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謬制謬,將計就計
正確使用將計就計,首先,要有極強的判斷力,即通過觀察分析、想象推理,能夠正確判斷對方準備或者正在實施于我有害的計謀,而且對是個什么樣態的計謀也有個基本的了解。其次,要有快速、高超的設謀能力,針對對方準備特別是正在實施的計謀,必須快速,若不快速,再高超的謀略也因時過境遷失去意義;但是,如果只有快速而沒有高超,就不能將對方套進己方設下的圈套之中,搞不好會落得弄巧成拙的結局。
將計就計,在于利用對方所用的計策,反過來對付對方,更在于一個“巧”字。在使用這個計策時,需要找準對方計策的漏洞,利用對方的計策為己所用,才能達到計中計的目的。
周瑜設計請求孫權假意將妹妹許配給劉備,騙劉備到江東,再扣下劉備,換回荊州。當劉備看到信之后,躊躇不前,諸葛亮卻說:“周瑜的計策,瞞不過我,我有辦法,既讓主公娶得吳候的妹妹,又保荊州萬無一失。”既然如此,不如將錯就錯,結果確實妙趣橫生——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以謬制謬”,也就是面對對方的謬論,我們有時可以用確鑿的事實、嚴密的論據去反駁,但以謬制謬的方法卻不是這樣,而是用跟對方同樣荒謬的言語進行反擊,這同樣也能達到制服對方的目的。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當對方說出錯誤的言論時,不要去糾正他,而是順著對方的錯誤言論,推出錯誤的結果。一旦結果呈現在對方面前,對方的錯誤言論也就不攻自破了。這種方法相當于對方主動開口承認自己的言語是錯誤的,對論敵來說,無疑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當然,正因為如此巧妙,這一方法才會在辯論中發揮出強有力的作用,讓對方無法還擊,只能啞口無言地呆愣在那里。
楚莊王要給馬辦喪事,這本來就是很荒唐的,而將馬的葬禮辦得跟大夫的葬禮一樣簡直就是胡鬧。但在楚莊王看來卻不覺得有什么過錯,因為他太愛那匹馬了,面對楚莊王如此的決定,大臣們怎好反駁呢?這時優孟先不指出楚莊王的錯誤,而是順著他的想法,推理出一系列結論,讓楚莊王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荒謬的,而優孟則達到了“以謬制謬”的目的。
我們可以知道,以謬制謬的方式只針對對方的言論是謬的,假如你明明知道對方的言論是正確的,還使用這個方法,那無疑給自己難堪,因為你所推理出來的結論會證明你的言論是錯誤的。
即便發現對方的言論是極其荒謬的,也不需要說破,而是先假設對方觀點是合理的,然后將對方貌似合理的論點加以引申,推出一個明顯錯誤的謬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有力駁倒對方的觀點,這樣的反擊才是大快人心的。
上一篇:從正向到逆向:快速發掘機遇,牢牢把握機遇
下一篇:你本沒有敵人,只是你不愿意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