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1904—1991
【介紹】:
小說家,生于赫特福德郡。1921年格林入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學習歷史,一度加入共產黨。1925年畢業后當過記者,1926年任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副編輯,同年皈依天主教。1929年出版處女作《內心人》(The Man Within,1929)后辭職從事寫作,曾為周刊《觀察家》(The Spectator)編輯文學版。二戰期間作為間諜機關軍情六處的官員被派往非洲。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為其創作提供了豐富素材。格林是一位多產作家,作品有他自稱為“消遣文學”的小說《密使》(The Confidential Agent,1939)、《我們在哈瓦那的人》(Our Man in Havana,1958)、《隨姨母旅行》(Travels with My Aunt,1969)、《人的因素》(The Human Factor,1978);游記《沒有地圖的旅行》(Journey Without Maps,1936)和《不法之路》(The Lawless Roads:a Mexican Journey,1939);“嚴肅的文學作品”,如《這是個戰場》(It's a Battlefield,1934)等,以及以天主教徒為主人公的小說《布賴頓硬糖》(Brighton Rock,1938)、《權力與榮耀》(The Power and the Glory,1940)、《問題的核心》(The Heart of the Matter,1948)和《戀情的終結》(The End of the Affair,1950)。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格林創作了一系列國際政治題材小說,包括《沉靜的美國人》(The Quiet American,1955)、《病毒發盡的病例》(A Burnt-Out Case,1961)、《第十個人》(The Tenth Man,1985)等。另有短篇小說集《二十一個故事》(Twenty-one Stories,1954)、《我們可以借你的丈夫嗎?》(May We Borrow Your Husband?and Other Comedies of the Sexual Life,1967);劇本《起居間》(The Living Room:a play in two acts,1953)、《造像》(Carving a Statue:a play,1964);論文集《英國劇作家》(British Dramatists,1942);自傳《復仇》(The Revenge:an autobiographical fragment,1963)、《逃脫之路》(Ways of Escape,1980)等。盡管身為天主教徒,格林并不認為自己是天主教作家。在他的“格林世界”(Greeneland)中,卑微軟弱又不乏可敬可愛之處的小人物們被迫在“事物的危險邊緣”直面自己的情感與道德矛盾。格林的風格簡潔樸素,敘事手法卻新穎多變,擅長從細節揭示人物性格。
上一篇:《格林,亨利》作家人物簡介
下一篇:《格林,羅伯特》作家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