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上層建筑論”
“科技上層建筑論”是“文化大革命”中普遍流行的一種對科學技術及科學技術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定性論點。“科技上層建筑論”的第一個論據,是所謂自然科學本身是有“階級性”的。比如遺傳工程學是“希特勒種族主義”者的產物,分子生物學是“資產階級反動政治學”,一切現代科學理論都是“被群眾批臭了的資產階級政府理論”。既然自然科學具有強烈的階級性,當然應該隸屬上層建筑了。其實,自然科學所研究的對象是自然界。它的理論、觀點、學說、定理以及一切法則,都是自然界運動規律和本質聯系的反映。自然科學揭示的客觀真理,決不會因為不同階級、不同個人的愛好而不同。因此自然科學就其本身來說是沒有階級性的。技術是物化的科學,當然也沒有階級性。科學歷史表明,在階級社會里,科學理論要由人來搞,可能滲入某些階級意識。但這不是自然科學的內容,恰恰相反,自然科學在不斷的發展中,會逐步洗刷人類的偏見,而沿著真理的階梯不斷向前發展。自然科學沒有階級性,這在根本上排除了把科學技術列入上層建筑的任何可能性。因為,在階級社會里、上層建筑“都是有階級性的”。歷史上,英王喬治三世因為敵視富蘭克林的革命精神,因而也敵視他所發明的避雷針,執意要把王宮的避雷針改成球形的,結果受到了歷史的嘲弄。
“科技上層建筑論”的第二個根據是“自然科學基本上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就是說,自然科學是某一特定時代經濟基礎的產物,因而應當屬于上層建筑。其實,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雖然它的發展要受到一定的經濟條件的影響,但并不是某一時代特定經濟基礎的產物,而是整個人類長時間的勞動和努力的結晶,是歷史發展總過程的產物,這抽象地表現了這一發展總過程的精華。表現為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積累起來的智慧。自然科學的繼承和發展不象上層建筑那樣,不是以廢除舊的、建設新的那種方式來實現,而是把舊的科學理論當作一定條件下的相對真理,包含在新的理論中。自然科學的特殊繼承發展方式,也使之根本不具備社會上層建筑的性質。
“文革”中,在“科技上層建筑論”的影響下,硬把自然科學說成是某一特定社會制度的產物,把它說成是一種上層建筑,否定其特殊的繼承性,從而導致了要進行“無產階級科學革命”,“創造為無產階級服務的自然科學”的愚蠢可笑的做法,而更為甚者,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科技工作者成了從事上層建筑的人,科技工作成了上層建筑的工作,成了階級斗爭的工作,而對科技人員實行“專政”也就是“有理有據”,順理成章的事了。這一口號在“文革”極大地破壞了科技工作的正常進行,違反了科技工作的客觀規律,也極大地傷害了科技工作者從事科學技術的積極性。
上一篇:“科學珍貝”——圖靈的夭亡
下一篇:“穿井得人”與“聞而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