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威爾——英吉利共和國護國公
——英吉利共和國護國公
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英吉利共和國護國公,曾逼迫英國君主退位,解散國會,并轉英國為資產階級共和國,建立英吉利共和國,出任護國公,成為英國事實上的國家元首。
1640年,國王再次召集國會,克倫威爾又任議員。新的國會激烈抨擊宗教迫害、濫征稅收等暴政,國王無意服從國會,于是,效忠國王的軍隊與效忠國會的軍隊之間的戰爭,在1642年爆發。
克倫威爾站在國會一邊。他回到亨廷頓,招募了一支騎兵,參加反對國王的戰斗。在歷時4年的戰爭中,他的軍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現。他是指揮馬其頓荒原戰役和內斯比戰役的重要將領,而前者是戰爭的轉折點。1646年,戰爭結束,查理一世被捕,克倫威爾成了國會軍中最有威望的將領。
但是和平并沒有到來,因為國會這邊分成許多派別,目標各不相同。國王得以拒絕談判。一年后,第二次內戰爆發。查理一世乘機逃跑,并試圖重組軍隊進行反撲。戰爭的結果是國王戰敗被擒。克倫威爾清除國會中謀求妥協的人士,并于1649年1月處死國王。
后來,克倫威爾成為共和國第一任國務委員會主席。英倫三島建立起了共和國(又稱英聯邦),國家行政大權臨時由克倫威爾任主席的國務委員會掌握。但是,效忠國王的勢力卷土重來,分別占領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并得到查理一世之子——查理二世的支持。這股盤踞在愛爾蘭和蘇格蘭的勢力被克倫威爾的軍隊擊潰,1652年,內戰以保皇派被徹底粉碎而告終。
戰爭結束,該是建立新政府的時候了。然而新的問題出現了,那就是這個政府應當采用何種憲法形式。這個問題在克倫威爾有生之年始終沒有得到解決。
1640年克倫威爾掌握政權以后,國會始終處于一種規模小、不具有代表性的非主流地位,史稱“殘闕國會”。起初,克倫威爾試圖與之達成協議,舉行新的選舉。協議未成,克倫威爾于1658年4月20日宣布解散國會。
在克倫威爾去世以前,國會曾幾度組成,又幾度被解散。曾有兩種不同的憲法被采用,但執行得都不成功。在任期間,克倫威爾依靠軍隊進行統治。實際上,他是一個軍事獨裁者。但是,他曾幾次進行民主實踐,甚至拒絕加冕。這表明,實行軍事獨裁并不是他的初衷,其實他是想建立一個有效率的政府。
從1653到1658年,克倫威爾作為“護國公”統治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在這5年間,總體說來,克倫威爾的政府是賢能的。他修改嚴厲的刑法,支持教育。他主張宗教寬容,允許猶太教重返英國,并進行傳播。克倫威爾的外交政策也很成功。
克倫威爾是英國資產階級的領導者,內戰時期的軍事統帥。他的軍事指揮才能及治國方略值得后人學習。
上一篇:人窮但是志不窮
下一篇:具備一種發現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