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時要改變自己
那是在一個周末的早晨,一個牧師正在為第二天的講道詞傷腦筋。他的太太出去買東西了,外面下著雨,小兒子煩躁不安,無事可做。牧師隨手拿起一本舊雜志,順手翻一翻,看到一張色彩鮮艷的大幅世界地圖。
于是,他把這一頁撕下來,然后把它撕成小片,丟到客廳的地板上對兒子說:“強尼,你把它拼起來,我就給你5元錢。”
牧師心想兒子至少會忙上半天,誰知不到10分鐘,他的書房就響起了敲門聲,強尼已經把地圖拼好了。牧師真是驚訝萬分,強尼居然這么快就拼好了,每一片紙頭都整整齊齊地排列在一起,整張地圖又恢復了原狀。
“兒子啊,怎么這么快就拼好啦?”牧師問。
“噢,”強尼說:“很簡單呀!這張地圖的背面有一個人的圖像。我先把一張紙放在下面,把人的圖像放在上面拼起來,再放一張紙在拼好的圖上面,然后把整張圖翻過來。我想,假使人拼得對,地圖也該拼得對才是。”
牧師忍不住笑了起來,給了強尼5元錢。
“明天講道的題目也有了。”牧師說,“假使一個人是對的,他的世界也是對的。”
如果不滿意自己所處的環境,想力求改變,則首先應該改變自己。假如有積極的心態,四周所有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還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是說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從小就特別敏感且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很胖,而她的一張臉使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要胖得多。
伊笛絲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
而母親總照這句話來幫伊笛絲穿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非常害羞的她,甚至覺得自己和其他的人不一樣,她是完全不討人喜歡的。
長大之后,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并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都是很好的人,個個都充滿了自信。伊笛絲盡最大的努力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她做不到。
大家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去做的每一件事情,結果都只是令她更加退縮到她的殼里去。伊笛絲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壞到她甚至怕聽到門鈴響起。
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都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后,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后,不開心到使她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了。
伊笛絲開始是想自殺的。后來,是什么改變這個不快樂女人的生活呢?原來僅僅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而已。隨口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伊笛絲的整個生活,更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那是有一天,伊笛絲的婆婆正在談她怎么教養幾個孩子的事,她說:“不管事情怎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伊笛絲后來回憶道:
在一夜之間,我整個都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
主動地去交朋友,從小的社團組織開始參加活動。初次發言時我嚇壞了。可是我每嘗試一次,我就增加了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
上一篇:張騫與絲綢之路
下一篇:總會有前進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