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819—1869
【介紹】:
憲章運動的杰出詩人、政治家。出身于柏林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查爾斯·瓊斯是一名少校,教父是英國坎伯蘭公爵。少年瓊斯稟賦極高,精通英、意、法、德四種語言。1828年,九歲的瓊斯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十一歲時,他的一些詩歌在漢堡出版。1838年,瓊斯跟隨父母回到英格蘭生活,并在圣米歇爾貴族學院學習法律,于1844年取得律師資格。雖然瓊斯出生顯貴,但他卻積極投身工人運動,成為憲章運動的領袖之一。他先后為《北極星報》(The Northern Star)、《勞工》(The Labourer)等重要刊物撰寫文章,并擔任編輯。1847年,瓊斯與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了聯系。在此二人的影響下,他對憲章運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成了一名堅定的社會主義者。1848年6月,瓊斯被捕入獄。在監獄里,他完成了史詩《印度人的叛變》(The Revolt of the Hindostan,1848),鼓勵印度人民推翻英國統治。同時,他還通過《北極星報》發表公開信《致憲章派》(“An Open Letter to Chartists”,1848),號召工人階級擴大組織,繼續斗爭。出獄后,他創辦了期刊《寄語人民》(Notes to the People)和《人民報》(The People's Paper),對憲章運動意義重大。瓊斯晚年時,英國工人運動低落,他在政治上轉而傾向資產階級激進派。瓊斯一生創作了許多詩篇,這些詩篇是和他的社會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他的作品同情人民疾苦,揭露了資產階級欺壓勞動人民的卑劣行徑,號召工人通過武裝運動爭取自己的權利。瓊斯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憲章運動的信心,寫于1852年的《未來之歌》(The Song of the Future)就體現了這種樂觀精神。除詩歌創作外,瓊斯也寫過一些小說。《婦女們的委屈》(The Women's Wrongs,1850—1851)是他未完成的四部曲。瓊斯同時也撰寫文學評論,他提出文學要反映人民的愿望與要求,號召作家“到人民中間來,為人民寫作”。艾內斯特·瓊斯曾被美國進步文學史家羅賓斯坦譽為“人民的桂冠詩人”。1869年他去世時,曼徹斯特街頭近十萬人為他送行。
上一篇:《理查遜,塞繆爾》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瓊森,本》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