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德松贊
赤德松贊(俗稱騫那累),是赤松德贊的小兒子,菊之贊普被殺后,他繼承兄位,成為吐蕃王朝第八個贊普,在位6年,即唐德宗貞元十四到二十年 (798——804)。
赤德松贊時期,佛教勢力更深入王室內部,成為在政治上為贊普排憂解疑,緩和階級矛盾,扼殺奴隸反抗斗爭的工具。
在與唐的交往中,由于貞元九年(793)被唐將韋皋率軍攻占南線五十余城堡,在這以后幾年中,吐蕃進攻南詔及唐的嶲州、黎州,均不順手,被唐、南詔和東蠻 (少數民族) 聯軍擊退,損失慘重,處在唐蕃之間的東女部落西山八國又盡附歸唐,韋皋將其安置于維、霸等州 (今四川理縣),地處松山 (今四川、甘肅交界) 的羌族兩萬人也歸附于唐,使吐蕃勢力范圍縮小。迫于此種狀況,赤德松贊上臺后,下令南北西線采取守勢,加強戒備,終日提防唐軍進攻,豈知他越怕亂,亂越至。貞元十六年(800)駐守在東南戰線的兩員吐蕃大將嬰嬰和馬還德等八十余人因不滿朝廷中一些權臣排擠相繼降唐,此二人均為吐蕃名將。他們降唐后,南線即刻處于危急狀態,消息傳到拉薩,宮中一片驚慌,赤德松贊立即召集群臣商討,他雖面臨危局,但不慌亂,一面火速下令調徐舍人率大軍南下增援,另又命令北線部隊作牽制性進攻,以吸引唐軍不致于大量南下。怎料唐朝見吐蕃將領離心不和,內部不穩,豈肯放過這個好機會,于是命令韋皋為唐軍總指揮,全線出擊。韋皋接受命令后,于次年 (801)分兵九路出擊,北線攻松、維州,中路攻四川境內的雅、邛、黎、嶲各州,并渡過大渡河突入吐蕃境內,南路圍攻昆明 (今西康鹽源)。特別是中路唐軍與南詔軍聯合,大破吐蕃軍于瀘水,一舉攻克吐蕃七城,五軍鎮,一百五十個堡壘,擊斃和俘虜吐蕃軍各萬人。中路取勝后,韋皋又率唐軍北上圍攻維州。一時維州告急。赤德松贊得悉后,焦急地坐立不安。他深知維州一戰,非同小可,倘如失守,唐軍將揮師南進,吐蕃江山即呈土崩瓦解之勢。他立即要內大相論莽熱親率十萬精兵援助維州,雙方在維州附近,激戰多日,難分勝負,到802年,韋皋設計誘使論莽熱中伏被俘,唐軍再次得勝,但吐蕃軍隊主力未受損失,及時增援了維州城內吐蕃軍,由于維州軍民恃險固守,唐軍糧草缺少,一時難以攻克,不得已于802年主動撤軍。赤德松贊終于渡過這場難關。然此時吐蕃對唐已處于全面守勢,難與其父之時國勢強盛相比,終日惶惶然提防唐軍來攻,他在這種境況中不久得病死去。
上一篇:河東王慕容永
下一篇:赤德祖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