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秘密》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法國小說家歐仁·蘇(1804—1857)的代表作。德國封建王公魯道夫與一個蘇格蘭貴族女子薩拉相戀,有了一個女兒。但他們的婚事遭到家庭反對,魯道夫和父親鬧翻,甚至拔刀相對。然而后來,魯道夫發現薩拉是個勢利小人,她與魯道夫相戀只是為了向上爬,成為大公夫人。魯道夫悔恨交加,棄家出走,以沿途懲惡揚善之舉彌補冒犯父親的前愆。數年后,魯道夫回到家鄉結了婚。可是妻子不久去世,他又出國行善。在巴黎,他從一個叫“屠夫”的手中救下一位叫瑪麗花的少女。這就是他和薩拉生的女兒。薩拉在魯道夫離家后不久為了嫁給一位伯爵,將女兒托給公證人弗蘭撫養。此人為侵吞薩拉留給女兒的財產而謊稱瑪麗花已死。可憐的少女為生活所迫淪為娼妓。魯道夫并不知瑪麗花是自己的女兒,但他以慈悲之心救了她,將她送到“模范農場”過體面人的生活。不料薩拉一直未放棄當大公夫人的企圖,想與魯道夫復婚。她不知瑪麗花是他們的親生女兒,竟視其為情敵,派人暗殺瑪麗花。魯道夫智擒刺客,嚴懲兇手。薩拉繼續加害于瑪麗花,并派人綁架了姑娘,可是她一直認為魯道夫是由于女兒之死才恨自己的,于是托公證人弗蘭找一孤女假冒。弗蘭害怕自己侵吞財產之事敗露,于是決定殺死瑪麗花滅口。瑪麗花被人救起。薩拉才從一張照片上發現瑪麗花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魯道夫繼續喬裝行善,和他同住一公寓的貧窮首飾匠莫奈爾的女兒路易莎在弗蘭家做女傭,弗蘭奸污了她還打算殺人滅口。魯道夫得知后用計取得弗蘭罪證,并命令他將所有不義之財全部送交“貧民銀行”。
最后,魯道夫和守寡的侯爵夫人結了婚。他找到了女兒,并使她成為阿梅麗郡主。瑪麗花卻不愿過塵世生活,不久在一座修道院中死去。
魯道夫是作者博愛主義主張的形象化體現。他教誨改造了殺人不眨眼的強盜,救助了遭人蹂躪的娼妓,為名譽受到損害的女子伸張正義,這都是作者在當時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影響下杜撰出來的人和事。小說通過魯道夫喬裝后在下層社會中的查訪,生動地再現了當時巴黎的下層人民生活狀況和上流社會的腐朽。小說的明顯特點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惡人大都遭到了懲罰,好人最終獲得好報或者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雖然是烏托邦的空想,但它卻表明了在當時混亂、非正義橫行的社會中,人們渴望安定和諧, 自由平等,互助互愛的美好愿望。
小說情節離奇曲折,語言通俗流暢,但是其中“作者介入”過多,常常中斷故事,闡述作者自己的觀點,減弱了作品本身的魅力。
上一篇:《巴馬修道院》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德伯家的苔絲》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