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宗咸豐貴妃慈禧:垂簾聽政弄權忙,千古罵名不停息
1852年,葉赫那拉氏被選入宮,賜號蘭貴人,次年被晉封為懿嬪。1856年,她便為咸豐皇帝生下了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后來的同治皇帝。因誕下子嗣有功,她被晉封為懿妃,次年又加封為懿貴妃。
那時,體弱多病的咸豐帝已經無力國事,再加上當時內憂外患的政治格局令他心力交瘁,因為懿貴妃對書法頗有造詣,于是咸豐帝便常常命懿貴妃代筆批閱奏章,自己在旁口授。雖然咸豐帝并未允許懿貴妃干政,但諸多大臣依舊對懿貴妃的行為表示強烈不滿。
1860年,英法聯軍即將率軍攻入京城,懿貴妃便隨咸豐皇帝逃往熱河避難。次年,咸豐皇帝在熱河駕崩,臨終前命皇長子載淳即位為帝,并遺命了顧命八大臣輔政,同時又將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交由皇后和懿貴妃,希望他們能夠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
咸豐皇帝去世后,皇子載淳即位,懿貴妃作為其生母被尊稱為圣母皇太后,上徽號慈禧。皇后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徽號慈安。從此,慈禧與慈安兩宮皇太后并尊,與咸豐帝遺命的顧命八大臣形成了“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政治格局。
1873年,同治皇帝已經17歲,大婚過后便可親政,雖然兩宮太后卷簾還政,但是朝政大事同治皇帝仍舊難以獨立自處,處處受到慈禧的干預。慈禧授意同治皇帝為其修繕圓明園以供自己居住享樂,同治帝本想借此機會讓太后離宮居住,自己借此徹底擺脫慈禧干政。但當時內憂外患至極,財政缺口碩大,難以拿出重修重創后的圓明園的巨大耗資。
兩年后,即1875年,同治帝駕崩。因同治帝未留下子嗣,所以由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承大統,為光緒皇帝。于是,兩宮太后再度開啟了垂簾聽政的政治格局。1881年,母后皇太后慈安去世。1884年,慈禧罷免了恭親王的權力,開始獨攬朝政大權。1889年,慈禧還政于光緒皇帝,退隱頤和園頤養天年。但1898年又發動戊戌政變,斬殺了戊戌六君子,將光緒帝囚禁,再度訓政于前。1900年,推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1908年,光緒皇帝駕崩,慈禧將3歲的溥儀推上了皇位,而她也被尊稱為太皇太后。但次日,她便在儀鸞殿去世,享年74歲。干政一生的慈禧臨終時留下遺言:“此后,女人不可與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鑒!”
1909年,慈禧被安葬在定東陵,定徽號為“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謚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謚號長度為中國歷代皇后之最。
上一篇:清文宗咸豐皇后鈕祜祿氏:仁愛厚德引贊嘆,縱虎為患是缺憾
下一篇:清末帝宣統淑妃文繡:一生坎坷,晚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