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出使六國
戰國時期重要外交謀略個案。秦國相國針對公孫衍和蘇秦推行的合縱謀略,極力倡導各國東西聯合起來,折散六國合縱。并憑借武力不斷擴張,迫使六國相繼屈服。公元前328年,張儀賄賂齊、楚兩國相國,并曉以利害,使齊、楚脫離合縱盟約,與秦和好,孤立韓、魏。爾后,張儀又到魏國,勸說魏國屈服秦王,好讓其他國家起而仿效,遭到魏王拒絕,張儀就密令秦軍攻魏。公元前318年,魏、韓、趙、燕四國聯合齊、楚合軍伐秦,但齊、楚均未出力。四國之軍在函谷關遭秦軍反擊,大敗。秦軍乘勝興兵伐韓,大敗韓軍,斬首八萬,各國震恐。張儀乘機又勸魏襄王向秦屈服,威脅說,六國合縱之盟根本不能成功,親兄弟同父母尚且因爭奪錢財還相互殘殺,六國怎能用蘇秦幾句話聯合起來呢。如果魏不屈服于秦,一旦秦軍出兵,魏國就危險了。魏襄王幼弱無能,面對聯軍失敗,韓軍覆沒之勢,經不起威嚇,遂背棄縱約請和于秦。張儀建議秦軍再次伐韓,迫使韓以太子倉為人質,入秦講和。張儀以縱橫捭闔之術征服韓、魏,又千方百計地破壞齊、楚聯盟。秦國接連得手之后,張儀繼續游說六國,推行連橫謀略,以利于秦國進行兼并。張儀以威脅利誘的手段使楚割讓黔中與秦和好。韓國也懼秦國,不得已接受連橫。齊、趙、燕也相繼在張儀威脅之下事秦。這樣,張儀以連橫之術,離間六國合縱,威逼六國爭相割地賄秦,使秦兵不血刃而取得六國之地。張儀之后,秦相魏冉、范睢、呂不韋、李斯等,都運用了連橫攻弱之謀,而且手段更加高明,最終使秦統一了中國。連橫以攻眾弱的外交謀略,在當時為推動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這種謀略的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秦國為了始終推行這一戰略,不惜運用政治、軍事手段,不惜使用欺騙、拉攏、威脅、利誘等手段,為這一戰略服務。而“合縱抗秦”之諸國,卻缺乏統一的意志。作為兩種相反的謀略,并不存在哪一個更高明的問題,其成功與否,取決于當時歷史條件,取決于運用這些謀略的人。任何外交謀略,無不因一國之利而用,重要的是不能以眼前之利而喪失了長遠之利,不能以自己的私利而放棄眾多國家的利益。
上一篇:張云逸巧渡大運河
下一篇: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