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泰卦第十一·《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譯文】《象傳》說:天地交合,象徵“通泰”;君主因此裁節促成天地交通之道,輔助贊勉天地化生之宜,以此保祐天下百姓。
【注釋】①天地交,泰——釋《泰》卦下乾爲天、上坤爲地之象。《集解》引荀爽曰:“坤氣上升,以成天道;乾氣下降,以成地道。天地二氣若時不交,則爲閉塞;今既相交,乃通泰。” ②后以財成天地之道——后,《爾雅·釋詁》:“君也”:財,《釋文》引荀爽本作“裁”,《集解》引鄭玄曰“節也”,《本義》“財,裁同”,猶言裁節調理;天地之道,即天地相交之道。此謂“通泰”之時,必須善爲裁節調理,不使濫“通”失節,才能成就“天地相交”之道。案,《集解》引虞翻注,主張“財”即謂“財用”,指出:“守位以人,聚人以財,故曰成天地之道”;惠棟《周易述》發揮虞義曰:“言后資財用以成教,贊天地之化育”;近人黃元炳《易學探源經傳解》也認爲:“人以財交通,即以成天地交應之道。”此均可備參攷。③輔相天地之宜——相,讀去聲xiang,“輔相”猶言輔助贊勉,與前句“財成”對文;天地之宜,即天地化生之宜。此謂“通泰”之時,必須多加扶持,不斷贊勉促進天地化生之宜。辭意含有不可因“泰”自逸的微旨。④以左右民——左右,即“佐佑”,猶言“保祐”。此句合前兩句,說明“君主”觀《泰》卦之象,悟知處“泰”不可安逸無事,應當調節成就“天地之道”,輔助贊勉“天地之宜”,使上下交通、治國保民,才能長獲“通泰”。《王注》:“泰”者,物大通之時也。上下大通,則物失其節,故‘財成’而‘輔相’,以左右民也。”
【說明】《泰》卦的卦形爲天在下、地居上,似乎把天地位置顛倒了;但這正說明本卦強調“交”而后“泰”的義理。《折中》引邱富國曰: “天地之形不可交而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之分不可交而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人事之泰也。”然而,當事物通泰昌盛之時,又須妥善處之,才不致轉“泰”成“否”。《大象傳》所謂 “財成”、“輔相”、“左右民”,正是闡發保“泰”之義。
上一篇:周易·否卦第十二《《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②.》
下一篇:周易·訟卦第六《《象》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