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799—1845
【介紹】:
詩人、雕刻家、漫畫家,出生在倫敦一個蘇格蘭書商家庭,由于自幼體弱多病且家道中落,胡德只受過普通教育,一生在貧困和疾病中度過。1815年,他被送到蘇格蘭東部港口敦提市的親戚家療養。1816年,他模仿司各特和拜倫的風格,創作敘事詩《強盜》(Bandit),并開始為當地的報紙寫稿。1818年他回到倫敦,先以雕刻謀生,后被聘任為《倫敦雜志》(London Magazine)的副主編,并由此結識赫茲里特、蘭姆、J·H·雷諾茲和華茲華斯等著名文學界人士。1825年,他和雷諾茲合作出版《致偉大人民的頌歌和演說》(Odes and Addresses to Geat People),獲得成功。1826年,他出版《奇思妙想》(Whims and Oddities)系列一,受到歡迎,被雜志《地圖集》(Atlas)聘為戲劇評論員。1828年底,他成為一份圣誕雜志的主編,并出版了丁尼等人的作品。從 1830 年至 1839年及1842年,他出版了《幽默年刊》(Comic Annual),反響熱烈。期間,他出版了《胡德札記》(Hood's Own,1837)和《萊茵河上》(Up the Rhine,1838)系列,作品暢銷,但和出版商意見不和,屢次陷入經濟困境。1841年至1843年,他任《新月刊》(New Monthly Magazine)主編。1843年再次和出版商發生齟齬后,胡德辭去《新月刊》主編一職,并于同年發表著名的《襯衫之歌》(“The Song of the Shirt”,1843),獲得轟動效應,第二年歐洲各大報紙相繼重印。此后發表的《悲嘆之橋》(“The Bridge of Sighs”,1844)也是成績不凡。胡德的詩歌主要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貧富不均的現象,對勞動人民表示出深切的同情。其他著名的詩作還有《基爾曼塞格小姐和他貴重的腿》(“Miss Kilmansegg and Her Precious Leg”,1841—1843)、《我記得,我記得》(“I remember,I remember”)等。后者曾啟發菲利普·拉金創作同名詩,從成年人的視角回憶童年生活,但基調更為陰郁。總的來說,胡德的詩作描寫細致入微,表達情真意切。盡管人們常常認為他不過是浪漫主義時期和維多利亞早期的次要作家,但是事實上,他所作的貢獻比人們認識到的要大得多。
上一篇:《胡克,理查德》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艾略特,T.S.》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