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概論:性質與功能·天象及其意義
古代中國天學,從表面上看,分為觀天、造歷兩大支,實則由前所述,其本旨不出為政治服務之通天星占學及擇吉服務之歷忌學。天學與古代中國政治有著特殊的淵源,其影響遠遠超出與統治權直接關連的范圍,而及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許多方面。
星占學在幾乎所有古代文明中,都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成份。根據所占事況,星占學可分為兩大類型:
軍國星占學
生辰星占學
前者專指以戰爭勝負、年成豐歉、王朝盛衰、帝王君主的安危善惡等事為待占對象,流行于古巴比倫、埃及、中國等;后者則專據個人出生時刻各種天象來推測其人一生的窮通禍福,發端于迦勒底人,傳入希臘文化圈。
軍國星占學以天象預占天下軍國大事。為了把上天所呈天象所主之吉兇落實到各地,古代中國人創立了“分野”理論。其基本思想是:將天球劃分為若干天區,使之與地上的郡國州府分別對應;如此則某一天區出現某種天象,其所主吉兇即為其對應之地。具體分法可見于正史的天文志及星占專著之中。
綜覽傳世各種古代中國星占學文獻,可知被賦予星占學意義的天象極多,按天象之具體內容,分為如下七大類:太陽類第一
日食、蝕列宿占、日面狀況。
月亮第二
月食、蝕列宿占、月運動狀況、月面狀況、月犯列宿、月犯中外星官、月暈列宿及星官。
行星類第三
行星之亮度、顏色、大小、形狀,經過或接近星宿星官,運動狀況,諸行星相互位置。
恒星類第四
恒星本身所呈亮度及顏色,客星出現。
彗流隕類第五
彗星顏色及形狀,接近日、月、星宿星官,數彗俱出,流星、隕星。
瑞星妖星類第六
瑞星六種,妖星共八十余種(二者都難以準確斷定為何種天象)。
大氣現象類第七
云、氣、虹、風、雷、霧、霾、霜、雪、雹、霰、露。
古人賦予星占學意義的天象既有如此之多,再考慮到諸種天象的不同組合,數量更多。至于占論之法,大有高下。星占學著作中的占辭,作為占論的理論依據,固然必須熟讀。但如果僅能就已出現的天象,依據有關占辭而論吉兇,那只是最初級的水準。而此道高手,除了熟讀、博覽各家占辭占例,同時又精通歷法,善于預推天象之外,還必須輔之以歷史經驗、社會心理、政治軍事情報,并能巧妙地加以綜合、解釋甚至穿鑿附會。故占論之法,各憑妙用,并無定規,唯一必須遵行的是:所作推論應能在星占學理論中找到依據。
軍國星占學所占均為軍國大事,必然與政治運作緊密相聯。無論是通過戰爭贏得政權者,還是因權重而逼主禪讓者,無不引符命天象為己大造輿論。至于太平之時,大臣的進退有時與天象緊密相聯,如日食則任免三公;有時甚至危及生命;而后宮國戚、宦官、重臣之間錯綜復雜的權力之爭,也往往引天象、災異借助于星占理論攻擊對方。同時,聰明的帝王也借天象以表現自己的賢明,遇有不利天象如日食、自然災異時往往下詔自責,請求直言。有趣的是,由于歷法不精而導致的預報失誤——當食不食,竟可為拍馬屁者最有力的證據。“德之動天,不俟終日”,在我們現代人看來不可思議,而在古人看來則最正常不過:天會垂象以示人世吉兇,既然可以因政治黑暗而呈現日食以示警告,則因政治修明,帝王有德而取消日食又有何不可?
古人既持天人合一之宇宙觀,又篤信種種天象皆為上天對人間事務所呈示之警告或嘉許,將這些天象賦予星占學意義,則自然對天象的觀察與記錄極為重視。由于官營天學的強大傳統,保證了天學活動的持續性及其所需的人力物力,這些作為星占學檔案的天象記錄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得以流傳至今。這種觀天和記錄的工作,至少持續進行了兩千年之久,也可能還要長久得多。其記錄大都保存于“天學三志”中,另外明清《實錄》、《十通》與大量地方志中也有一些。雖然古代天學家記錄天象不是出于現代天文學家記錄資料的自覺科學意識,但客觀上千百年后成為了現代天文學家非常珍視的歷史資料。現代天文學家研究的對象,在時間上和空間上都是大尺度的,從現代天文學在歐洲產生到如今幾百年時間,對于現代天文學研究中的時間尺度來說太短暫了,天文學家需要更老的記錄,而中國古代的星占學檔案因其天象種類多、持續時間長而首膺其選。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不能不稍加討論:即天象記錄的偽造。天象記錄本是星占學檔案,星占學又是為政治服務的,而在封建專制極權統治的政治運作中,爾虞我詐,黑暗兇險,本屬司空見慣。據臺灣學者近年的研究,歷史上有名的七次“五星聚舍”現象,其中兩次完全不能驗證,兩次實際天象與記載出入頗大,另三次倒是非常準確,可惜在太陽附近方向,根本無法觀測到,大概是古人依據推算而得,而漢以來兩千年間可觀測的“五星聚舍”有近二十次,其中十次左右觀測條件非常好,卻完全未見記載。另外還有“熒惑守心”這一重要天象。遍檢歷代官史,熒惑守心的記載共二十三次,但以現代天文學方法回推,其中僅有六次真實,連西漢末年丞相翟方進被逼自殺的熒惑守心天象竟也是虛構的(見《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而另一方面,自公元前289年至公元1638年近兩千年間,另有三十二次真實發生的熒惑守心天象卻未見記載。古人對上述可以回推的天象尚且敢如此虛構(回推此兩種天象之法,古人在戰國時代即已掌握),那么對許多無法回推的比如彗星、流星、隕星、太陽黑子等等,其中虛構的可能性或許還要大得多。故學者們欲將古代天象記錄應用于現代天文學理論的研究,應慎之又慎!
上一篇:中國佛學·走向衰落,禪凈實踐·明清佛學
下一篇:方志學·方志學專題研究綜述·有關方志史和方志學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