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趣談·孫伏園
孫伏園(1894~1966),原名福源,以字行,號伏廬,浙江紹興人。1921年北京大學畢業。在校時參加新潮社,任干事兼編輯,又任圖書館館長李大釗的秘書。1920年兼任北京《晨報》編輯。畢業后主編《晨報副刊》,參加發起文學研究會。1924年發起創辦《語絲》周刊,改任《京報副刊》編輯。1926年赴廈門大學,任國學院編輯部干事。次年初轉廣州中山大學,任史學系主任。不久到武漢主編《中央日報副刊》。同年冬回上海,與友人創辦嚶嚶書屋,出版《貢獻》《當代》。1928年赴法留學?;貒笤诤颖倍h從事教育工作。1937年至1938年間曾任衡山實驗縣縣長。后至重慶,任第二屆文藝界抗協理事,齊魯大學國文系主任兼教授,創辦中外出版社。抗日戰爭勝利后任華西大學及四川大學教授,并主持《新民報》副刊。病逝于北京。著有《魯迅二三事》《山野掇拾》(與孫福熙合作) 等。
踏《莽原》,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吶喊》
痛《毀滅》,嘆《而已》,《十月》《噩耗》,萬分《彷徨》
這是孫伏園為魯迅寫的挽聯。孫伏園曾是 《晨報》 副刊編輯,與魯迅一度接觸頻繁,二人過從甚密,小說 《阿Q正傳》 當年即連載于 《晨報》副刊上。魯迅逝世后,孫伏園深為悲痛,遂以魯迅的作品及其所主編的刊名綴成這一挽聯,以示哀悼。全聯文字樸實,幾無修飾,然而構思精巧,匠心獨運,通過魯迅生前編輯的刊物,發表的小說、雜文、散文等作品集和翻譯的外國名著融會一體,集中概括了其一生的文學成就與巨大貢獻。尤其是上聯中的“一生 《吶喊》” 與下聯中的 “萬分 《彷徨》”,對仗工整,涵義深遠,高度評價了魯迅先生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以及人民群眾為痛失這樣一位“民族魂”的沉痛心情。此聯功力頗厚,堪稱嵌名聯中的絕唱。
上一篇:信札趣談·姜筠
下一篇:信札趣談·孫寶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