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尖銳矛盾的《仁愛道院》
《仁愛道院》是印度印地語作家普列姆昌德的作品。描繪出了一幅瀕于崩潰的封建主義社會的畫面,揭示了農村中尖銳的階級對立和階級斗爭。
迦西有兩座連在一起的舊房子,這便是地主伯爾帕·巽格爾家。他有3個男孩和2個女孩,他哥哥剛死不久。長侄普列馬已4、5年下落不明,留下了妻子斯麗達。家里還有次侄葛衍納和他的妻子維德婭。盡管伯爾帕想方設法維持這個大家庭,但終因葛衍納心懷嫉恨,百般刁難,只好各起爐灶。
葛衍納的岳父格姆拉南德是個大地主,每年有10萬盧比的收入,妻子早喪,沒有再娶。他的小兒子在念書;大女兒卡耶德莉嫁給一家富豪,但不幸丈夫被人毒死,守寡已有兩年,無兒無女。
一天,維德婭突然接到父親電報,說她兄弟騎馬摔死。維德婭十分難過,葛衍納卻心中竊喜將來繼承岳父產業有望。他決定與妻子同往岳父家,為小舅子奔喪。
在岳父家,葛衍納看中妻子的姐姐卡耶德莉,千方百計勾引她。在一次看戲的路上,他竟然動手動腳,卡耶德莉拒絕了他,并傷心哭泣,不幾日即回婆家。
岳父欣賞葛衍納的才干,要他寫兩篇文章,其中一篇寫卡耶德莉。葛衍納抓住這個機會,對卡耶德莉大加贊譽。文章一發表,不僅卡耶德莉身價百倍,人們對葛衍納也刮目相看。卡耶德莉本人也對葛衍納深感敬佩。
葛衍納的哥哥普列馬突然從美國回來,原來他過去跑到美國從事農業研究去了。按照印度教習慣,出國回來身子已屬不潔,需做懺悔和沐浴凈身,但他不予理睬,所以家里人都不和他同桌吃飯。
普列馬與妻子斯麗達赤誠相愛,互相等待多年,就因為這條陳規陋習,使他們近在咫尺,卻不能團聚。葛衍納對哥哥表面和善,卻心懷鬼胎,在繼承權問題上,總想把哥哥排除在外。
普列馬在家里非常苦悶,就在鄉下找了一塊地方,自己動手種田,搞農業實驗。勒肯普爾是葛衍納家的佃戶村。因為政府和地主加稅加租,農民普遍不滿。青年農民伯拉吉對別人說,他從報紙上看到俄國推翻了皇帝,工人和農民當家作了主人。
普列馬的住所離佃戶們不遠,相互來往較多。這里洪水泛濫時,他組織大家搶救牲口,照顧村民,大家對他非常尊敬。葛衍納的管家高斯欺壓農民,伯拉吉的父親默努赫爾非常氣憤,為全村人打抱不平,一怒之下持斧將高斯殺死,他毅然自動投案。
案情本不復雜,很好查清,但葛衍納卻趁機誣陷普列馬煽動農民鬧事,說此案并非一人所作,乃是有計劃的行動。他向警察行賄,把普列馬和村里很多農民逮捕入獄。
伯爾帕多方奔走才將普列馬保釋。默努赫爾本想為全村人出氣,卻使全村人遭到連累,他悲憤交加,自殺身死。醫生、律師因受賄沒有秉公執法,對農民判了刑。此事激起公憤,群眾圍住他們,加以質問,并動起手來。眼看他們性命難保,普列馬把他們救了出來,自己卻受了重傷。
卡耶德莉寫信要葛衍納去幫助她管理家務,葛衍納立即前往??ㄒ吕蜻@時名聲很大,被封為王公夫人。在開慶祝大會時,葛衍納安排得井井有條,人多而不亂,深得來客贊賞。
卡耶德莉篤信宗教,葛衍納投其所好,每天演出大神黑天和拉達的愛情戲劇,演唱宗教歌曲等,開始卡耶德莉不肯出來觀賞,后來卻自比拉達,把葛衍納比作黑天,墜入葛衍納布下的情網。
岳父要舉辦大型音樂會,來信邀葛衍納幫忙。在岳父的嚴詞追問下,葛衍納被迫說出他要得到卡耶德莉的財產和愛情。葛衍納怕事情敗露,于是給岳父下毒,但未毒死。
岳父把實情向維德婭說出,維德婭不信。后來她親眼看到丈夫和姐姐擁抱在一起,又聽說丈夫要把兒子馬亞過繼給姐姐,心中痛苦異常,感到無處容身,服毒自盡。
卡耶德莉被妹妹慘死的事實驚醒,再加上斯麗達對她的耐心勸告,她悔恨交加,決定與葛衍納斷絕關系,并把馬亞交給普列馬收養,自己去伯德利納特朝圣。后來她斷魂荒山。
普列馬在醫生和律師的幫助下,申訴成功,農民們獲釋。斯麗達感到丈夫一心為大家,做了不少好事,主動跟隨丈夫到鄉下,住進茅屋。原來的區行政長官也辭職搬到他這里來,組織孩子們學習各種知識。馬亞接近農民,很懂道理。
在慶祝馬亞繼承卡耶德莉的遺產、做土邦王公時,馬亞發表演說,把農民看作兄弟,并說他們是土地的主人,大家都自由生活,彼此相愛。兩年之后,他來到勒肯普爾村,詢問農民的生活情況,大家都說比以前大有改善。在這里完全是一幅欣欣向榮的“仁愛道院”的圖景。
上一篇:揭發社會黑幕的《海的牙齒》
下一篇:揭露明治政府的《黑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