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取義于東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常見體式為雙調六十七字體。大多上下片不換韻,押仄聲韻到底。
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
凌波不過橫塘路①,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②?月橋花院,瑣窗朱戶③,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④,彩筆新題斷腸句⑤。試問閑愁都幾許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⑦。
注釋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履的輕盈。橫塘:在蘇州城南十里處。
②錦瑟華年:意謂青春時光。
③“月橋”二句:月橋花院,一作“月臺花榭”。瑣窗,有花紋的窗戶。二句寫想象中美人的居處。
④蘅皋:長著杜蘅香草的澤邊。
⑤彩筆:筆的美稱,傳說南朝詩人江淹曾夢有五色筆(見《南史·江淹傳》)。
⑥都:總共。
⑦梅子黃時雨:江南四、五月間細雨連綿,時正值梅子成熟時,故俗稱梅雨。
賞析
賀鑄晚年退居蘇州,住在城外十里處的橫塘。這首詞即作于此時此地。它寫的是作者與一位美麗女子的邂逅,以及由此生發的悵惘心情。“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凌波”用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典故,指女子輕盈優美的步態。“芳塵”指美人的行跡。這幾句描述了短暫的相遇場景,通過女子背影的刻畫,展示了她優美的儀態,使讀者仿佛聞到了她馨香的氣息,同時也透露了詞人無可奈何、悵然若失的心情。“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這幾句以詞人的揣測進一步表現他對美人的癡情和思慕。在作者的想象中,美人一定是居住在花木環繞、雕梁畫棟的深宅大院里,盡管她也可能是孤獨寂寞的,可是我的一番相思之情卻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寄達的啊。上片以這種揣測中的惆悵結束。
下片寫作者的愁思。“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上句實寫橫塘景色,又暗用江淹《休上人怨別》“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來”和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句意,自然貼切地表現了詞人凄婉哀怨的情感。滿腹愁情不能自已,發之于辭章,只能是令人傷感的“斷腸句”了。“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最后四句總括描寫這因路遇美人引起的“閑愁”。先以“試問閑愁都幾許”的問句提起下文,然后以精妙的比喻作答。這三個排喻,既是寫景,又是傳情,在情景交融中結束全篇。它為賀鑄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得到一個“賀梅子”的雅號。它到底好在哪兒呢?
首先,它們是用具體而生動的景物表現了抽象的、難以捉摸的細致感情。這種化抽象為具體,很多文人都有優秀表現,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的“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這是以水喻愁。也有以山喻愁的,如杜甫“憂端如山來,贐洞不可掇”,趙嘏“夕陽樓上山重疊,未抵閑愁一倍多”。而賀鑄的比喻既非山,也非水,非常新奇。不僅新奇,且連用三個;并且這三個都不是單純之物,而是復合的景色。草是煙霧中的草,而且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的煙草,絮是在風中飛動的絮,而且是滿城的飛絮,雨是梅子黃時下個不停的雨、如霧如煙的雨。這三句本是用作比喻的虛景,但所寫又確實是春末夏初橫塘一帶的景物,這江南煙雨迷蒙的景象本足以引起紛亂的愁緒,所以寫來就顯得亦景亦情,比興難辨,虛實交融。
賀鑄一生懷才不遇、沉淪下僚,他寫詞又善用香草美人之譬寄托情懷,這首詞正體現這個特點。他大概在橫塘附近曾經偶遇那么一位女子,心生好感,但他并非像一些癡情種那樣一定想與她相識,其實只不過是在這女子的身上,寄托一些美好的遐想、一些美人遲暮的悲哀,以及一些身世之慨。所以,這首詞雖然寫了相思,卻并非以愛情為主題的作品。同樣著名的辛棄疾的《青玉案》也是這個特色。
上一篇:《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悼亡詞賞析,寫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解讀?
下一篇:賀鑄《天門謠登采石峨眉亭》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