擷英咀華—儒學與外來之學·儒學與西學
西學東漸,給了儒學以有力的挑戰和強大的威脅,但也給儒學輸送了延續生命的維他命營養。西學對儒學影響最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技術。儒學重社會輕自然、重倫理輕技藝的致思趨向,造成了儒學空疏不實,自然科學知識貧乏、膚淺的弊端。當西方傳教士將近代西方科技傳入中國時,一方面受到禮部侍郎沈、儒士黃貞等保守主義者的批判和攻擊,一方面也受到徐光啟、李之藻等人的熱烈歡迎。鴉片戰爭后,國門洞開,西方文化的浪潮洶涌而入。天文、歷法、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火器、建筑、造船、焊接、鍛鐵、機器織布等各種學說和技術傳入中國,不僅填補了中國科技方面的許多空白,而且沖擊了儒學視工藝技術為“奇技淫巧”的陳腐之見,給儒學注入了面向自然、注重實踐的務實精神。
以數學語言和實證手段為特征的西方近代科學方法,逐漸取代中國傳統的“經驗型”方法。實驗方法、歸納方法與數學演繹方法的使用,推動了中國科技由“中古型”向近代方向的發展。
(2)政治思想。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以及天賦人權、進化論等思想以及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在一些憂國憂民的進步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龔自珍、魏源等地主階級革新派提出了“變古”、“更法”的主張,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以進化論為思想武器,大膽批判封建制度和傳統道德,發出了沖決封建主義羅網的戰斗吶喊,要求改良以致推翻封建制度,廢專制,設議會;學實業,致富強;廢八股,辦新學,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3)哲學。建立在近代科技基礎上的西方資產階級哲學,有力地改造了中國傳統哲學,促進了中國近代哲學的形成和發展,康有為、譚嗣同等努力學習西方的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以康德的星云說、達爾文的進化論、細胞學說等新的理論作為哲學變革的自然科學基礎,用“以太”、“星云”、“原子”、“細胞”、“電”、“力”等自然科學概念改造傳統哲學范疇,創造了進化唯物主義的新型宇宙論和進化論的社會歷史觀。
(4)倫理。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儒家名教,在西學的沖擊下發生了蛻變??涤袨樵谒摹洞笸瑫分兄赋觥叭?,合大地”、“去級界,無有階級”、“去種界,無黃白黑”、“去形界,男女平權”、“去家界,無家族”、“去業界,財產公有”、“去類界,泛愛萬物”等口號,認為仁就是“自由”、“平等”、“博愛”,人人平等,沒有家庭,“無家族。男女同棲不得逾一年,屆期須易人”(《清代學術概論》)。譚嗣同認為,“仁”最根本的特性是“通”,即平等。而“中國君權太重,父權太重”(《仁學》卷上),重男輕女。五倫之中只有朋友一倫是平等的,必須實行國際交往平等的“中外通”,排除專制的“上下通”、男女平等的“內外通”、博愛自由的“人我通”。梁啟超提出,“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新民說·論公德》),利群是以利己為基礎的,公益私意是一非二,所以“利己必先利群”。雖然王先謙、葉德輝、張之洞等極力攻擊維新派,但資產階級的倫理思想已經在儒學營壘中打開了一個很大的缺口,強烈地撼動了封建倫常及其維護的封建制度。
(5) 文化藝術。拉丁化拼音被應用于中文,并在中國的國際事務中使用。元代,精通儒學、法學、天文、地理、鐘律、算數、水利以及外國著述的阿拉伯學者贍恩(1278—1351)著有《西域異人傳》、《西國圖經》等許多著作,為儒學的對外交流作出了貢獻。各種歐洲風格的建筑藝術、西洋繪畫、音樂樂器也進入了中國,豐富了古老的中華文化。
上一篇:爭鳴中合流—儒學與諸子百家之學·儒學與先秦諸子之學
下一篇:爭鳴中合流—儒學與諸子百家之學·儒學與道家(道教)之學