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錄》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作家盧梭(1712—1778)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主人公即作者本人,用第一人稱寫成。書中說:
我本是瑞士公民,剛出世母親就去世了。我很愛讀書,特別喜愛古希臘羅馬詩人的作品,深受其不屈服的精神的影響。我當過藝徒,那時,師傅經常打罵我,我受過別人的誣陷,使我感到人與人之間象野獸一般地競爭。我也撒過謊,還偷過師傅的菜和蘋果。其間我認識了瓦朗斯夫人,她關心我,愛我,我也把她當老師、朋友和情人,那時我才16歲。不久我流落到了意大利,在那里由于生活所迫,改奉了天主教,后來給一位伯爵夫人當秘書。有一次我偷了一條頭巾送給我心愛的女仆,事發后我卻把責任推到她身上。此事使我一輩子都感到悔恨。我還曾有過戲弄婦女的丑行。其間,我一直惦記著瓦朗斯夫人,我千方百計地回到了她身邊,我在那里學習數學、音樂、繪畫和文學;我的身體越來越壞,于是我更加發奮學習。后來,我發明了新的記譜法,可是未能得到法蘭西學士院的承認。這時,我結交了狄德羅、伏爾泰和布封等人,并應狄德羅之邀,為《百科全書》寫音樂條目。后來狄德羅被捕入獄,我去探望他時,正逢科學院征文,我在狄德羅的鼓勵下,寫了《論科學和藝術》一文應征,不料竟中選獲獎。此后,我漸漸出了名,我曾拒絕國王對我的賞賜,但卻因此和狄德羅疏遠了,并漸漸失去了其他一些朋友;1754年,我去日內瓦旅行,重新被接收為日內瓦公民,我在那里艱苦頑強地生活了很長時間。我認為人類的罪惡主要是人們自己濫用權力的結果,可伏爾泰不同意我的看法,我們之間發生了激烈的爭論。這時,我的《新愛洛綺絲》、《音樂字典》、《社會契約論》、《愛彌爾》相繼出版,可是這些著作卻給我帶來了災難,人們罵我是惡狼和邪惡的無神論者。我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躲躲閃閃地到處流浪……我說的全是真話。
如小說開頭所言,《懺悔錄》是盧梭50多年的真實生活的記錄,是一個平民知識分子在統治階級、社會偏見和宗教傳統的壓迫下的憤怒的呼聲,是當時進步的資產階級要求人權和尊嚴的“宣言”。小說寫得坦率真實,毫無掩飾,“我以同樣的坦率講述我的美德與罪過……完全按本來面目把自己表現出來”。小說用深刻細膩的表現手法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和盤托出,并且用一種緊湊的結構形式將這種真實的內心展現出來,絲毫沒有零亂之感。作者把自己的理想,期待,憂郁的孤獨感和對當時現實的懷疑與對文學藝術上的浪漫風格的求索緊密地結合了起來,使這部作品不僅成為政治上、哲學上的啟蒙主義思想巨著,而且成為后世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先導之作。
上一篇:《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總統先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