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的孩子需要安全感
如果你曾經看過新生兒,那么你就會知道新生兒的生命非常脆弱,他們必須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全方位的保護,才能成長起來。由此可見,孩子在生命的初始階段,要想生存下去,就離不開父母的保護。但是隨著漸漸成長,孩子卻越來越獨立。孩子在一歲前后學會行走,他們想要探索自己的世界,他們不想再讓父母抱著他們,而會樂此不疲地走來走去。他們探索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而不僅僅局限于在周圍小小的世界里。在兩歲前后,孩子的自我意識漸漸地形成,如果說在兩歲之前孩子認為自己與外部世界是一體的,那么兩歲之后,孩子認識到自己與外部世界是截然不同的,他們就會對外部世界更加充滿好奇。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更是要用心地保護好孩子,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他們在行動上的日漸獨立,到心理上也變得獨立。當然,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矛盾的過程,一方面他們充滿了不安全感,覺得自己需要得到父母的保護和照顧,另外一方面,他們又不愿意繼續留在父母身邊,在父母的保護下成長,而是更希望走到廣闊的天地里。但是當真正離開父母身邊,孩子又會缺乏安全感。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要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更加勇敢無畏地去探索自己的世界。
人們常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其實這句話更適合用在外向的孩子身上,和外向的孩子勇敢地探索世界相比,內向的孩子更需要安全感。他們內心非常敏感脆弱,遇到小小的困難就會很擔憂,也有可能會因此而形成抑郁的氣質。當事情的走向不明朗的時候,內向的孩子還會想到很多糟糕的結果,這使得他們更加膽小畏縮,不敢嘗試。很多內向的孩子之所以會在競爭中失敗,不是因為他們的對手有多么強大,而是因為他們自己選擇了放棄,他們沒有充足的信心去面對未知的結果,這使得他們在成長中陷入被動的局面。
看到內向的孩子畏手畏尾的樣子,父母們很擔憂。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鼓勵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樹立自信心。這樣,孩子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才能夠勇敢向前。在此過程中,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如果父母在孩子真正去做之前,就要求孩子一定要取得好的結果,那么孩子就會擔心自己讓父母失望,也會害怕自己因此而被父母批評和否定。在此過程中,孩子就會戰戰兢兢,不能大膽地去做想做的事情。父母要給予孩子更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去發揮自己的潛力,讓孩子無所畏懼地去爭取得到最好的結果,這樣孩子才能戰勝內心的恐懼,才能獲得安全感。說不定,孩子的表現還會讓父母非常驚喜呢!
學校里要開展作文比賽,老師推薦小米作為班級代表參加比賽。小米一直非常擅長寫作文,她的文風非常樸實,語言非常生動,每次上作文課,老師都會讓小米讀作文作為范文給同學們聽。同學們聽說小米要代表班級去參加比賽,也紛紛表示贊同,但是小米卻猶豫不決。
回到家里,小米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整個晚上,小米都在床上輾轉反側,她一會兒想到自己如果不能在作文比賽中獲得好名次,老師和同學就會感到失望或者生氣,老師還有可能對她有看法;她又擔心自己如果在作文比賽中不能獲得好成績,還會被爸爸媽媽批評。思來想去,小米決定次日就告訴老師她不想參加比賽了。實際上,她的內心里是很想參加比賽的。在這樣糾結的狀態中,小米的眼淚簌簌而下,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怎么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顯而易見,小米是典型的內向性格,她的內心非常敏感,不知道自己如果在作文比賽中不能取得好成績該怎么辦,是否會被爸爸媽媽批評??梢钥闯鲂∶资侨狈Π踩械?,這很可能與爸爸媽媽總是批評和否定小米有關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身心健康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很多父母會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他們認為只有目標遠大,孩子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實際上,這是對于成長的誤解。父母為孩子制定怎樣的目標,要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脾氣秉性來決定。如果孩子本身就缺乏安全感,父母又總是批評和否定孩子,那么孩子就會變得更畏縮。對于缺乏自信和安全感的孩子來說,父母要為他們制定短期目標,這樣孩子在實現目標之后才會獲得成就感。在此過程中,他們也會變得越來越自信。反之,如果孩子無論怎么努力,都不能實現父母為他們制定的目標,那么就會產生很嚴重的挫敗感,也會因為常常被父母批評和否定而感到不安。這樣一來,孩子如何能夠以積極的姿態迎接挑戰呢?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這會使孩子獲得安全感。此外,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父母也要能夠為孩子樹立適度的目標,這樣可以讓孩子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從而漸漸地找回自信,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有好處的。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要把孩子教育成才,更是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父母只有耐心地對待孩子,也發自內心地賞識孩子,孩子才能夠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己的表現越來越好,最終成為父母所期望的樣子。
很多父母都不能容忍孩子犯錯,他們要求孩子,不管任何方面都要好好表現。他們在生活上把孩子照顧得非常周到,也堅持給孩子吃好穿好,認為這就是愛孩子的表現。而實際上,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愛孩子,也從來沒有給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養料。對于孩子而言,物質生活固然是成長的重要方面,但是精神和情感上的滋養更是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高爾基曾經說過,即使是母雞,也會愛自己的孩子。但是,教育孩子卻是一項需要父母畢生投入的偉大事業。父母必須具有很高的才能,具有廣博的生活知識,必須能夠謹慎、耐心地對待孩子,才能把教育孩子變成一種藝術。
從高爾基對于教育的這番論述,我們可以看出,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件偉大而又復雜的事情。父母不要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日常生理需求,孩子就會健康地成長。要想讓孩子的心靈充實,內心強大,父母就要注重給予孩子精神和情感上的養料,讓孩子獲得安全感,這樣孩子才能夠真正地成長起來。
上一篇:內向型性格與外向型性格的比較
下一篇:內向,可不是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