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雷雨》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俄國劇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代表作。全劇共有5幕41場。故事發生在伏爾加河畔一個風景如畫的小城中。商人的兒媳卡杰林娜在家里受盡婆婆卡巴諾娃的虐待,軟弱無能的丈夫奇虹又不給她一點同情和安慰,內心十分痛苦。在小姑瓦爾瓦拉的牽線下,她愛上了富商提郭意的侄兒鮑里斯。由于宗教思想和傳統道德的影響,在一次大雷雨中,卡杰林娜向婆婆和丈夫坦白出自己和鮑里斯的幽會。在鮑里斯即將被叔父遣送到偏僻的西伯利亞去的時候,卡杰林娜毅然決定沖破家庭牢籠,跟鮑里斯一起出走他鄉,但怯懦的鮑里斯缺乏勇氣,卡杰林娜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終于投河自盡。
《大雷雨》以農奴制改革前的俄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卡杰林娜追求個性解放而被毀滅的悲劇命運,深刻地反映了俄國廣大人民不甘封建專制的統治和壓迫,渴求自由解放的愿望,無情地暴露了“黑暗王國”的罪惡,尖銳地提出了婦女解放的問題。卡杰林娜心地善良,表里一致,富于感情,不甘屈辱,具有反抗精神,是“黑暗王國”中追求個人幸福,主張自由獨立的新生力量。卡杰林娜雖然思想上受到宗教和傳統觀念的明顯影響,但她不堪非人的待遇,不愿過自欺欺人的生活。為了追求生活的權利和愛情的自由,毅然沖破舊道德的藩籬,掙脫舊禮教的羈絆,拋棄令人窒息的生活環境,最終抱著不自由毋寧死的決心,以死向黑暗勢力表示了強烈的抗議。杜勃羅留波夫認為,卡杰林娜的死是對專橫頑固勢力的“激烈的挑戰聲”,是投射到“黑暗王國中的一線光明”。提郭意和卡巴諾娃是“黑暗王國”的代表。前者是帶有宗法制特點的舊式商人的典型,既反映出農奴主專橫、野蠻、愚昧的特征,也暴露出資產者的貪婪、掠奪、欺詐的本性;后者冷酷偽善、愚昧無知,是宗法制陳規陋習的忠實衛道士。他們仇視社會進步,摧殘新鮮事物。由于他們的壓制,造成了奇虹、鮑里斯等人萎靡不振,軟弱怕事的性格,更導致了卡杰林娜的悲劇命運。
《大雷雨》的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劇情發展嚴謹自然,戲劇沖突緊張激烈。劇中一些場面或情景似乎和主要沖突無關,但卻構成了這種沖突的社會背景和氣勢氛圍,如幕啟的風景描寫和劇中的雷雨安排,起到了反襯停滯閉塞的黑暗王國和烘托人物內心世界的藝術效果。人物語言既有個性化的特點,又富有散文詩的優美風格。全劇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較為廣闊的社會畫面,被譽為“社會生活的戲劇”。
上一篇:《塔杜施先生》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天真之歌》簡析|介紹|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