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
生卒時間不詳。春秋時期魯國著名軍事謀略家。公元前684年,齊桓公派大軍進攻魯國,魯莊王被迫應戰。當時還只是魯國民間武士的曹劌求見魯莊公,問道:“聽說你決定出兵抗擊齊國。齊國強,魯國弱,不知道你靠什么來同齊國作戰?”魯莊公回答說:“生活中所必需的衣食,我一向不肯獨自享受,總要分一部分給自己的臣下,我想他們會支持我抵抗齊國的”。曹劌說:“這只是些小恩小惠,不可能普及到全國人民,民眾不會因此而為你拼死作戰的。”魯莊公又說:“祭神的牛、羊和玉帛,我既不以小報大,也不以惡充美,總是據之以實,很守信用。”曹劌說:“這只是小信,未必能感動神明,神明也不見得能保佑你打勝仗。”魯莊公又說:“要說對待百姓,無論大小訴訟案件,我雖然不能每件親自調查,做到明察秋毫,但都能根據實際情況,慎重處理。”曹劌點頭稱善。并隨同魯莊公在長勺同齊軍擺開了陣勢。魯莊公準備先發制人,被曹劌勸阻。而齊軍向魯國軍隊發動了三次猛攻,但都沒有成功。齊年將士士氣開始低落,曹劌抓住戰機、率軍猛撲、齊軍大敗。魯軍乘勝追擊,收復了全部失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小勝大,以弱擊強的“長勺之戰”。戰后,魯莊公請教曹劌獲勝的道理。曹劌說:“打仗靠的是勇氣。齊軍第一次擊鼓沖鋒,士氣最旺盛,我軍如果反攻,必將吃虧。齊軍第二次擊鼓沖鋒時,士氣就有些衰退了。等他們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沒了。而這時我軍士氣正旺,我軍借機一鼓作氣打敗齊軍。我估計到,齊國善于用兵,很可能是假裝敗退,設伏兵截擊我們,但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跡混亂,指揮旗東倒西歪,說明敵軍不是有組織的撤退,不可能有伏兵,所以才放心大膽地追擊。”曹劌的這一番精辟的分析,令魯莊公深表佩服,于是便拜曹劌為軍師。曹劌以后的經歷,史書沒有記載。他在長勺之戰中所發揮的先讓一步,后發制人的指揮用兵原則以及注重士氣和采取敵疲我打的謀略思想對后世影很大。
上一篇:晉柏鄉創梁
下一篇:曹操官渡戰袁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