訟第六
坎下乾上
“訟”字左邊是“言”,右邊是“公”,也就是當雙方各執一理,爭持不下時,只好言之于公,以求辨是非而斷曲直,所以有爭訟的意思。訟卦由坎、乾兩卦組成。
從卦象來看,坎為水,指流水,乾為天。《象傳·大象》說:“天與水違行,訟。”中國文化起源于黃河流域,在先民的生活經驗里,天下眾水之中,最為浩大的當屬黃河。而天道運行,則以具體的日月星辰為代表。黃河之水由西向東流,日月星辰卻總是東升西落,天與水逆向而行,是先民所見天地間最大爭衡的氣象。
從卦德來說,坎有險陷之意,乾有剛健之意。坎居內卦,乾為外卦,比喻人若內懷險陷之心而外有剛健之行,必然引起爭訟。從爻位關系來說,六爻之間凡上下相應的均彼此爭訟。
訟。有孚。窒惕。中吉。終兇。利見大人。不利涉大川。
“孚”是誠信、真實的意思。“窒”是止塞難通。“惕”是戒慎恐懼之意。爭訟常常發生在當事人對某事意見相左,爭執不下,只得言之于公,由第三者來辨是非、斷曲直,所以與人爭訟必得己方先有幾分道理;倘若本無實理卻執意與人爭訟,則與無理取鬧無異。訟卦的二、五兩爻皆以剛爻居于中位,陽剛中正代表心有實理。但是既有爭訟,其道理必定也有其止塞難通之處。因此,興訟應該要戒慎恐懼,避免無事起風波,輕啟訟端。
“中吉”,說明爭訟若能適可而止,則吉。“終兇”意指如果無理非要爭訟,則兇。兩方爭訟,應該在適當的機會尋求解決之道。倘若倚恃剛強,以致沖突難解,必然兩敗俱傷。“大人”系指九五以剛爻居陽位,且處上卦的中位。爭訟的目的在于辨是非、斷曲直。九五大人剛健中正,可以做出公正的裁決以平息爭訟,因此爭訟以見九五大人為有利。卦辭最后告誡“不利涉大川”,指出爭訟之時人心乖離,互不相親,如果堅持要有所作為,反會一敗涂地。由此可見爭訟是險事,必萬不得已才為之。《象傳》說:“君子以作事謀始。”唯有在行事剛開始的時候,就進行周詳的考慮,化解沖突于無形,才能杜絕爭訟。
例解 不同的意見往往并非水火不容。假使某甲以為“張三戴眼鏡”,而某乙以為“張三不戴眼鏡”,則甲、乙兩人意見相左,但冷靜思考之后,卻可能得出“張三由于有老花眼,看報時須戴眼鏡,平時則不戴眼鏡”的結論。這個結論固然揚棄了甲、乙之間的對立與矛盾,而形成更高層次的理解,但事實上正、反意見也都在結論中取得了應有的地位。換句話說,爭論本身并非目的,爭論的目的在于分辨是非與判斷曲直。只有以理性的態度面對問題,才能異中求解,彼此認同。
初六 不永所事。小有言。終吉。
“永”是長久的意思。“小有言”指稍有言詞上的爭辯,算是輕微的災患。初六以柔爻居陽位,上與九四剛爻相應而互相爭訟。初六為柔爻,才質柔弱,居初位則地位卑下,如此與九四剛強的近君大臣爭訟,豈有獲勝之理?初六度德量力,知道爭訟不可長久,只須在言詞上辨明是非,清楚表達自己意見即可。由于初六不堅持爭訟到底,能適可而止,因此雖稍有言詞上的爭辯而遭致輕微的災患,但終究能化險為夷而得吉。值得注意的是,爻辭不說“不永訟”,而說“不永所事”,因為初六是訟卦的初爻,是爭訟的初始,尚且希望能免于爭訟。
例解 孔子(前551—前479)說:“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為人子女,若認為父母行為有所不當,應該和顏悅色地加以勸諫,辨明是非即適可而止。倘若父母不從,萬不可生硬強勸,絮叨不已,否則不僅令父母不悅,又違悖禮數和孝道,甚至還會釀成家庭風波。
九二 不克訟。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戶無眚。
“歸而逋(bū)”是退而逃跑的意思。“眚”(shěng)指牽連之災,而非自取之禍。九二心懷實理并非不能爭訟,但是與他爭訟的是九五中正大人,其勢難敵。九二若自下訟上,恐將招致災禍。不過九二以剛爻居陰位且得下卦中位,剛柔相濟而得中,因此能自覺止息爭訟之心,“歸而逋”,避免了禍患。九二退守在自己三百戶的小封邑,身邊親近的人都因他不強出頭,而免遭連坐之災。
例解 秦朝丞相李斯(約前284—前208)正因未能明了“不克訟,歸而逋”之理,堅持與二世皇帝胡亥的寵臣趙高相爭。而胡亥其實只是趙高的傀儡,因此李斯終被趙高誣以謀逆之罪,處以腰斬酷刑且誅連親族。
六三 食舊德。貞。厲終吉。或從王事。無成。
“食”為“食邑”之食。古代卿大夫以其封地人民所納賦稅為食,所以稱“食邑”,“食”也就是享有的意思。“舊德”指舊有的俸祿。“無成”,是不以功成自居的意思。君子食祿居位當與其才德相稱,安分守己,但就現在所居之位,而為其所當為,無僥幸妄求之心。六三為柔爻,資質柔弱,其應在上九剛爻,不能也不敢與之爭訟。六三能安于平素舊有的俸祿而不妄求,堅守其正固之道而不妄動。雖然身處坎卦的極端,這是險陷之地,又居內外卦的交界,進退危厲,易生事端,但六三終究能逢兇化吉。即或從事君王委派的任務,也能謹守固有俸祿,盡忠職守,不與人相爭,有所成就也不居功。因此,即便是上九這般極端好訟者,也無法與六三君子起爭端。
例解 古代帝王后宮不少嬪妃在爭寵中遭忌喪命,但也不乏有人退而保全身。漢成帝原寵幸許后與班婕妤,然而由于趙飛燕姊妹的介入,使得兩人漸遭冷落,地位不如往昔。兩人遭冷落后,許后使用巫術符咒,企圖挽回寵愛,卻因東窗事發而被廢。班婕妤則謹守本分,自愿長居偏宮。班婕妤(約前48—2)能“食舊德,貞”,雖“厲”,但能“終吉”,在險惡的宮廷斗爭中得養天年。
九四 不克訟。復即命。渝。安貞吉。
“復”是返的意思。“即”是趨就。“命”指天理正道。“渝”是改變。九四以剛爻居陰位,是不當位,以喻人的行為不守正道。又未居中,象征不能持守中道。這失正不中的九四本應為好訟之徒,然而與其爭訟的是初六。初六能以爭訟為戒,“不永所事”,因此即使九四如此剛強好訟,卻無法成訟,所以說“不克訟”。另一方面,九四居于陰位,陰則能用柔。九四看到初六只是辨明己意并不呶呶不休,倘若能因而有所領悟,返歸于天命正理,改其好與人爭訟的性格,安順守正,便能平息爭端,趨吉避兇。
例解 在公司上班的職員積極爭取職務晉升的機會,如果不適可而止,就難免與人結怨,即使升遷成功,也難保不像上九一樣被“終朝三褫之”。但如我們能一改剛強好勝的態度,安順守正,不汲汲于名利,則無論是否能夠晉升,都能因“安貞”而得“吉”。
九五 訟。元吉。
九五居上卦乾體的中位,以剛爻居陽位,具陽剛中正之德,是卦辭中所提的“大人”,也就是決斷訟事的大人。“訟”在這里是決訟之意,也就是爭訟雙方請有才德而具公信力的人來評理。九五大人因為得中,所以能調和沖突;因為正直,所以能無偏無私。因此得九五大人來仲裁訟事,正義必得伸張,實為大吉之事。
例解 在現代西方政黨政治中,執政黨必須為其既定的政策辯護,反駁反對黨的批評。反對黨的職責就是針對執政黨施政不當之處予以指責,并提出替代方案。執政黨與反對黨間的制衡正與訟卦所談的爭訟若合符節,而議會中的多數意見正是決訟的九五大人。
上九 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錫”,通“賜”。“鞶(Pán)帶”,朝廷命服裝飾的大腰帶,指高官厚祿。上九以剛爻處訟卦的終極之地,居高位而性剛強,爭訟到底而不肯退讓,乃取禍喪身之道。與上九相應的是六三,柔順而不與上九爭訟,所以上九可能因獲勝而得賞賜。然而上九即使能得意一時,若不知悔改,好訟成性,終究會一敗涂地,所以說“終朝三褫(chǐ)之”。意即一日之內,原來獲賜的高官厚祿,多次遭到剝奪。由此可見,爭訟乃“中吉”而“終兇”,理當適可而止。否則爭訟到底,敗訟固然為敗,勝訟也可能得兇,與敗無異。
例解 紛亂的時代里,斗爭是奪取權勢的途徑。聯合次要敵人,打倒主要敵人,原本的次要敵人很快又升格為主要敵人。好不容易達到夢寐以求的地位,卻又時時刻刻擔心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來奪取,正所謂“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
上一篇:白話《易經·兌下震上》原文釋義
下一篇:白話《易經·坎下兌上》原文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