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產的“阿爾法作業”
昭和44年(1969年)11月和12月兩個月,在直接負責匯兌政策的官廳大藏省的中樞部,曾兩度就日元升值的問題進行了極其秘密的準備(代號叫阿爾法作業)。據當時該省官房調查企劃科科長林大造的紀錄,這個作業的經過大體如下:
為了求得省內意見的統一,11月12日、22日,12月15日,舉行了三次由極少數最高首腦參加的會議,甚至準備好了日元升值時大藏大臣發表的聲明草稿,也準備好了關于同時要進行的改變貨幣單位的有關資料。
反對日元升值論的主要論點如下:第一,對于要穩定日元國際收支盈余這一前提的認識有不同看法;第二,360日元匯率不可侵犯論,認為如果改變過去30年來一直延續下來的360日元匯率,今后的政策管理就失去了依據;第三,認為從政治的現實看來,不應該進行日元升值這樣的大賭博,因而持反對態度。在第三次會議上,大藏大臣福田赳夫作了如下裁決:第一、第二種反對意見,可以認為是拘泥于固定觀念的看法;但是,如果馬上“批準”日元升值,就會出現重大事態,因此,阿爾法作業到此基本結束,等大選(12月27日)結束,明年年初再重新討論吧!但是,大選以后國內形勢發生急劇變化,日元可能升值的條件迅速消失。圍繞著佐藤總理的接班人問題,自民黨內展開激烈爭斗,因此,總理大臣同大藏大臣之間的關系也變得非常微妙。而且,總理大臣、大藏大臣和大藏省事務當局團結一致推進日元升值這樣一個困難課題的解決的政治條件根本不存在。
貨幣升值表明某國這種貨幣信用堅挺,其國際地位可以提高,使該國銀行可以吸收到更多的存款。但是,對于貨幣升值的國家來說,也會對經濟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貨幣升值會削弱出口商品的競爭能力,使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貨幣升值后,這個國家的外匯儲備和從國外匯來的資產,在折算成本國貨幣時,也會相應地減小,從而造成了損失。因此,對貨幣升值而改變匯率這樣的重大問題,要持特別慎重態度。
上一篇:流亡球星走投無路
下一篇:濫伐森林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