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事情往往難以回旋
從小,我們就知道這樣一個道理:只有不斷地前進才能獲得成功。其實,生活本來就是起伏不定的,如果你一直向前走,不愿意留給自己一個回旋的空間,那很有可能會鉆進一條死胡同,前方已經(jīng)沒有路,這樣的情況是自然是難以成功的。
不過,大多數(shù)人并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們只會一個勁兒地向前沖,有一股頭撞南墻也不回頭的勢頭,我們雖然欣賞這樣的決心,但并不贊賞這樣的行為,如果在前進的路途中,我們沒能給自己留下一個回旋的空間,這就是犯了孤注一擲的錯誤,結(jié)局往往是悲慘的。
人們總是覺得在前進時若是選擇退卻,那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軟弱,意味著失敗,實際上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那些懂得適時回旋的人才能鑄就人生的波瀾起伏,才能綻放人生本來無盡的絢麗多彩。堅持是我們所需要的力量,但適時退卻,為自己尋找一個回旋的空間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大智慧。
克里斯朵夫·李維以主演《超人》而蜚聲國際影壇,但就在1995年5月,在一場激烈的馬術(shù)比賽中,他意外墜馬,成了一個高位截癱者。當他從昏迷中蘇醒過來時對大家說的第一句話就是:讓我早日解脫吧。出院后,為了讓他散散心,舒緩肉體和精神的傷痛,家人推著輪椅上的他外出旅行。
有一次,汽車正穿行在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上,克里斯朵夫·李維靜靜地望著窗外,他發(fā)現(xiàn),每當車子即將行駛到無路的關頭時,路邊都會出現(xiàn)一塊交通指示牌:“前方轉(zhuǎn)彎!”而轉(zhuǎn)彎之后,前方照例又是柳暗花明,豁然開朗。山路彎彎,峰回路轉(zhuǎn),“前方轉(zhuǎn)彎”幾個大字一次次沖擊著他的眼球,他恍然大悟:原來,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該轉(zhuǎn)彎了。他沖著妻子大喊:“我要回去,我還有路要走。”
從此,他以輪椅代步,當起了導演。他首次執(zhí)導的影片就榮獲了金球獎。他還用牙咬著筆,開始了艱難的寫作。他的第一部書《依然是我》一問世,就進入了暢銷書排行榜。同時,他創(chuàng)立了一所癱瘓病人教育資源中心,他還四處奔走為殘疾人的福利事業(yè)籌募善款。
美國《時代周刊》曾以《十年來,他依然是超人》為題報道了克里斯朵夫·李維的事跡。在文章中,李維回顧他的心路歷程時說:原來,不幸降臨時,并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在提醒你該轉(zhuǎn)彎了。
如果克里斯朵夫·李維以“讓我早日解脫”的信念生活,那估計他的余生會在抑郁中了結(jié),這個世界上又缺少了一個好演員。當然,這只是如果,就好像克里斯朵夫·李維自己所說:“原來,當不幸降臨時,并不是路已到盡頭,而是在提醒你該轉(zhuǎn)彎了。”當前面已經(jīng)是死胡同了,為什么不選擇退一步,給自己找一個修葺的地方呢?當自己重新燃起了信念之火,那我們又可以重新開辟一條新的道路出來。
康多莉扎·賴斯,出生于1954年11月14日。小時候素有“神童”之譽的她,從小就跟著當小學音樂教師的母親彈鋼琴,4歲時就開了第一個獨奏音樂會。不但學習成績極其出色,跳了兩次級,而且還把網(wǎng)球和花樣滑冰玩得特別出色。16歲時,進入丹佛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她夢想成為職業(yè)鋼琴家。她在音樂方面獨具的天賦和他人難以企及的家學,似乎沒有人能夠輕易地否認,大家都相信過不了幾年她就會成為樂壇翹楚。
可是,出人意料地是她打起了“退堂鼓”,開始了嶄新夢想的破冰之旅。原來在著名的阿斯本音樂節(jié)上,她受到了打擊。“我碰到了一些11歲的孩子們,他們只看一眼就能演奏那些我要練一年才能彈好的曲子,”她說,“我想我不可能有在卡內(nèi)基大廳演奏的那一天了。”于是,她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未來并發(fā)現(xiàn)了新的目標——國際政治。“這一課程撥動了我的心弦,”她說,“這就像戀愛一樣……我無法解釋,但它的確吸引著我。”她從此轉(zhuǎn)而學習政治學和俄語,并找到了她一生追求的事業(yè)。
賴斯并沒有追隨兒時的夢想成為一名鋼琴家,而是在大家都看好的情況下選擇了“退卻”,并開始了嶄新夢想的破冰之旅。她發(fā)現(xiàn)了自己再堅持下去,難以取得超越別人的成就,所以,她果斷地選擇了放棄,不再固執(zhí)。在一陣休憩之后,她重新設計了自己的未來,果然,她似乎更適合混跡于政壇。如果不是當初她決然地舍棄,那么就不會出現(xiàn)這樣出色的政治家了。
當發(fā)現(xiàn)前方已經(jīng)是一條死胡同,我們就要學會轉(zhuǎn)彎。轉(zhuǎn)彎并不是逃避,當你這件事情失敗了,那可以改做別的,這并不是說這個人沒有毅力。
正所謂“天生我材必有用”“東方不亮西方亮”。闖入死胡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直跟自己較真,這樣就會因循守舊地繼續(xù)失敗。轉(zhuǎn)彎是為了尋找更好的道路以便前行,并不是逃避。
有的人太固執(zhí),太較真,他們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不撞南墻不回頭。在人生旅途中,這樣的人總會多走一些彎路,最后也難以獲得成功。為什么一定要看到悲慘的結(jié)局才放棄呢?
在生活中,不要太較真,理智地放棄才是最聰明的做法,當我們發(fā)現(xiàn)前方已經(jīng)無路可走,就要學會退卻,選擇另外一條路,不要等自己撞得頭破血流才放棄,這是相當愚蠢的。
上一篇:告別曾經(jīng)的自己,成就全新的自己
下一篇:孩子為何不想打防疫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