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奎斯特》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女小說家萊辛(1919—)的長篇小說。小說描述女青年瑪莎離開沉悶的家庭,走向復雜的社會的經歷。瑪莎出身于中非一個英國殖民農場主家庭,她愛讀書,愛好詩歌和文學。她在中學畢業前患了眼疾,只得回到農場,然而家里沉悶的空氣折磨著她。在猶太青年喬斯的幫助下,她棄家而走,只身前往喧鬧的城市去謀生。她在一家公司當上了女秘書。可是剛一踏進生活的大門,她身不由己地被卷入狂放的生活,參加青年人組織的“運動俱樂部”。不久她對這種無聊的生活感到厭倦,于是設法擺脫膚淺的同伙,另找出路。她遇上一個叫道格拉斯·諾威爾的青年,兩人認識不幾天就匆匆訂婚。訂婚后她又感到后悔,因為她意識到自己根本就不想建立家庭,但客觀形勢已使她無法退婚。就這樣,進城短短幾周,她就由一個剛告別童年的姑娘變成了一位少婦,帶著對社會懷疑的心情,去探索今后怎樣生活的問題。
本書通過一個有見識和獨立精神的知識婦女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所走的崎嶇道路,反映非洲英屬殖民地的社會、種族和兩性關系等問題。女主人“奎斯特”是英語“尋找”的意思,作者以此暗示她在探求人生,尋找自我。瑪莎的父親是一個舊式的英國殖民農場主,是一個因循守舊的種族主義者。但他的農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隨著“日不落”帝國的根基動搖,開始每況愈下:屋舍殘破,負債累累。瑪莎本能地、尖銳地感到這種時代的矛盾,但心里卻充滿了對未來的追求。她看不起無病呻呤、耽于幻想的父親,憎惡心胸狹窄、瑣碎專橫的母親,更討厭毫無主見,隨波逐流的弟弟。農場的一草一木,甚至耀眼的陽光和乏味的土地都使她心煩意亂。為了追求自己的未來她只有棄家出走。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弱女只身涉世往往不會有理想的結果,更何況她所處的是弱肉強食的殖民社會。她進城僅幾周就被卷到放蕩的生活圈子里。她想掙扎出來,去謀求正當高尚的職業。她曾到報館去工作,可是不敢對公眾講真話的主編只能讓她在婦女版上寫點無聊的文章。于是她又被卷入到狂放的旋渦中去,很快地成了一個年輕的家庭主婦。這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烏云籠罩著世界,籠罩著非洲大陸,也籠罩著她自己的未來。 因此, 她只得帶著懷疑的心情,去探求更為復雜的人生,去經歷更加坎坷的道路。
作者擅長于刻畫婦女的形象,在本書中尤能把一個知識婦女的思想感情、心理變化以及她周圍的一切描繪得淋漓盡致。本篇與作者以后的4篇小說總稱為《暴力的孩子們》,但西方一般評論認為,本篇是她的代表者。由于她文筆細膩,文字流暢自然,被西方公認為最優秀的女作家,其風格可以與奧斯丁、愛略特等人媲美。
上一篇:《王書》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玩偶之家》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