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備論
論在謀略對抗中,必須做到居安思危,有備無患。諸葛亮在《將苑》中說:“夫國之大務,莫先于戒備。若夫失之毫厘,則差若千里。覆軍殺將,勢力不踰息,可不懼哉! 戰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于幕,游魚于鼎,亡不俟夕矣!《傳》曰:‘不備不虞,不可以師。’又曰:‘預備無虞,在之善政。’又曰‘蠭蠆尚有毒,而況國乎。’無備,雖眾不可恃也。故曰:有備無患。故三軍之行,不可無備也。”意即: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國防是最重要的事,若防備松懈,就會受到敵人的攻擊,使國土受到蹂躪,所以國防實在是一個國家命脈之所在。基于這種情況,當國家遇到危難時,朝廷君主和重臣們廢寢忘食共商拒敵之策,并選擇賢能之士來擔任將帥。若平時過慣了安定的生活,居安不思危、疏于防備,敵人進攻時還一味貪圖享受,就會象燕子在帳篷里筑巢,魚在鍋里游泳一樣,都不知大難將至。這樣,一個國家就太危險了。《左傳》中曾說:“沒有防備和計劃,就不能與敵人作戰。”又說:“預先做好萬無一失的防備工作,就是最好的政治。”又說“蜜蜂為了保護自身的安全,身上長有毒刺,何況一個國家為了本國的安全,怎么能不加強防備呢?”總之,如果不做好防備工作,即使擁有眾多的軍隊也不堪一擊,故稱“有備無患”。因此,要強調三軍在軍事行動之前必須有準備,絕不能松懈,這個思想不僅在軍事謀略斗爭中是正確的,在政治、經濟、營銷、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謀略對抗中也是完全適用的。
上一篇:愚公移山計
下一篇:戚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