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的人生感悟
吳冠中17歲開始學畫,隨后留學法國巴黎,學成回國后,在中央美術學院任講師。他沒有料到,自己滿懷熱情為藝術而來,卻陷入了另一個漩渦。20世紀50年代初,全國文藝界開展整風運動,他稀里糊涂地變成了“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堡壘”,藝術生命暫被凍結。
1970年,吳冠中被下放到河北鹿縣某軍隊駐地,參加生產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剛到那兒,指導員的第一句話就是:“把所有畫具統統給我收起來,你的任務就是改造思想,新中國是我們用槍桿子打出來的,不是你們用筆桿子畫出來的。”除了畫畫,什么都可以做,這幾乎要了他的命。
他身體不好,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于是被指派去看管一群鴨子。有一次,突然死了一只小鴨子,吳冠中大禍臨頭。全連立即召開批判大會,說吳冠中故意打死貧下中農的鴨子,這是階級報復!后來查明,小鴨子身上沒有傷痕,是吃錯了東西才死的。那時他的地位,還不如一只鴨子重要。
兩年后,政治空氣有所松動,他終于得到允許,只要完成勞動任務就可以畫畫。他欣喜若狂,心中積壓了多年的創作熱情,重新進發。然而此時,他竟連畫架都找不到了,只好就地取材,找了個糞筐代替,柳條編的糞筐,挺高,臭烘烘的。每天出去勞動時,他都把糞筐背在身上,勞動結束后,就將糞筐倒扣在地上,再把畫板立在上面畫畫。
沒興奮幾天,問題又來了。北方是大片的平原,當地農村除了莊稼還是莊稼,到處都一模一樣,沒山沒水,就連塊高地都找不到,而他最擅長畫風景,可想而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他幾乎沒什么可畫的。
實在沒辦法,他就找來一塊大石頭,對著它努力構思,憑著想象,他把那塊石頭畫成了一座大山,上面山花爛漫。就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一刻都沒有放棄對藝術的追求。
整整30年,直至“文革”結束,他的藝術春天才姍姍來遲,一代大師終于破土而出。1992年3月,大英博物館舉辦了吳冠中畫展,這是大英博物館第一次為在世的中國畫家辦展。2002年初,他又高票當選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藝術家。
時運不濟,命運多舛,這就是吳冠中前半生的真實寫照。他生命中最寶貴的年華,都被迫荒廢,這樣的災難,無論降臨在誰的頭上,恐怕都是滅頂之災。
后來有人問他:“對于這幾十年走過的路,您有何感想?”他沒有憤怒指責,也沒有激動自豪,只是平靜地說:“我被埋在土里30年,肥料把我養得很足。”
由此想來,人生其實應該是一種態度。必須承認,有些事情我們無力改變,但心態是由自己掌控的。與其憤世嫉俗,自甘沉淪,倒不如坦然面對,默默積蓄,即便你被埋在土里,也要做一顆種子,奮力成長。只要信念不滅,何愁沒有出頭之日?
上一篇:名人成功前的職業
下一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