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道開》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單道開》人物故事小傳
單道開,本姓孟,十六國時敦煌(今甘肅敦煌)人。年輕的時候隱居,讀了數十余萬言的佛經。敦煌是佛教傳入中國的重要一站,單道開深受當地佛教影響,很早就出了家。他經常穿粗布衣服,別人贈以繒服也不要;不吃糧食,而以柏實松脂甚至石子果腹;還能日行300里,長途跋涉無需乘馬。后趙石虎建武十二年(公元346年)從西平(今西寧)至南安(今甘肅隴西東南),11月至后趙都城鄴。石虎將單道開作為能給他帶來好運的高人仙士來對待,資給甚豐,但單道開把財物都散與他人。后趙高僧佛圖澄說單道開這個僧人“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災。”果然,公元349年單道開與弟子南渡許昌,鄴中大亂,石虎子侄相殺。晉穆帝司馬聃升平三年(公元359年)來到東晉都城建業,不久到了南海,后入羅浮山。卒時百余歲,葬于山中。
[正 史]
單道開,敦煌人也。常衣粗褐,或贈以繒服,皆不著,不畏寒暑,晝夜不臥。恒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日一服,或多或少。好山居,而山樹諸神見異形試之,初無懼色。
石季龍①時,從西平②來,一日行七百里,其一沙彌年十四,行亦及之。至秦州③,表送到鄴④,季龍令佛圖澄與語,不能屈也。初止鄴城西沙門法綝祠中,后徙臨漳昭德寺。于房內造重闔,高八九尺,于上編菅為禪室,常坐其中。季龍資給甚厚,道開皆以施人。人或來諮問者,道開都不答。日服鎮守藥數丸,大如梧子,藥有松蜜、姜桂、伏苓之氣,時復飲荼蘇一二升而已。自云能療目疾,就療者頗驗。視其行動,狀若有神。佛圖澄曰:“此道士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亂。”及季龍末,道開南渡許昌,尋而鄴中大亂。
升平三年至京師,后至南海,入羅浮山⑤,獨處茅茨,蕭然物外。年百余歲,卒于山舍,敕弟子以尸置石穴中,弟子乃移入石室。陳郡袁宏為南海太守,與弟穎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至石室口,見道開形骸如生,香火瓦器猶存。宏曰:“法師業行殊群,正當如蟬蛻耳。”乃為之贊云。
《晉書·藝術列傳·單道開》卷九五
[注 釋]
①石季龍:即石虎(公元295—349年),十六國后趙君主,公元334—349年在位。②西平:即西平郡。東漢建安初分金城郡置,治所在今青海西寧市。北魏廢。③秦州:今屬甘肅。④鄴:治所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⑤“京師”句:京師:指東晉都城。升平三年為晉穆帝司馬聃年號,即公元359年。南海指今廣東一帶。羅浮山:閩、粵、桂各有一處,此當指廣東增城縣東羅浮山。
〔相關史料〕
單道開,姓孟,敦煌人。少懷棲隱,誦經四十余萬言。絕谷餌栢實①,栢實難得,復服松脂,后服細石子。一吞數枚,數日一服,或時多少啖②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溫夏涼,晝夜不臥。與同學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唯開全志。阜陵太守遣馬迎開,開辭能步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樹神或現異形試之,初無③懼色。以石虎建武十二年從西平來,一日行七百里,至南安④。度一童子為沙彌⑤,年十四,稟受教法,行能及開。
時太史奏虎云:“有仙人星見,當有高士入境。”虎普勅州郡,有異人令啟聞。其年冬十一月,秦州刺史上表送開。初止鄴城西法綝祠中,后徙臨漳昭德寺。于房內造重閣,高八九尺許。于上編營為禪室,如十斛籮大,常坐其中。虎資給甚厚,開皆以惠施。時樂仙者多來諮詢,開都不答,乃為說偈云:“我矜一切苦,出家為利世。利世須學明,學明能斷惡。山遠糧粒難,作斯斷食計。非是求仙侶,幸勿相傳說。”開能救眼疾,時秦公石韜就開治目,著藥小痛,韜甚憚之,而終得其效。佛圖澄曰:“此道士觀國興衰,若去者,當有大災。”至石虎太寧元年⑥,開與弟子南渡許昌。虎子侄相殺,鄴都大亂。至晉升平三年來之建業,俄而至南海,后入羅浮山。獨處茅茨,蕭然物外。春秋百余歲,卒于山舍。勅弟子以尸置石穴中,弟子乃移之石室。
有康泓者,昔在北間,聞開弟子敘開昔在山中,每有神仙去來,乃遙心敬挹。及后從南海,親與相見。側席鉆仰,稟聞備至,乃為之傳贊曰:“蕭哉若人,飄然絕塵。外軌小乘,內暢空身。玄象輝曜,高步是臻。飡⑦茹芝英,流浪巖津。”晉興寧元年,陳郡袁宏為南海太守,與弟穎叔及沙門支法防,共登羅浮山。至石室口,見開形骸及香火瓦器猶存。宏曰:“法師業行殊群,正當如蟬蛻耳。”乃為贊曰:“物俊招奇,德不孤立。遼西幽人,望巖凱入。飄飄靈仙,茲焉游集。遺屣在林,千載一襲。”后沙門僧景,道漸并欲登羅浮,竟不至頂。
《高僧傳·神異上》卷九
〔注 釋〕
①“絕谷”句:絕谷:不吃糧食。餌,吃。栢實,即柏實。②啖:吃。③初無:副詞。從來沒有,一點也沒有。④“建武”句:建武十二年:公元346年。西平:今西寧市。南安:郡治今甘肅隴西東南。⑤沙彌:梵文sramanera,音譯“息惡”或“勤策男”。佛教出家五眾之一,指7歲以上20歲以下依照戒律出家,已受十戒但未受具足戒的男性修行者。中國俗稱“小和尚”。⑥太寧元年:公元349年。⑦飡(can):即餐,吃。
上一篇:《北齊后主淑妃馮小憐》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北齊后主淑妃馮小憐》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卜式》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卜式》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