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達爾大尼央出身于一沒落貴族家庭。為實現成為火槍手的夢想,他懷揣父親寫的介紹信和一匹瘦馬來到巴黎,拜見父親的舊友火槍隊隊長特雷維爾先生。達爾大尼央在去火槍隊駐地拜訪特雷維爾的過程中,無意間冒犯了三個火槍手——阿多斯、波爾朵斯和阿拉密斯。經過決斗,四人反倒成了生死之交。當時,國王路易十三、王后以及紅衣主教黎塞留三分國權,矛盾重重。黎塞留抓住王后與白金漢公爵的曖昧關系,設置圈套。達爾大尼央和三個火槍手經過一系列曲折斗爭后,粉碎了紅衣主教的陰謀,保全了王后的名聲。之后,黎塞留又利用法英戰爭,派其親信米萊狄刺殺白金漢。米萊狄國色天香,但心如蛇蝎,幾次刺殺達爾大尼央都未遂。達爾大尼央和三個火槍手經過種種磨難活捉了米萊狄,但后者在囚禁中極盡花言巧語和賣弄風騷之能事,誘惑了看守費爾頓,成功越獄,并借費爾頓之手刺死白金漢。不過,最終米萊狄還是在利斯河畔被正法處決。黎塞留得知米萊狄遇害后,將達爾大尼央捉拿訓問,但見達爾大尼央不卑不亢,正義凜然,于是黎塞留不但沒有加害于他反而升他為火槍隊隊長。至此,達爾大尼央實現夢想,三個火槍手也各得其所。
【作品選錄】
拉羅舍爾圍城戰是路易十三統治時期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也是紅衣主教最大的軍事行動之一。因此我們對這件事談上幾句是能夠使人感到興趣的,甚至也是必要的。而且,那次圍城戰的好些細節都和我們所講的故事有相當重要的關系,因此我們不能略過不提。
紅衣主教在著手進行這次圍城戰時的政治目標是非常遠大的。首先讓我們把這些目標擺出來,隨后再來說說那些也許對紅衣主教的影響并不低于那些政治目標的私人目標。
亨利四世曾經指定一些重要城市給胡格諾教徒作為設防城堡,到這時候只剩下拉羅舍爾了。因此必須摧毀加爾文主義的這最后一座堡壘,因為有許多內憂外患的種子不斷地來到這塊危險的土壤生根發芽。
感到不滿的西班牙人、英國人和意大利人,各國的冒險家,屬于不同教派的那些一心想發跡的士兵,他們一聽到召喚都聚集到了新教徒的旗幟之下,組成一個龐大的組織,它的分支輕而易舉地分布到了歐洲各地。
由于加爾文派的其他城市已被摧毀,拉羅舍爾因此具有新的重要性,成了滋生不和與野心的溫床。而且拉羅舍爾的港口是法蘭西王國中英國人最后一個可以自由出入的門戶,如果能封閉它,不讓我們的世仇英國人出入,那么紅衣主教便是完成了貞德和吉斯公爵的未竟事業。
巴松皮埃爾就信仰來說他是新教徒,作為圣神騎士團的享有封地的騎士來說,他是天主教徒。他出生在德國,心卻向著法國。最后,他在拉羅舍爾圍城戰中擔負著一種特別的指揮職務,因此在有一次他率領著其他幾個和他一樣信奉新教的爵爺去沖鋒時說:
“先生們,你們將會看到,我們去攻取拉羅舍爾真是太蠢了!”
巴松皮埃爾說得不無道理: 炮擊雷島使他預感到將來龍騎兵對塞文山區新教徒的迫害;奪取拉羅舍爾是廢除《南特敕令》的序幕。
這位主張平均主義和簡化主義的首相的這些目標在今天已經屬于歷史范疇;但是我們已經說過,在這些目標之外,編年史家不得不承認,還有一些屬于墜入情網的男人和陷入嫉妒的情敵的小小的目標。
黎塞留,就像大家知道的那樣,曾經愛過王后。這種愛情在他心里究竟僅僅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還是很自然地出于一種奧地利安娜在她周圍的男子心中引起的那種綿綿情意,我們就說不上來了。不過無論如何,大家從這部小說的前面的發展情況來看,白金漢公爵占了紅衣主教的上風;在兩三個事件當中,尤其在鉆石墜子事件中,由于三個火槍手的忠誠和達爾大尼央的勇氣,白金漢把紅衣主教狠狠地戲耍了一番。
因此對黎塞留來說,他的目標不僅僅是要為法國除掉一個敵人,而且還要對自己的情敵進行報復;而且這個報復行動還必須是偉大而輝煌的,在各方面都能配得上一個擁有整個王國的兵力作為戰斗武器的人。
黎塞留知道,跟英國打仗就是跟白金漢打仗,打敗英國就是打敗白金漢;總而言之,使英國在所有歐洲人面前出丑就是使白金漢在王后面前出丑。
從白金漢方面來講,表面上是為英國的榮譽而戰,而實際上也跟紅衣主教一樣,完全是受了個人利益的驅使。白金漢也是在追求一種個人的報復行動: 白金漢現在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以大使的身份來到法國,所以他想以征服者的身份來舊地重游。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兩個最強大的王國為了兩個情敵的個人意愿在進行賭博,而真正的賭注只是讓奧地利安娜看上一眼。
一開始是白金漢公爵占優勢: 他出人意料地率領了九十條戰艦和將近兩萬人的兵力來到雷島,對為國王鎮守該島的德·圖瓦拉斯伯爵進行突然襲擊;經過一場血戰以后,他登上了雷島。
我們順便在這兒交代一下: 德·尚塔爾男爵也在這場血戰中陣亡了,他留下了一個一歲半的孤女。
這個孤女就是后來的賽維涅夫人。
德·圖瓦拉斯伯爵帶著他的駐軍退到圣馬丁要塞里,在一個叫做拉普雷的小炮臺里留下一百來人死守。
這種形勢迫使紅衣主教趕快下了決心;決定由國王和他親自指揮拉羅舍爾的圍城戰,在他們兩人未到達戰場之前,紅衣主教請大王爺負責指揮初步的軍事行動,并且把所有他能調動的部隊都派遣到戰場上去。
我們的朋友達爾大尼央就在這種先遣部隊之中。
國王呢,我們已經說過,他應該在主持御前會議結束以后馬上啟程;可是當他在六月二十三日開完御前會議以后,他就覺得身上發燒;他并未因此而不想啟程,可是因為病情加重,他不得不在走到維爾魯瓦時停了下來。
當然,國王停在哪里,火槍手也得停在哪里;可是因為達爾大尼央只不過是個普通的衛士,因此至少要暫時和他的好朋友阿多斯、波爾朵斯和阿拉密斯分開。這種分離對達爾大尼央只不過是一件不太稱心的事情,如果他能猜到有那些未知的危險在包圍著他,這種分離肯定會變成一種真正的憂慮。
不過他還是在一六二七年九月十日前后平平安安地來到了拉羅舍爾城下的營地里。
戰場上的形勢沒有什么變化: 已經占領了雷島的白金漢公爵和他的英國人繼續在攻打圣馬丁要塞和拉普雷炮臺,不過沒有什么進展。針對拉羅舍爾的敵對行動在兩三天前開始了,因為當古萊姆公爵前不久在城市附近筑造了一座炮臺。
由德·艾薩爾先生率領的衛隊駐扎在米尼姆。
可是我們知道,達爾大尼央的愿望是進入火槍隊,他跟現在衛隊里的弟兄們沒有深交,所以他經常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在思考。
他的思考并沒有給他帶來愉快: 他來巴黎已經兩年了,辦了一些公務;可是在私生活中,不論關于愛情或者前程方面,都少有收獲。
在愛情方面,唯一可以算是他愛過的女人是博納希厄太太;可是博納希厄太太失蹤了,他至今還沒有發現她的下落。
在前程方面,微不足道的他卻為自己樹立了紅衣主教這樣一個敵人,而紅衣主教卻是一個能使全國的大人物——自國王開始——都在他面前發抖的人。
這個人本來可以把他壓得粉身碎骨,可是他卻沒有這樣干;對達爾大尼央這樣一個聰明人來說,這種網開一面的做法是一線光明,他從中看到了一種較好的前途。
此外,他還為自己樹立了另一個敵人,這個敵人據他想也許不像紅衣主教那樣可怕,可是他從本能上感到也不能掉以輕心: 這個敵人就是米萊狄。
作為他干了所有這些事的回報是他得到了王后的保護和恩惠,可是王后的恩惠在當前來說,只不過更是一個受迫害的原因;至于她的保護,大家知道,是沒有什么力量的: 夏萊和博納希厄太太兩人就是很好的例子。
他從這些事情中得到的比較實在的東西是他戴在手上的那枚價值五六千利弗爾的鉆石戒指。不過倘若達爾大尼央有野心,想把這枚戒指留著,以便有朝一日可以在王后面前作為一種感恩的信物拿出來,那么他就不能賣掉它;既然不能賣掉它,那么它的價值就不會比他腳底下踩到的石子更大。
我們之所以說到了他腳底下踩到的石子,那是因為達爾大尼央在思考這些事情時正一個人在一條由營地通往昂古坦村的幽靜的小路上散步。由于他心里想著心事,不知不覺地走得很遠,這時太陽開始西斜,突然他在夕陽的最后一抹光輝里,看到在一道籬笆后面似乎有一支火槍的槍管閃耀了一下。
達爾大尼央目光銳利,頭腦敏捷,他懂得火槍不會自個兒跑到這兒來的,也懂得躲在籬笆后面的拿槍的人也不會是心懷善意的;所以他決定溜之大吉,這時候他又發現在大路另一邊的一塊巖石后面露出了第二支火槍的槍口。
顯而易見這是一次伏擊。
年輕人向第一支火槍瞥了一眼,擔心地看到槍管正在慢慢地朝他低下來,緊接著又看到槍口停住不動了,這時他立即撲倒在地。就在這時,槍聲響了,他聽到一顆子彈在他腦袋上空呼嘯而過的聲音。
沒有時間可以耽誤了;達爾大尼央一躍而起,就在這時候,另一支火槍的子彈把他剛才撲倒在地時臉貼在上面的那幾顆石子打得飛了起來。
達爾大尼央不是那種徒有匹夫之勇的人,為了讓人夸自己決不后退一步而莫名其妙地去送死;再說,在這種情況之下也談不上是否勇敢了,達爾大尼央已經陷入了伏擊圈。
“如果有第三槍,”他心里想,“我就死定了!”
所以他馬上拔腿飛奔,往營地方向逃去,速度快得可以和他家鄉那些以手腳伶俐而著名的人相比。可是盡管他跑得有多么快,那個首先放槍的人已經有時間再裝好子彈,并朝他又放了一槍,這一槍瞄得非常準,子彈打穿了他的氈帽,把帽子打飛到十步以外。
可是因為達爾大尼央只有這一頂帽子,所以他又飛速地去把它拾了回來;等到他氣喘吁吁地跑回駐地坐下時,臉色非常蒼白,不過他對誰也沒有提起這件事,只是開始思索起來。
發生這件事可能有三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是最合乎情理的: 可能是拉羅舍爾那方面的人的一次伏擊,他們當然很樂意干掉一名國王陛下的衛士,因為這首先可以減少一個敵人,其次是這個敵人身上可能有一個裝得滿滿的錢袋。
達爾大尼央拿起他的氈帽,仔細地察看那個被子彈擊穿的窟窿,隨后搖了搖頭。造成這個窟窿的子彈不是當今一般的火槍子彈,而是一種老式火槍的子彈。那一槍打得那么準已經使他想到了對方使用的是一件特別的武器: 那就是說這不是一次軍事上的埋伏,因為子彈的口徑不同。
第二種原因可能是紅衣主教先生舊情難忘。剛才靠了那一線幸運的陽光使他看到了槍管時,他正在因法座對他的容忍感到納悶。
可是達爾大尼央又搖了搖頭。對那些伸手便可以抓到的人,法座是很少采用這種方法的。
第三種原因可能是米萊狄的報復。
這種猜測的可能性最大。
他盡力回憶那兩個刺客的容貌和服裝,但純屬徒勞;因為他當時對他們唯恐避之不及,根本來不及注意這些。
“唉,我可憐的朋友們!”達爾大尼央咕嚕著說,“你們都在哪里?我現在多么需要你們?。 ?/small>
這天夜里,達爾大尼央睡得很不好。他驚醒了三四次,以為有人拿了匕首到他的床前來刺他。不過一直到天亮,一夜的黑暗也沒有帶來什么意外。
可是,達爾大尼央非常懷疑這件事不會就這樣完了,將來還會出問題。
達爾大尼央整天留在營地里沒有外出,并替自己找了個借口,說是天氣不好。
第三天早上九點鐘光景,響起了集合的鼓聲。奧爾良公爵來視察各處的哨所。衛士們都奔去拿武器,達爾大尼央也站進了他弟兄們的行列之中。
大王爺在隊伍前面走過;隨后所有的高級軍官都到他跟前去討好他,衛隊隊長德·艾薩爾先生也不例外。
過了一會兒,達爾大尼央似乎覺得德·艾薩爾先生在向他做手勢要他過去;他怕自己看錯了,所以等著他的上司再做一次手勢;果然他又看到了那個手勢,于是他離開隊伍走上前去接受命令。
“大王爺需要幾個志愿人員去完成一項危險的使命,完成這一使命的人將得到無上光榮,所以我向您打招呼要您做好準備?!?/small>
“謝謝,我的隊長!”達爾大尼央回答,要他在這位副帥面前一顯身手真是求之不得。
事情是這樣的,拉羅舍爾的守軍在頭天夜里曾出擊過一次,并且把王國的軍隊兩天以前攻占的一座棱堡又奪了回去?,F在的任務就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去偵察一下城里軍隊對這座棱堡的防守情況。
果然,過了不多一會兒,大王爺大聲說:
“為了完成這項使命,我需要一個可靠的人帶領三四個志愿人員一起去?!?/small>
“說到可靠的人,我手下就有一個,大人,”德·艾薩爾先生指著達爾大尼央說,“至于四五個志愿人員,大人只要說明意圖就行,人總是有的。”
“要四個和我一起去送死的人!”達爾大尼央舉起他手里的劍說道。
他的衛士弟兄有兩名馬上跳了出來,另外有兩個士兵也和他們站到了一起,需要的人數夠了。達爾大尼央拒絕了所有后來報名的人,因為他不想虧待前面那幾位享有優先權的人。
誰也不知道,那些拉羅舍爾的守軍,在攻占了那座棱堡以后,究竟是撤退了呢,還是在那兒留下了駐軍;必須派人到近處去查明實情。
達爾大尼央帶著他的四個伙伴一起順著壕溝走了: 兩個衛士和他并肩前進,兩個士兵跟在后面。
他們就這樣憑著棱堡護坡的掩護,一直來到離棱堡百來步遠的地方。就在那兒達爾大尼央回過頭來,發現那兩個士兵不見了。
他以為他們因為害怕而留在后面了;于是他繼續前進。
走到壕溝外護墻的拐角時,他和兩個衛士離棱堡大概還有六十步左右。
看不見一個人,棱堡好像已經被放棄了。
三個敢死隊員討論是否再往前走,突然在那巨人般的石頭建筑物的周圍升起了一圈煙霧,接著便有十二三顆子彈呼嘯而至,落在達爾大尼央和他的兩個伙伴的周圍。
他們知道了他們想要知道的事情: 棱堡有人把守。在這個危險的地方再待下去是有害無益的輕率舉動;達爾大尼央和另外兩個衛士都轉過身來,像逃走似的開始撤退了。
壕溝的拐角可以作為他們的掩體,可是在退到那兒以前,一個衛士倒了下來: 一顆子彈穿過了他的胸膛。另外一個安然無恙,繼續向營地奔去。
達爾大尼央不愿意就這樣扔下他的同伴不管,便俯下身子去攙扶他,想幫助他一起回到自己人那邊去;可是就在這時又響起了兩下槍響,一顆子彈打碎了那個已經受傷的衛士的腦袋,另一顆在離達爾大尼央兩三寸的地方飛過去撞扁在石頭上。
年輕人立即回頭去看,因為這次攻擊不可能來自被壕溝拐角遮掩住的棱堡。這時候他想起了剛才那兩個不告而別的士兵,又想起了前天想殺死他的刺客。因此這一次他決心要把這件事搞搞清楚,便裝作已被打死,橫身倒在他同伴的身上。
緊跟著他立刻就看到在三十步以外的一個已廢棄了的工事上面露出了兩個腦袋: 就是那兩個士兵的腦袋。達爾大尼央沒有猜錯;這兩個人跟他來的目的只是為了再次謀殺他,想把殺死他的賬算在敵人頭上。
只不過年輕人可能只是受了傷而沒有死,那么他們的罪行就有可能被揭穿;所以他們走過來想結果他的性命。幸好他們被達爾大尼央的詭計蒙住了,竟然粗心大意地沒有在他們的槍里再裝上彈藥。
達爾大尼央剛才倒下去時,非常小心,沒有松開手里握著的劍,等他們兩人走到離他還有十步遠的地方,他突然一下子便跳到了他們的面前。
這兩個刺客心里明白,他們如果沒有殺掉他而逃回營地去,肯定會被他告發的;因此他們第一個念頭便是投敵。其中一人抓著槍管把槍當作一把大頭棒似的舉起來,惡狠狠地向達爾大尼央揮去,年輕人一閃避開了,可是這個動作卻給兇手讓開了一條路,使他能立即向棱堡方向逃去??墒鞘匦l棱堡的人并不知道這個人跑過來干什么,向他開了槍;一顆子彈擊中他的肩膀,他倒下了。
這時候,達爾大尼央舉劍向第二個士兵刺去;交手時間不長,這個壞蛋只能用手里的沒有裝彈藥的老式火槍抵擋。衛士的劍順著失去效用的槍管滑過去,刺穿了對方的大腿,使他倒在地上。達爾大尼央馬上用劍尖抵住了他的喉嚨。
“啊,別殺我!”兇手嚷道,“饒命!饒命!我的長官!我把一切都告訴您?!?/small>
“你的秘密至少值得我饒你的性命吧?”年輕人收住胳膊問。
“是啊!像您這樣一個二十二歲、前程遠大、既英俊又勇敢的人;如果您認為生命還有點兒價值,饒我的性命還是值得的?!?/small>
“好吧!”達爾大尼央說,“你這個壞蛋,快說,是誰派你來暗殺我的?”
“一個我不認識的女人,別人叫她米萊狄?!?/small>
“可是,既然你不認識那個女人,你又怎么知道她的名字呢?”
“我的伙伴認識她,也是這樣叫她的。和她打交道的是他而不是我。他口袋里甚至還有一封她的信呢;我聽他說過,那封信對您是相當重要的。”
“可是你為什么也參與這個陰謀?”
“他向我提出由我們兩人一起來干,我同意了?!?/small>
“為了這次漂亮的冒險活動,她給你們多少錢?”
“一百個路易?!?/small>
“是嗎,太好了!”年輕人笑著說,“她認為我還值點兒錢;一百個路易!對你們這樣兩個壞蛋來說,的確可以算是一筆錢了,所以我懂得你為什么會同意。我可以饒你一命,但有一個條件!”
“什么條件?”那個士兵擔心地問,因為他看到事情還沒有完全結束。
“條件就是,去把你伙伴口袋里的信替我找來?!?/small>
“可是,”這個士兵嚷道,“這不是用另一種辦法殺我么?您叫我怎么到棱堡的火力下面去取那封信呢?”
“可是你非下決心去取不可,否則我發誓要你死在我的手中?!?/small>
“饒命!先生,可憐可憐我吧!看在那個您愛著的年輕的太太面上;您可能以為她已經死了,可是她沒有死!”那個兇手大聲說,一邊跪下來,還用一只手撐在地上,因為隨著他的血往外流,他的體力已經不支了。
“你又怎么知道有一個我愛著的女人,而且我還以為她已經死了呢?”達爾大尼央問。
“就是從我伙伴口袋里的那封信上知道的?!?/small>
“那你已經看得很清楚了,我一定要拿到這封信,”達爾大尼央說,“所以你別再拖時間,別再猶豫了。否則的話,盡管我非常厭惡再一次用你這樣一個壞蛋的血來玷污我的劍,可是我以一個正人君子的榮譽發誓……”
講到這里,達爾大尼央做了一個非常嚇人的姿勢,使那個受傷的人又站了起來。
“別!別!”他嚷道,由于害怕而又有了勇氣,“我這就去……我這就去……”
達爾大尼央取下士兵的槍,讓他走在前面,并用他的劍頂著他的腰,推著他向他的同伴走去。
這個倒霉的家伙走過去,一路上留下了一條長長的血跡,臉色就像一個死期在即的人那樣蒼白,他盡量縮著身子想不讓人看見,一面向橫在二十步以外地上的他的同謀的身子靠過去;這副情景看上去真有點兒可怕。
他那張冒著冷汗的臉上的神情是那么恐怖,以致達爾大尼央有點于心不忍了;他輕蔑地瞅著他說:
“好吧,我這就來讓你看看一個好漢和一個像你這樣的懦夫之間有什么不同;你待著吧,我去。”
達爾大尼央邁著輕捷的步子,眼觀四方地窺探著敵人的行動,一面借助起伏的地形,終于走到了第二個士兵跟前。
要達到他的目的有兩個辦法: 就在那兒搜他的身;或者是把他當作自己的盾牌背回來,隨后在壕溝里搜他的身。
達爾大尼央寧愿用第二個辦法,他把那個刺客背到肩上,就在這時,敵人開槍了。
一下輕輕的震動,三顆子彈鉆進皮肉里的沉濁的響聲,最后一聲叫喚,咽氣時的痙攣;這一切向達爾大尼央證明了那個原先想刺殺他的人剛才救了他的命。
達爾大尼央又回到壕溝里,把肩上的尸體扔在那個臉色白得像死人一樣的、受傷的士兵的身旁。
他立刻開始清點: 一只皮夾子,一只顯然裝著他生前收到的那筆錢的一部分的錢袋,一只擲骰子用的牛角杯和幾粒骰子;這些是死者的全部遺產。
他聽憑牛角杯和骰子掉落在地上,把錢袋扔給受傷的士兵,自己則急不可耐地打開了那只皮夾子。
在幾頁無關緊要的紙張中間,他找到了下面這封信,也就是他剛才冒著生命危險去找來的這封信。
既然你們失去了這個女人的蹤跡,而且她現在已經進了你們本來無論如何也不該讓她進去的修道院,你們至少要設法別放過了那個男的;否則的話,你們也知道我的權勢很大,你們要花很大代價來歸還我給你們的那一百個路易。
信尾沒有簽名。不過很明顯這封信是米萊狄寫的,所以達爾大尼央把它當作物證保存了起來;接著,他躲在壕溝的一個安全的角落里,開始盤問那個受傷的士兵。士兵供認,他和他的伙伴——也就是剛才被打死的那個人,一起負責綁架一個要從拉維萊特門出巴黎的年輕婦人,可是因為他們在一家小酒店里喝酒誤了時間,等他們趕到那兒,那輛馬車已經過去十分鐘了。
“你們本來想怎么處置這個女人?”達爾大尼央不無憂慮地問。
“我們本來應該把她送到王宮廣場的一幢府邸里去,”受傷的士兵回答。
“是啊!是?。 边_爾大尼央輕聲說,“是這么回事,送到米萊狄的家里?!?/small>
這時候年輕人不由得打了一個寒噤,因為他懂得了是多么可怕的報仇渴望在推動這個女人來謀害他以及那些愛他的人;而且她什么都知道,說明了她對宮里的事有多么熟悉。這些消息,她肯定是從紅衣主教那兒得到的。
可是在所有這些情況中間,他懷著一種真正的高興的心情知道了一件事: 王后終于發現了關押忠于自己的可憐的博納希厄太太的監獄,并把她救了出來。到這時候他才弄明白了這個年輕女人寄給他的那封信,還有她像幽靈般經過夏約的大路的這些情況究竟是怎么回事。
因此,就像阿多斯曾經預言過的那樣,從此以后,他很有可能再次和博納希厄太太相會: 一座女修院是不難攻破的。
這種想法使他又產生了惻隱之心。他轉身面向那個心神不定地看著他臉上各種不同的表情的受傷的士兵,伸出胳膊對他說:
“我們走吧,我不想就這樣扔下你不管,挽著我的胳膊,我們一起回營地去。”
“好吧,”士兵說,可是他不太相信達爾大尼央會這樣寬宏大量,“可是不會絞死我吧?”
“我說話算數,”達爾大尼央說,“我第二次救你的命?!?/small>
受傷的士兵跪在地上,又一次吻救命恩人的腳;可是達爾大尼央這時再也沒有任何理由要和棱堡里的敵人靠得這樣近,所以要他趕快結束這種對他感恩戴德的表示。
在敵人第一次放槍時便逃回去的那個衛士已經報告說,他四個同伴全都死了。所以當營里的人看到達爾大尼央毫發未傷地回來時,都感到喜出望外。
達爾大尼央解釋說,他這個同伴在敵人突然出擊時挨了一劍;他又講述了另一個士兵陣亡的情形和他們所遭到的危險。這個故事對他來說是一個大出風頭的機會。這次冒險行動成了這一天全軍的談話資料,連大王爺也派人來向他祝賀。
而且,因為任何偉大的行動都會帶來獎勵,達爾大尼央的偉大行動的結果就是使他恢復了原已失去的平靜。達爾大尼央果真以為他可以放心睡大覺了;因為他的兩個敵人,一個已經被打死,另一個已改換門庭,效忠于他的利益了。
這種心安理得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達爾大尼央對米萊狄這個人還知之不深。
(郝運、王振孫譯)
【賞析】
通俗歷史小說因其體裁的特點,多求生動而不講深度,因而多數隨著歷史的變遷而被人們遺忘。但在文學發展的漫漫長河中,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卻一直是一顆熠熠閃光的明星,能讓各個時期的讀者感受到通俗歷史小說的情趣與魅力。
大仲馬小說的特點之一突出表現在將英雄人物形象平民化上。每個民族發展之初都有崇拜英雄的情結,這是人類發展早期渴求征服自然,因而期待具有超自然能力的英雄出現的正常心理。從中世紀的英雄史詩開始,到之后的騎士文學、歷史劇等,人們一直保持著這一精神需要。大仲馬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打破以往高不可攀的英雄形象,在人物塑造上添加了許多平民化的因素,帶給人們更多的是情趣而不再僅僅是崇拜。這在達爾大尼央對待名利和君主的態度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在對待名利上,達爾大尼央有著極其強烈的渴望。達爾大尼央在接受隊長命令時,對要“在這位副帥面前一顯身手真是求之不得”。當達爾大尼央度過危險回營時,他毫無保留地向全軍講述他的英勇事跡,“這個故事對他來說是一個大出風頭的機會”。名利是大多世俗人追求的個人價值,大仲馬毫無顧忌地把達爾大尼央描寫成一個重視名利的英雄,在人物身上體現出平民化的特點,展現出了當時那個時代的人的精神面貌和價值追求。
在對待君主上,達爾大尼央有非常實際的平民思想。在考慮前程時,達爾大尼央非常清晰地分析了自己面對的敵人,他了解王后的保護和恩惠是沒有什么力量的,“只不過更是一個受迫害的原因”。這和以往英雄絕對效忠于君主的忠誠態度是完全不同的,達爾大尼央考慮的是自己的安危,他“從這些事情中得到的比較實在的東西是他戴在手上的那枚價值五六千利弗爾的鉆石戒指”。大仲馬沒有把達爾大尼央這個形象刻意地拔高,提升為高高在上的英雄楷模,而是帶著贊賞的眼光去描寫一個勇敢機敏又講求實際,帶有世俗特征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達爾大尼央平民世俗化的一面,讓人讀來倍感親切,充滿情趣;而達爾大尼央傳統英雄特質的一面,又讓人敬佩癡迷,不能自拔。大仲馬的描寫刻畫承襲了傳統英雄形象的特點,融入了法國民族精神,在此基礎上添加平民化的色彩,從而使人物活靈活現。
達爾大尼央既具有西方傳統英雄的英勇慷慨、寬宏大量,又有法國民族精神中的機敏風雅、剛毅俊秀。以選文中達爾大尼央遭遇伏擊的一段為例。達爾大尼央“目光銳利,頭腦敏捷”,受到伏擊后立刻明白“沒有時間可以耽誤了”。他“不是那種徒有匹夫之勇的人,為了讓人夸自己決不后退一步而莫名其妙地去送死”,他理智地選擇了逃離。事后對伏擊原因的分析也是層層深入,心思縝密,絲毫沒有魯莽草率的行為。在第三天接受隊長命令后,達爾大尼央的智謀機敏表現得更為明顯。他步步為營,裝受傷引誘敵人上鉤;他機智勇敢,將刺客背在身上來得到日后控訴米萊狄的物證;他又寬宏大量,“我第二次救你的命”,使刺客效忠于他的利益。大仲馬通過對達爾大尼央這個人物的精彩塑造,以極大的熱情表達了對傳統英雄特質、法國民族精神的贊賞,對平民世俗追求的肯定。
大仲馬在刻畫人物上,有其獨到的藝術表現方式。首先,對于歷史背景,他不求歷史事件的細節,只為情節發展和人物刻畫的需要。選文中的拉羅舍爾圍城戰是法國歷史上的重要事件,但在大仲馬筆下,這一政治事件“完全是受了個人利益的驅使”,是“兩個最強大的王國為了兩個情敵的個人意愿在進行賭博,而真正的賭注只是讓奧地利安娜看上一眼”。大仲馬只是把歷史事件作為小說的背景襯托,并不尊重歷史,更多是憑自己的主觀想象讓故事更富有情趣而已。大仲馬說過:“歷史是什么?是我用來掛小說的釘子。”作者把歷史和小說結合,根據小說情節發展的需要,改編歷史事件的細節,讓小說更加通俗化。在這樣較為輕松而非嚴肅的故事背景下,主人公自然顯得更為親切樸實、平易近人且富有情趣。
其次,大仲馬在戲劇化的情節中充分展現人物的多重性格。大仲馬想象力豐富,劇作家的經歷使他善于通過設計精巧的故事情節來表現人物的性格。選文中的情節一波三折、環環相扣、前后照應。故事一開始作家就埋下伏筆,“這種分離對達爾大尼央只不過是一件不太稱心的事情,如果他能猜到有那些未知的危險在包圍著他,這種分離肯定會變成一種真正的憂慮”。達爾大尼央遭受的伏擊同他第三天去棱堡偵察遭遇的攻擊緊密相連。作家在布下一團疑云后,終于讓真相大白。等到達爾大尼央脫離險境,讀者為之松一口氣時,作家又在結尾留下懸念,“這種心安理得證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達爾大尼央對米萊狄這個人還知之不深”。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中,主人公性格中追求名利、英勇敏捷、機智寬宏的特點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大仲馬擅長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和動作描繪人物。達爾大尼央在接受命令時舉起手里的劍說道:“要四個和我一起去送死的人!”這體現其勇猛和重名利的性格。在看到刺客恐懼害怕的表情后,達爾大尼央輕蔑地瞅著刺客說:“好吧,我這就讓你看看一個好漢和一個像你這樣的懦夫之間有什么不同;你待著吧,我去?!敝魅斯⒂聦捄甑膫€性躍然紙上。在遭受伏擊時,作家用了“瞥”、“立即撲倒在地”、“一躍而起”、“拔腿飛奔”等動作把人物的靈敏機智表現得非常生動。
大仲馬把歷史降級為故事背景,通過引人入勝的情節,富有張力的語言和動作來展現平民化的英雄形象,這一形象是時代的產物,也同作家個人的性格、創作的態度相關。
19世紀的法國,隨著封建制度的衰落、資本主義的興起,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逐漸物質化,更加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不再只屬于個別英雄,英雄的精神價值日漸消退。因此大仲馬在達爾大尼央這個人物身上傾注了當時社會發展物質化、人們思想世俗化的精神風貌,給人逼真切實之感。小說英雄極具平民化的特征,有傳統英雄的張力,又有鮮明的獨白和自由的意志,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息。
大仲馬的豐富經歷和豪放性格也影響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精力充沛,為人豪爽慷慨,想象力極其豐富,因而可以馳騁想象,構思跌宕起伏的情節。大仲馬小說的風格還同他的創作目的相關。大仲馬創作的目的就是追求“娛樂”,他曾公開表示自己不屬于任何一個流派、也不樹立什么旗幟,他追求的就是有趣的故事,所以他的小說總是在情節最富戲劇性的時刻戛然而止,留下懸念,吸引人一再讀下去。他的小說人物總是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過目不忘。
大仲馬創造性地把英雄、歷史和小說熔于一爐,將英雄平民化、把歷史降級,成為人們熟悉喜愛的人物和事件,推翻了以往高大神圣的英雄形象,顛覆了過去對歷史的崇高敬重感,把通俗歷史敘事小說推廣到人民群眾中。從這個意義上講,大仲馬為通俗歷史敘事小說開了一代新風。
(阮 菲)
上一篇:《萬延元年的足球·大江健三郎》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三色紫羅蘭·史托姆》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