重現(xiàn)你的身體從一個車站越過途中一切景物而到達另一車站時,在這段運動中所產(chǎn)生的精神上的運動,
朝著那本未來的、必然的書,而它的外形正被你握在手中。
走道是空的。你瞧瞧月臺上的人群。你走出車室。
(桂裕芳 譯)
注釋:
羅馬和平(pax romana),系指古羅馬帝國初期的繁榮,約在公元一至二世紀。
【賞析】
如果從正面闡釋“炫技”一詞,可以將其理解為對五花八門的技藝、手法、形式的高度推崇、自覺倡導和得意展現(xiàn)。20世紀50年代法國的“新小說”,就是一群作家跳離傳統(tǒng)小說的創(chuàng)作規(guī)則,致力于在作品中炫技的文學現(xiàn)象。“講什么”不再占據(jù)首位,“如何講”成為寵兒。布托爾是“新小說”派又一重要作家,《變》是其代表作。他在這部獲得過雷諾多獎的作品里,為讀者獻上了一場語言和技巧的盛宴。
《變》共分三卷,此處節(jié)選第三卷最后的篇章,亦為小說的結(jié)尾部分。
小說的主人公是“你”。火車從巴黎出發(fā),已經(jīng)行進了二十多個小時,“晶瑩透明”的終點站羅馬就要到了。“你”一路上前思后想,左右搖擺,此刻也終于下定決心,放棄這唯一一次能夠和塞西爾共同開始新生活的機會。這決心和剛坐上火車時的想法簡直南轅北轍。“你”變了,“你”的整個心思和“你”曾經(jīng)宣揚的人生企劃都變了。是什么原因,一趟并不出奇的公差旅行,就讓“你”變了?是否“你”出發(fā)時的堅定和期待原本只是一種假象,連“你”自己也不知道“你”在自欺欺人?是否“你”從來就沒有真的考慮離婚和出走,塞西爾早在被“你”愛上的同時就已被“你”永久地封存?當“你”年老的時候回顧今天,不知會慶幸還是會詛咒這次變化。不管怎樣,如今“你”選擇退回巴黎,退回從前,退回“你”既往的人生當中。沒有青春的小鳥為“你”哼唱了,并且再無重生之日。“你”帶著悲傷獲得了解脫。
布托爾在這部作品里,講述著一個屢見不鮮的故事。節(jié)選部分中,主人公“你”意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身份的改變,塞西爾將成為第二個昂里埃特,今天“你”和舊妻子之間存在的問題,終有一天將出現(xiàn)在“你”和新情人之間,因為到那時,這曾經(jīng)的情人已然變?yōu)橛忠蝗纹拮印Ul都知道,大凡婚姻以外滋生出來的愛情,一旦接受家庭和歲月堆積而成的生活現(xiàn)實的挑戰(zhàn),往往不堪一擊,一敗涂地。妻子和孩子組成的家庭,推動它的是由習慣和平靜構(gòu)成的推動力;而情人和愛情組成的新天地,帶來的是變動和沖突構(gòu)成的破壞力。除非兩者力量相差懸殊,否則攜帶的安逸總要勝過破壞的痛楚。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婚外情會以出軌者“改邪歸正”而收場的原因。就像我們看到的,旅途將盡,“你”的狂熱將熄,“你”對妻子說:“當你寬恕了我,我們就一同再來羅馬”,“你”對情人說:“再見吧,塞西爾”。迷茫的羔羊到底還是走在了回家的路上。
有趣的是,這部小說的主題涵義還遠不止于此,它還有更深刻的文化內(nèi)涵。布托爾本人曾經(jīng)解釋道:“這部小說所要講的,主要是巴黎與羅馬這兩個城市之間的歷史傳統(tǒng)關(guān)系。巴黎從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尋求羅馬式的霸權(quán),直到目前巴黎還沒有完全拋棄這個夢想,盡管世界事務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變化。我這本小說講的是一個簡單的故事,即一個人要在兩個城市之間進行選擇,我企圖通過主人公想把情婦從羅馬接到巴黎來,經(jīng)過反復考慮,最后改變了主意這樣一個個人感情的故事,說明兩個城市整個歷史的血緣關(guān)系。”在小說里,巴黎的上空游弋著沉悶和疲倦,羅馬的街頭飄蕩著青春和希望。而“多少世紀中,歐洲的一切夢想就是對羅馬帝國的追憶”。于是,作家以尋常的愛情故事,忠實地表達出巴黎試圖聯(lián)姻羅馬的愿望,再以愛情之光的暗淡變冷,預示了愿望的不可實現(xiàn)。“你”要把羅馬的情人帶到巴黎,也就是要讓巴黎部分地復制羅馬,部分地成為羅馬。但是“你”終于發(fā)現(xiàn),羅馬因為擁有那恢弘的教堂、壁畫、噴泉、街巷,擁有偉大浪漫的詩歌、詩人、黃昏、夜晚,甚至擁有那標志性的面條和羊角面包,才成為羅馬。節(jié)選部分中提到了這一點:“如果塞西爾來巴黎以后,她身上所反映和集中的羅馬的光輝就會立刻消失……”那有著黑色火焰般美麗頭發(fā)的羅馬女郎,到了巴黎之后將很快變成魅力不再的主婦——這無疑也是一個象征,象征著文化的獨特性及其不可復制。那是因為,城市以及和城市相關(guān)的文化歷史,都好像植物一樣是有根的: 根在哪里蜿蜒,枝葉才會在哪里繁密,遷徙的樹,失去了滋養(yǎng)的風、水、陽光,注定無法油綠盎然。那么該如何解開這歷史性的纏綿心結(jié)呢?作家告訴讀者:“在這兩座城市之間保持一定距離,保持它們間的全部車站、全部景物豈不是更好?”“你”不再想把塞西爾帶去巴黎了,從而避免了你們雙方都將承擔失望和衰敗的危機。
和所有“新小說”一樣,《變》予人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它的主題與內(nèi)容,而是它的結(jié)構(gòu)與寫作手法。通過節(jié)選部分,讀者得以充分領(lǐng)略作家對寫作技巧的追求。
第二人稱“你”的運用是作家匠心獨運之所在。小說從一開頭就使用“你”來展開敘述,并且貫穿始終。這種人稱指代使作品人物與讀者之間形成面對面交談注視的局面,它是不動聲色地邀請讀者直接出席的一種手勢。得到這樣的呼喚,讀者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小說的世界里,沉入人物的思想情緒,既帶著旁觀的輕松,也帶著目睹的緊張,更有一種陪伴的親切,感同身受。在那漫長的二十幾個小時的車程里,人物不睡,讀者難寐;人物做夢,讀者輾轉(zhuǎn);人物憂慮,讀者焦急;人物沉重,讀者憂郁。“你”這個字眼在小說行文過程中,搭建起預知一切的作家和未知好奇的讀者之間通暢的橋梁。
作家具有超凡的編織、架設結(jié)構(gòu)的能力,他在小說中打破以往順敘或倒敘等傳統(tǒng)手法的結(jié)構(gòu)程式,把過去式和將來時精心而毫不凌亂地穿插在進行態(tài)當中。“再過一會兒你將到達……”、“那將是一個……”等句式的運用,表現(xiàn)出人物對未來的迫切期待、傾心想象和膽怯憂懼。“那時……”、“你當時……”又將場景引回從前,以彼時的情景,對人物當下的行動造成沖擊和侵擾。而此刻,火車正在黑夜中奔馳,人物飄忽不定的思緒不時被現(xiàn)實打斷,“你”稱作彼埃爾、阿涅斯等的幾個同車人,以他們各自的形態(tài)任由“你”發(fā)揮想象,否定或支持著“你”做出的決定。隨著這種時間上的瞬間變換,空間上的大幅跳躍也在同步進行著。羅馬的奎里納爾飯店、西班牙廣場、法爾內(nèi)茲宮,巴黎的家、先賢祠廣場、圣米歇爾大街、里昂車站,來往于兩地之間的火車車廂等,這些曾經(jīng)發(fā)生故事的場所,在小說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在同一頁篇幅內(nèi)。這種結(jié)構(gòu)設置,既符合人物在即將面臨生活巨變、也是獨自乘車時思想游蕩不定的情況,又突破了火車行途中單調(diào)時空的局限,從而制造出豐富的變化,擴充了作品的容量。
作家寫人物,放棄了傳統(tǒng)小說塑造典型形象的目的。讀者不是通過曲折的情節(jié)事件,看到冉冉升起的、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而是通過隱秘、連續(xù)的意識流淌,涉足其涓涓汩汩的內(nèi)心波動。因此,小說對人物的相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外部特征不予細致刻畫,主人公“你”等人經(jīng)由讀者的自覺感知凸顯輪廓。這種感知是一種不受約束的、個性化極強的行為。它使得讀者對人物的理解充滿了自我體驗的挑逗和刺激,允許閱讀主體各取所需,從而填充進去一種冒險的新奇感。而這,正是“新小說”所要到達的創(chuàng)作彼岸。
(孫悅)
上一篇:《發(fā)條橙·伯吉斯》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變形記·卡夫卡》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