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總是心浮氣躁,怎么辦
作為父母,我們都知道,青春期是個半成熟的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總是今天想這樣,明天想那樣,我們父母也總是為此教訓孩子。但其實,這是青春期孩子的特有的浮躁心理,當然,浮躁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大敵,比如,有的孩子看到歌星掙大錢,就想當歌星;看到企業家、經理神氣,又想當企業家、經理,但又不愿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努力學習。還有的孩子興趣愛好轉換太快,干什么事都沒有常性,今天學繪畫,明天學電腦,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忽冷忽熱,最終一事無成。
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我們父母有義務引導孩子梳理浮躁情緒。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位媽媽是怎么做的:
周六晚上,吳太太在小區花園散步,遇到了鄭女士急急忙忙往外走,她問:“您這是往哪兒趕啊?”
“去接苗苗啊,他在架子鼓班學架子鼓,大晚上的,我去接一下。”
“怎么是架子鼓?前幾天聽您說,苗苗在學鋼琴?。俊?/p>
“哎,您就甭提這茬了,這孩子,一天一個花樣,今天想學這個,明天想學那個,我都被弄糊涂了。”
“孩子到了青春期,心很浮躁,您得幫助孩子克服啊,不要孩子想學什么就是什么,這樣沒有目的地學,哪里能學得好?”
“你說得對,我原本還以為這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呢……晚上我去找你,我先去接苗苗了啊……”說完,鄭女士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的確,青春期的孩子似乎心靈深處總有一種茫然不安,讓他們無法寧靜,這種力量叫浮躁?!案≡辍敝篙p浮,做事無恒心,見異思遷,心緒不寧,總想不勞而獲,成天無所事事,脾氣大,憂慮感強烈。浮躁是一種病態心理表現,其特點有:
(1)心神不寧。面對急劇變化的社會,不知所為,心中無底,恐慌得很,對前途毫無信心。
(2)焦躁不安。在情緒上表現出一種急躁心態,急功近利。在與他人的攀比之中,更顯出一種焦慮不安的心情。
(3)盲目冒險。由于焦躁不安,情緒取代理智,使得行動具有盲目性。行動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賺到錢違法亂紀的事情都會去做。這種病態心理也是當前違紀犯罪事件增多的一個主觀原因。
為了改變孩子的浮躁心理,父母應指導孩子注意以下問題:
1.引導孩子樹立長遠志向
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立志要揚長避短。有的孩子立志經常不考慮自身條件是否可行,而是憑心血來潮,或看到社會上什么掙大錢,就想做什么工作。這種立志者多數是要受挫的。父母應該告誡孩子,根據自己的特點來確立目標(最好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特點),才會有成功的希望,千萬不要趕時髦。
二是立志要專一。俗話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备改敢嬖V孩子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結果的產生。正如赫伯特所說:“人不論志氣大小,只要盡力而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償?!?/p>
2.重視孩子的行為習慣
一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動。比方出門旅行,要先決定目的地與路線;上臺演講,應先準備講稿。父母要引導孩子在做事之前,經常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為什么做?做這個嗎?希望什么結果?最好怎樣做?”并要具體回答,寫在紙上,使目的明確,言行、手段具體化。二是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不焦躁,不虛浮,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點一點分開做,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累積到最后即可達到目標。
3.用榜樣教育孩子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父母要調適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為孩子樹立勤奮努力,腳踏實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其次,鼓勵孩子用榜樣,如革命前輩、科學家、發明家、勞動模范、文藝作品中的優秀人物以及周圍的一些同學的生動、形象的優良品質來對照檢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養其勤奮不息,堅忍不拔的優良品質。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還應采取一些措施,有針對性地“磨練”孩子的浮躁心理。如指導孩子練習書法,學習繪畫,彈琴,解亂繩結,下棋等,有助于培養孩子的耐心和韌性。此外,還要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浮躁情緒。例如,做事時,孩子可用語言進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會把事情辦壞”“不要這山看著那山高,這樣會一事無成”,“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孩子堅持不斷地進行心理上的練習,孩子浮躁的毛病就會慢慢改掉。
上一篇:長遠的眼光才能發現價值
下一篇:順應天勢,巧借他人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