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拜杜卡斯為師
冼星海是廣東番禺人,生于貧苦漁民的家庭。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先驅,被毛澤東主席譽為“人民的音樂家”。
冼星海自幼酷愛音樂。23歲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學院。在音樂上已有了一定的水平,但他并不滿足,為了繼續學習,他遠涉重洋到了巴黎。這位貧困的年輕人在巴黎勤工儉學期間,被失業和饑餓困擾著,受盡了折磨。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堅持不懈地練習拉琴,練習譜曲。
他的刻苦精神感動了巴黎多位知名學者,在這些人的幫助下,他的三重奏曲《風》,登上了世界音樂學府的舞臺,并獲得了榮譽獎。
冼星海后來他考入了日夜盼望的巴黎音樂院,進入了音樂大師杜卡斯主持的高級作曲班。杜卡斯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位音樂家之一,能直接接受他的教育的學生并不多。一個外國的窮學生能得到如此機會真是太不容易了。
冼星海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刻苦地向杜卡斯老師學習高深復雜的現代音樂理論,掌握歐洲高級作曲技術。他像“餓漢”一樣拼命吞食杜卡斯所講授的每一節課、每一句話。
冼星海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超人的才華和嚴謹的治學精神,使杜卡斯老師對他特別器重。班上的同學對這位最窮、最勤奮的同學也產生了好感。
為了幫助冼星海成為一名造詣精深的東方音樂家,杜卡斯教授常給他以個別的指導,并鼓勵他說:“不要驕傲,小伙子!要形成表達你們東方人巨大的熱烈感情的民族風格,還需要艱苦的努力,不能老讓西方人來寫你們東方的音樂!”
冼星海望著老師滿懷希望的眼睛,深情地說:“我一定記住老師的話,現在對我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學習。”
冼星海雖然因為入學考試成績優異被破例批準在音樂院免費用餐,然而昂貴的學費、書費和每月的房租,常使冼星海窘迫。他曾幾次向中國大使館申請官費津貼,但總得不到答復。
冼星海只好半工半讀,利用課余時間幫人抄樂譜、到飯館洗碗、上大餐廳拉琴賣藝,以微薄的收入維持低水平的生活。
經過5年的艱苦努力,冼星海終于以優異成績于巴黎音樂學院畢業了,并再次受到學院的獎勵。
冼星海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以音樂為武器,宣傳我黨的抗日路線和主張。后來又奔赴延安,擔任了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冼星海先后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生產大合唱》《救國軍歌》及《到敵人后方去》等近500首歌曲。這些作品充分表達了東方人巨大的熱烈感情,唱出了抗戰救國的心聲,成為中華民族爭取自由解放的響亮的號角!
上一篇:冥王星的神話故事
下一篇:凝聚張衡心血的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