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自己絕對不會錯的時候,往往錯的就是你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人,說話一點兒余地都不留,動不動就宣稱:“我說的絕對沒錯,你說的肯定是錯的。”聽起來特別自信,但不久之后,事實就會讓他們后悔。
在《韓非子·難一》中,有一則“自相矛盾”的故事,想必大家對此都有印象。
一個賣矛又賣盾的楚國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很堅固,不管用什么東西都無法穿破它。”接著,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不管什么東西都能穿破。”有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么樣?”他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萬物都處于變化中,很多事情不像我們想的那么簡單,真相也總有和自己想法相反的時候。把話說得太絕對了,沒留一點空白,往往會因為意外而下不了臺。這就好比吹氣球,吹到一定程度就得停下來,給它留一點空間,如若不管不顧地往里面吹氣,肯定會爆破。不同的是,氣球爆破了還能再換一個,話說到了“頭兒”,就很難挽回了。
一位推銷襪子的女業務員,為了證明自己所賣的襪子質量好,便在街頭給大家做演示。她隨手拿起一只襪子,并找到一位圍觀者,說:“來,幫幫忙,拿住襪子的一端,使勁兒拉。”說完,就跟圍觀者對拉起來,眾人都看見了,襪子的韌性確實不錯。然后,她又拿起一根針,在拉得繃直的襪子上來回滑動,襪子竟也沒有破,她說:“看,怎么劃都行,不抽絲。”接著,她又拿起打火機,快速地在襪子下面晃動,火苗穿過襪子,襪子也沒有被燒毀。
她邊做邊說,這一幕,讓在場的很多人都驚訝了。顧客們相互傳看著襪子,有位顧客為了驗證一下襪子的質量,也故意地拿起針,沒想到剛一劃襪子就破了。原來,順著襪子的紋理劃,才不容易劃破,并不是怎么劃都可以。另一位顧客要拿打火機燒,女業務員見此,連忙阻止,說:“襪子并不是燒不著,我只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其實,襪子的質量是不錯,可她剛剛的一番言辭,還是讓顧客覺得充滿了夸張和欺騙。
幾天后,同樣是在這條街上,另一個女孩也在銷售這款襪子。底下有人問,這襪子結實嗎?她回答得很巧妙:“襪子不可能穿不破,就是鋼還有磨損的時候呢!您說是不是?我只能說,這款襪子,相比其他的襪子來說,韌性大,不容易抽絲。”說完,她也和前一位女業務員一樣,用針在襪子上劃,用打火機在襪子底下晃動,只是做這一切的時候,她都配合著解釋:“這樣燒,可不是告訴大家這襪子燒不壞,而是讓您看看它的透氣性。”
聽她這么一說,原本有些愛挑刺的顧客,竟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了。大家相互傳看,買襪子的人也越來越多,一是覺得這襪子質量不錯,二是覺得這賣襪子的姑娘也挺實在。
說話的程度,直接影響著聽者的情緒。把話說得太滿了,一點兒退路都沒有,往往會給愛挑刺的人留下可乘之機。在電視和網絡媒體上,我們時常會看到名人在面對記者的采訪時,往往都喜歡說一些“模棱兩可”的話,譬如“也許”“大概”“考慮”等不肯定的字眼。這樣說的目的,就是為了留一點兒空間,容納意外的出現。否則,一下子把話說到了家,萬一日后出現點人為不可抵抗的事件,如何來自圓其說呢?
說話做事時,一定要謹記留點余地,必要的時候也得學一些“外交辭令”。別人請求你幫忙時,不要直接說“我保證”,要說“我試試看”“盡量”;上司交給你一項棘手的工作時,不要信誓旦旦地說“沒問題,肯定完成”要說“我會全力以赴”。
不確定的詞語,通常可以降低人們的期望值。你若沒做到,他們會因為對你的期望不高而諒解。況且,期間看到了你的種種努力,也不會將你的辛苦和成績全部抹殺。你若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會喜出望外,這種增值的喜悅,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上一篇:說得再多,不如立即執行
下一篇:走出無力感,過好當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