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撤幄改畫
周昉是唐朝著名的宗教人物畫家。他畫的佛像,容貌豐腴,色彩柔麗,酷似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繪畫史上把這種宗教畫的風(fēng)格稱作“周家樣”。
周昉的學(xué)習(xí)和創(chuàng)作態(tài)度是嚴肅認真的,尤其是在獲得很大聲譽,成為著名畫家以后,仍能虛心學(xué)習(xí),精益求精。
據(jù)記載,唐德宗曾經(jīng)命周昉畫章敬寺的壁畫,周昉為此而費盡心血,甚至在夢中也進行藝術(shù)構(gòu)思。畫草圖時,他特地撤掉幄帳,以便于群眾觀看、指點。
章敬寺接連京城東門,各界人士,熙熙攘攘,大家爭相觀看周昉的畫稿,并在旁邊品頭評足,議論紛紛,有的人在贊嘆絕妙之處,有的人指出工夫沒到的地方,大家都幫著周昉去粗取精。周防虛心地聽取群眾意見,不斷進行修改。
整整經(jīng)過一個多月,畫稿越改越好,觀眾的意見越來越少,以至誰也挑不出毛病了,周昉這才按著改定的草圖,一口氣畫出來。畫成之后,人們贊不絕口,推之為第一流的作品。
周昉在繪畫方面刻苦鉆研,并且善于汲取群眾智慧,使得他的造詣終于超過馳譽遠近的大畫家韓干。周昉畫的人物肖像畫,有“兼得神情”之譽。
有一次,郭子儀的女婿趙縱請韓干給他畫像,畫成后大家一看,都說畫得好極了。出于好奇心,趙縱又請周昉再畫一幅。畫成后,郭子儀把兩幅畫分別掛在坐位兩側(cè),反復(fù)衡量,到底哪一幅畫得更好,可怎么也分不出高低上下。
過了幾天,趙縱的妻子回娘家來了,郭子儀便指著畫問道:“畫的是誰?”
女兒答道:“趙郎!”
父親又問:“你看哪幅畫畫得最像?”
女兒回答道:“畫得都很像,可是后畫的這幅更好。因為先畫的那幅只畫出了趙郎的狀貌,后畫的這幅則進一步畫出了趙郎的氣質(zhì)風(fēng)度。”
后者正是周昉的作品,聽了評論,郭子儀高興地說:“今天才分出了這兩位畫家的高低呀!”
后來,郭子儀把女兒的話學(xué)給周昉聽,周昉連連搖頭,說:“哪里,哪里,和韓干比,我的畫功還差呢!”
周昉的人物畫,不但形似,而且傳神。相傳《簪花仕女圖》和《紈扇仕女圖》都是他的杰作。
上一篇:吳敬梓拒作“八股文”
下一篇:善動腦筋的安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