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業”研究生的優勢
薛瀚同學: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喜歡讀書是為了提升自身素養。你還把對自己有啟發的內容記到筆記本上,以加深印象。這種習慣應該保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作為跨專業進入新聞與傳播專業的研究生,新聞理論積累薄弱,寫論文時常有力不從心的感覺。”這不是你一個人遇到的問題,而是“跨專業”研究生的普遍困惑。
隔行如隔山,“跨專業”情同此理。大學本科你們沒有接觸新聞與傳播專業,讀碩期間學習專業課程和撰寫論文感到吃力,我能夠理解。其實,我在鄭州大學讀的也不是新聞專業,而是漢語言文學專業。1964年到新華社當記者以后,深感新聞專業知識的欠缺。當時大眾日報社有一位年輕編輯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畢業的,我從他那里借了幾本新聞學教材,認真閱讀。1981年,新華社選派我到中共中央黨校新聞班學習。黨校藏書較多,有8個專業閱覽室,是讀書的好地方。為了在有限時間里多讀一些新聞專業書籍,我給自己施加了一點壓力:把全學期的150天劃分為50個單元,3天為一個單元,每個單元要閱讀兩本書。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或者書比較厚,3天讀不完兩本,可以與上、下兩個單元合并計算,即9天必須閱讀6本書,完不成任務就早起床、晚睡覺。為了確保閱讀質量,我還給自己規定了記卡片的任務:每天記卡片不少于10張,完不成任務也是早起床、晚睡覺。黨校給每個學員發了1本電影票,為了防止“電影的誘惑”,我把所有的電影票都退掉了,讓自己想看電影也看不成。“自我加壓”的結果是:半年時間閱讀了104本與新聞學有關的書籍,包括中國、英國、美國、德國、蘇聯等國的新聞學著作,記下了4000多張新聞學資料卡片。現在有個流行詞,叫“惡補”。作為跨專業研究生,除了“惡補”新聞傳播學專業知識,沒有捷徑可走。
著名管理學家杜拉克教授在他所著的《有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寫道:人不能以弱點為基礎。除了彌補新聞專業知識的不足,“跨專業”研究生還應分析原有專業同新聞傳播專業有沒有結合點或交叉點,盡量發揮“跨專業”“跨學科”的獨特優勢。科學領域的許多重大發現和創新,都是通過對交叉學科的研究實現的。據《科學時報》2010年2月報道,目前全世界比較成熟的學科大約有5550門,其中交叉學科總數約2600門,占全部學科總數的大46.8%,其發展表現出良好勢頭和巨大潛力。百年諾貝爾獎,有41.02% 的獲獎者屬于交叉學科。尤其在20世紀最后25年,95項自然科學獎中,交叉學科領域有45項,占獲獎總數的47.4%。“跨專業”研究生只要能找準原專業與現在所學專業的結合點,交叉學科的優勢就有可能發揮出來。
俄羅斯著名作家契訶夫就得益于文學和醫學的“交叉”。在大學學習期間,契訶夫學的不是文學專業,而是醫學專業。1879年9月,契訶夫考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他潛心學習醫學院規定的專業課程,虛心聽每一門課的講授,對尸體解剖課和實驗課也很認真。每次到醫院實習,契訶夫都精心填寫病歷卡,完成各項課外作業。在醫學院,契訶夫獲得了優異成績。然而,他放棄了當一名醫生的理想,“跨專業”走上了布滿荊棘的文學創作之路。這位“跨專業”奇才,經過艱苦努力,終于成為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與莫泊桑和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跨專業”研究生至少有以下三個優勢。
第一,“跨專業”深造,原專業會對現專業起助推作用。契訶夫在莫斯科大學所學專業不是文學,而是在醫學院專修醫學。正是醫學專業知識,使他能敏銳地捕捉到生活素材,創作了大量與醫生、醫院和病人有關的文學作品。《鄉村醫生》《治療酒狂癥的單方》《神經錯亂》《第六病室》《出診》,聽聽這些作品的名稱,就不難發現作品背后有堅實的醫學專業知識作支撐。醫生這個特殊職業使契訶夫能夠廣泛接觸農民、知識分子、官吏等社會各個階層,因此,間接地為他提供了文學創作素材。作家曹文軒說:“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契訶夫的醫生,才會有這樣一個叫契訶夫的作家。”這句評語很有道理。
第二,“跨專業”深造,容易形成復合式知識結構、造就復合型人才。在互聯網時代,復合型人才成為“緊缺資源”。半個世紀以前,新聞媒體從高校選人,集中在新聞、中文、外語等少數專業。如今,媒體需要的人才多種多樣。以新華社2015年度招考應屆高校畢業生及留學回國人員為例,“公告”列舉了多媒體數字設計及相關專業,金融相關專業,計算機應用及軟件開發專業,媒體融合類相關專業,國際新聞傳播專業,新媒體設計、視覺設計、影視動漫等相關專業,數據挖掘、應用數學、應用統計等相關專業,市場營銷、企業管理、工商管理、經濟法等相關專業。想想看,如果你能擁有兩個不同專業的就學經歷,是不是會對擇業有所幫助?“跨專業”深造容易把不同學科背景結合起來,實現人文社科和相關學科的融會貫通。這種交叉式知識結構、復合型專業人才,比較符合用人單位的需求。
第三,“跨專業”深造,有助于形成獨具特色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2015年1月,鄭州大學新傳院網頁刊出青年教師鄭素俠被評為河南省第五批“四個一批”人才的消息。鄭素俠也是“跨專業”深造的一個典型。她畢業于鄭州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幾年后在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繼而在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她把在理工科專業學習時養成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引入新聞與傳播專業研究領域,先后發表了《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的大眾傳媒功能》《消解與重構:電子媒介對社會資本的影響》《技術創造環境——對麥克盧漢傳播思想的一種考察》《科技創新與文化業態的演變》《網絡的兩種使用形態及其對人際交往的影響》等論文。這是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交叉碰撞結出的理論研究碩果。
通過“惡補”,彌補新聞傳播專業知識的不足,通過交叉碰撞,盡量揚原有專業知識之長。擁有這雙重優勢,等待你們的就是成功。
祝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1月10日
上一篇:“舍友”之間的交流與共享
下一篇:“跨專業閱讀”是為了撞擊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