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宗咸豐皇后鈕祜祿氏:仁愛厚德引贊嘆,縱虎為患是缺憾
咸豐帝的皇后鈕祜祿氏生于1837年,是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鈕祜祿穆揚阿的女兒,滿洲鑲黃旗人,自小便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852年,時年16歲的鈕祜祿氏經選秀入宮,剛開始被冊封為貞嬪,沒過多久便晉升為貴妃,同年又奉旨被冊立為中宮皇后。
1861年,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內駕崩,臨終前將皇位傳給了他唯一的兒子載淳,并留下遺命,讓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額駙景壽以及五位軍機大臣中的四位(即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共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輔佐幼帝。并且將自己的兩枚御印“御賞”“同道堂”分別賜給了皇后和載淳的生母懿貴妃,并頒布詔書:此后新皇的詔書要有兩枚御印同時蓋章才能生效。
載淳即位為同治皇帝,鈕祜祿氏皇后便被冊封為了母后皇太后,尊上徽號為慈安皇太后,又稱為東宮皇太后。同治皇帝的生母葉赫那拉氏懿貴妃被冊封為了圣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皇太后,又稱為西宮皇太后。
咸豐帝驟然去世,御前大臣載垣、肅順等八位大臣與慈禧皇太后便因攝政一事產生了嚴重矛盾。慈安皇太后鈕祜祿氏便在慈禧皇太后的攛掇下,聯合恭親王奕?與八位大臣爭奪攝政權,發動了辛酉政變,誅殺及放逐了顧命八大臣。此后,慈安皇太后便和慈禧開始了垂簾聽政的日子。
雖然慈禧與慈安同為皇太后,但是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凡是朝廷大事,都要由慈安來做主。慈安雖然對權力并不癡迷,但是她卻有著十分出色的政治才華,宮中大事一應由她裁決。而慈禧縱然有才干,卻因強烈的政治欲望感染,而只對一些小事得心應手。慈安的德行與行事作風哪怕是在民間也廣受稱贊,甚至有“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稱頌”的說法傳出。
在慈安身為東宮皇太后期間,她共做下了三件為人稱頌的大事:
其一,因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違反清朝“太監不得出都門”的制度,依仗寵信胡作非為,慈安太后便將安德海“立命誅之”。
其二,同治帝17歲時,慈安為其選了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卻對鳳秀之女富察氏青眼有加,最終同治帝選擇了慈安推薦的阿魯特氏為后。
其三,創造了“同治中興”,即洋務運動。在同治年間,慈安堪稱大清國的最高統治者,只有她有能力決定是否動用國庫開展洋務運動。
1875年,同治帝駕崩時并沒有留下子嗣,于是兩宮太后在商議之下,便命醇親王之子載湉即位為帝,即光緒帝。而慈安太后依舊和慈禧太后一起垂簾聽政。1881年,年僅45歲的慈安皇太后在鐘粹宮暴斃,死因不詳。她被安葬在定東陵,謚號連年累加,最終經宣統帝定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圣顯皇后”。
上一篇:清德宗光緒皇帝珍妃:不容于后宮,被溺亡而死
下一篇:清文宗咸豐貴妃慈禧:垂簾聽政弄權忙,千古罵名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